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什么叫辨证论治?
3个回答2022-12-13 09:59
辨证论治就是突出了个性化的中医思路。强调以人为本。辨证论治以阴阳为总纲,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中医的辨证论治,最早的是哪一本?
1个回答2023-03-11 21:10
伤寒论吧,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中医专著,六经辨证为核心,还有各种方证,都流传到现在还在研究
中医怎么辨证论治多汗症的?
4个回答2022-11-15 16:29
一般正常人仅在体力劳动后或在夏天高温环境下容易出汗,而在平时手足是很少出汗的。多汗症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多见的手足多汗症, 如果只是手脚出汗,有可能是脾阳郁抑;睡着了汗多属阴虚自汗,醒着的时候汗多是阳虚,也可能表虚自汗。
什么是中医经方的辨证论治体系?
2个回答2022-08-21 19:25
你好,辨证论治一点不神奇,相反很平淡,平淡中见神奇。辨证论治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灵活具体来调整处方用药。
经方的辨证论治在伤寒论的具体条文里有,但不要死读,这是最基本的。
一般临床见到的病都是同时看到寒热虚实阴阳表里错杂的症状,那么我们治疗就需要根据这些错杂的情况来具体用药,这就是辨证论治了。
具体可以分析乌梅丸 麻黄升麻汤 附子泻心汤塘几个例子,那就可思过半的。要彻底清楚只有上临床才行,讲空头理论没用。
中医说的辨证论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吗 ?
2个回答2023-01-31 12:27
就是说通过辨别疾病的具体证型来探讨如何治疗的思想。特点: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治疗。
中医怎样从表、里辨证论治?
1个回答2023-01-19 02:14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如皮肤、肌肉、经络等为表,五脏六腑属里。

表证外邪侵犯体表,表现为怕冷,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等,即为表证。治疗宜用汗法或宣透法。

根据外邪性质及机体强弱不同,常把表证分为表寒与表热。

表寒证:怕冷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舌不红,口不渴,脉浮紧。治疗宜辛温解表。

表热证:发热重,怕冷轻,舌红,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

注意:肺合皮毛,外邪侵犯体表,易同时犯肺,故外感初起常见鼻塞、咳嗽等症状。治疗时注意宣肺;皮肤病(疮疡、肿毒、癣类)虽也在表,但属外科范围,中医称为“外证”,应与表证相区别;在治疗原则上,表证兼有里证者,或先解表,然后治里,或表里同治。体虚或老年有表证者,宜在解表之中注意扶正。

里证表示病变部位在五脏六腑。凡病邪由表入里,累及脏腑,或某种病因直接引起脏腑发病者,均属里证。

注意:里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辨证时必须首先分明。

里证的症状是五脏六腑病变的反映,里证究竟表现在哪一具体肺腑,尚需结合脏腑证进行诊断,以便指导治疗。

半表半里证病邪已离开表,尚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出现寒热往来(一阵冷、一阵热)、胸胁满闷、心烦欲呕或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者,为半表半里证。治疗宜用和解法。

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断规律
1个回答2022-09-21 22:17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医学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03 11:25
张仲景的《伤寒论》
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的著作是
1个回答2023-04-22 04:20
B.《伤寒杂病论》
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03 12:05
建议: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 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 辨证,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