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而无立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古代哪一位名人?
1个回答2024-04-08 00:06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意思是: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原文: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译文: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哪位名人的
1个回答2024-04-14 00:04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意思是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原文: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扩展资料:

赏析:

《论语》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

关于“不学礼,无以立”的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31 12:52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关于“不学礼,无以立”的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21:14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3-21 12:35
出处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
不闻过庭语: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
【学礼】《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内中单说孟孙无忌,乃是仲孙玃之子,仲孙蔑之孙。玃在位之日,慕鲁国孔仲尼之名,使其子从之学礼。”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启发,听了关于礼的启发,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启发。”

启示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 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请和我一起朗诵一遍——不学礼,无以立!“孔融让梨”—— 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我们学生应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让我们一起记住“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孔子说:“做人要有礼貌,没有礼貌,怎么来做人啊!”夫子的确是夫子,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书育人,很是敬佩不已。礼仪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
但是这里的“不学礼,无以立”。是“礼”而非“理”。我们现在大说特说不学礼如何如何,可又有谁去看《礼记》,又有谁去了解传统的礼节?有人说这都是以前的东西了。可这为什么会成为以前的而不是现在的将来的?还不是我们丢弃了它,我们没有去学礼!礼已失,礼已弃。问天下何人祭祖?几人守孝?几无人也!或许把“礼”理解成“礼”有些片面,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个事实啊。
立体的手工礼物盒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2-12 00:38

工具/原料:十六张色纸 剪刀 一枚小礼物 

方法/步骤:

准备双色画纸各8张,不一样也行;4色各四张也可以,随自己喜好。(最好颜色多一点,这样感觉会非常好哦。) 

咱的一个礼品盒上下需要16张彩色纸,对折成图片中那样的就可以了(咱们可是存手工制作哦。)

彩色那一面在外面,把整张纸折起三个角,想下图一样。

打开一个角,剩下的一个角折起,到最上面角的平行边(大家看下图就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把整个彩色纸翻转后折起 ,打开刚才折起的边,对折彩纸 

做完上面的步骤就是和我们下面图一样的了。

尖角朝右,折起一角;转过来再折一角 

然后折成很多上面的那种,然后每个都环环相扣,就可以了。

这个就是我们完成后的礼品盒了,是不是非常美观呢! 

注意事项:

我们的礼品盒可不能放大的礼物哦,尽量放些小的饰品之类的。彩纸要买那种不易撕坏的那种,不然没等我们的礼物送到,我们的礼品盒就坏了。要多多做几遍,因为第一次肯定成功的几率好小。

不学礼,无以立,的有关事例?
1个回答2024-03-21 12:32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   不闻过庭语: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   【学礼】《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内中单说孟孙无忌,乃是仲孙玃之子,仲孙蔑之孙。玃在位之日,慕鲁国孔仲尼之名,使其子从之学礼。”

黄立行的《礼物》歌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7 07:06
这个mv说的是黄立行前女友的故事
当时那个女生经常被男生打 所以就离开了
黄立行的《礼物》歌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7 23:17
这个mv说的是黄立行前女友的故事

当时那个女生经常被男生打 所以就离开了
以礼立人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5-23 14:20

尊师崇德 感恩明礼的句子

1,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4,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6,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9,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0,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1,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12, 不学礼,无以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