科普征文一等奖

科普征文可以写科学家的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2-12 18:07
可以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 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 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 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 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 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 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 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 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科普征文可以写什么
1个回答2024-04-08 16:04
智慧生活,可以突出在将智慧运用到绿色环保上,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小智慧,让生活更美好,家园更美丽。
比如水的重复利用用来浇花毁手浇草,花草让家园更美丽。通纤伏嫌过废物的再利用,用纸壳等材料制成美丽的收纳盒,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厅大创意让房间更温馨。
科普征文是不是说明文
1个回答2024-04-16 05:35
乔治·o·阿贝尔等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版了许多奇谈怪论的书,它们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是在宣传神灵、迷信与伪科学。……其主要内容不外是外星人已经访问过地球、上帝是宇航员、百慕大三角、飞碟、天外来客、通灵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批著名学者,如乔治·o·阿贝尔、艾萨克·阿西莫夫、卡尔·萨根和马丁·加德纳等,为广大读者编写了这本《科学与怪异》。他们在书中首次就一些超自然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打开原子的大门  作者:郭正谊作者授权发表电子版  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粒子。后来原子被打开了,人们又认为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基本粒子。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基本粒子的种类已远不止这几种。《打开原子的大门》向我们讲述科学家们是如何发明了光谱分析方法,并在地球上找到了氦元素,讲到了20世纪科学家们是如何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并从中解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能。本书曾屡获奖励,并被评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  阅读科学家——关于科学家传记的读书笔记  作者:张九庆作者独家授权发表电子版  本书为未出版的初稿,请勿正式引用  一项科学发现的最明显的根源来自它的发现者,即科学家。因此,从科学家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认识和理解科学,也是一种古老和原始的方法。为什么科学家传记会在那些特色方面区别于其他领域的人物传记呢?它们的区别也直接来自于科学、科学活动与其他领域、其他活动的区别。  地图的由来  作者:a.g.史密斯译者:吴樯  整理制作:anglelx  随着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展,仅靠直觉来辨别方位已远不能满足人们外出远行的需要,他们开始密切地关注大自然。他们观察鱼儿、鸟儿的迁徙,河水、海水流动的方向以及风向。最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到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的运行。不久,人们开始将收集到的信息刻在白桦树皮或粘土板上。从这以后,地图的绘制便应运而生了。也许你会惊奇地发现,人类早期的地图绘制方法和导航技术是如此的先进!  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马丁·加德纳著  李思一白葆林译颜基义校fatcat扫描整理  本书译自《科学美国人》杂志社发行的一套六组数学悖论幻灯片“paradoxbox”(悖论箱)的文字说明,包括逻辑学、概率论、数论、几何学、统计学和时间等六个方面的数学悖论。悖论有点像魔术中的变戏法,它使人们在看完之后,几乎没有—个不惊讶得马上就想知道:“这套戏法是怎么搞成的?”当把技巧告诉他时,他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深奥而有趣的数学世界之中。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e
科普征文
1个回答2024-04-24 15:17
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就是今天——7月22日,听妈妈说成都是日全食首个经过的中心城市,持续时间最长,观测人数最多,景色最壮观的一次。
今天天气不是很好,对看日全食不是很好,我匆匆吃过早饭,马上冲到电视前,目不转睛的盯着,耳朵也竖得尖尖的,一字不漏的听着解说。
8:30分左右,我的心渐渐激动起来,时间到了日全食来了。只见在黑色的背影中有一轮金色的太阳,就像天狗食月一样,太阳从上面被咬去一小口,这是“ 初亏”。当太阳开始完全被月亮遮挡的一瞬间,天突然黑下来,整个小区、道路,都把夜光灯打开了,大地一片黑暗。不一会,月亮黑影的边缘出现了美丽的但不整齐的红色光圈,美丽极了,此时景色迥然,令人你目不暇接。大约又过了2分钟日全食消失了,天空又慢慢变亮了。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日全食呢?我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原来,日食是月亮白太阳挡住后,太阳光照不到地球所以形成日食。一次日全食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这五个时期因为成都天空不作美我没看完,但我又通过电视重复地看完了整个过程,妈妈说这是百年不遇的奇观。我想:世界真奇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去太空探索更多奥妙。
航天科普征文
1个回答2024-02-06 05:00
梦,它是一种向往,它是一种目标。也许,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一个相同的梦。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开始,这个飞天之梦已经埋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炎黄子孙自古就有着探测月球的梦,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对月食开始记录,在一千五百年前就进行了对月食的预测。随后人们又将这个梦寄托在风筝身上。
这个梦在神州飞船中逐渐实现,一步步探索这个身秘的宇宙,这个未知的宇宙。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卫星,这表明了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一个新的阶段,迈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天宫一号”的发射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它即将实现,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摆脱梦想的虚假。
也许,“嫦娥奔月”这个千年的传说,在这个金秋将会变成现实,绕月探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千年的梦啊!我们将一步步逼近,我们将一步步完善,我们将一步步提升,我们将一步步实现……
我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够观察到更多的河外星系,并能够在那些未知的星球上留下永恒的脚印。在那未知的星球上定居,依旧像在地球上一样平和、舒适。在那些未知的星球建筑一座座电脑住宅。人们在那未知的星球上一如既往的生活。
……
中学生科普征文范文
1个回答2024-01-20 19:06
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许多神奇的现象都能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如红色的花,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色的光线,把其他颜色的光线都吸收了;白色的东西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线,因此看起来就是白色的;而黑色的东西却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线,没有光线反射回来,所以看起来就是黑色的了。太阳不仅给人们送来光明,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对于辐射热来说,黑色也是只吸收,不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 一般说来,深色的东西,对太阳光和辐射热,吸收多,反射少;而浅色的东西,则反射多,吸收少。因此,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象白色、灰色、浅蓝、淡黄等,这些颜色能把大量的光线和辐射热反射掉,使人感到凉爽;冬季穿黑色和深蓝色的衣服最好,它们能够大量地吸收光和辐射热,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人们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在生产技术上加以利用。象大型露天煤气罐、石油罐的表面都漆成银白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它们反射阳光和辐射热的能力,使罐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以免引起爆炸事故。 人们还利用反向和吸收的原理来征服自然界,让它为人类服务。我国西北部有座祁连山,山上盖满了厚厚的冰雪。可是,因为山很高,上面很冷,就是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和辐射热照上去,也都被那白色耀眼的冰雪给反射回去了,所以积雪没法融化。结果山下大片的田地,都因缺水而荒芜了。
用什么话题写科普征文最有创意
1个回答2024-03-01 03:10
...很多话题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难吗
1个回答2024-01-18 23:32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不难。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率高,因为在全国举报这个赛事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中学生能在参赛过程中获得奖励的,因此对于这个获奖率是高的一个奖项。
科普征文可以取怎么标题?
1个回答2024-02-14 10:31
每一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道理。它不仅能帮助我开阔视野增唱知识,还能提高我的学习兴趣,它不仅能帮助我开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九大行星和银河。《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介绍了天体的形成过程。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而银河则是许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云构成的。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当中的一颗“小星星”。

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以前,我不知道海水为什么会有苦有咸,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我知道了是因为由于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质。氯化纳就是人们平时吃的食盐,味道是咸;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味道发苦,因此,海水又苦又咸。
小学生科普征文范文2000多字
1个回答2024-02-18 21:56
我们的水球
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十分璀灿,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地球拥有的水量非常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惊天动地的水循环 ,全世界的水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水汽弥漫在海洋上空;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就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变成云,降落到地面就是雨或雪;雨雪水落地后,有的流到洼坑里,有的渗入地下,有的流入小沟,汇进江河,奔向海洋。无数小水滴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地在世界上旅游。水循环保证了人类淡水的供应。知道水的循环以后,你就能解释:云的故乡在哪里?为什么江河里日日夜夜总是川流不息?为什么千万年来那么多江河水流进海洋,而海洋不见满溢出来?
淡水在哪能里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级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