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正确的是

黄帝内经养生篇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11:19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古代养生学成就,迄今为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其养生理论系统而丰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养生的基本原则,二是养生的具体方法。
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二)形神合一,精神内守
(三)法于阴阳,扶正祛邪
所以,《内经》认为保养生命关键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许多养生方法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如劳逸结合,如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有节,就是节制饮食,不能过饥也不能过饱,不能过寒也不能过热,五味要均衡,不能偏嗜,以保持五脏阴阳的平衡协调,这样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养生的第三个大原则就是法于阴阳、扶正祛邪,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关键是保养人体正气,增强抵抗病邪的能力。
黄帝内经春三月——再话养“生”
1个回答2024-04-16 20:22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搭举。

立春了。又到了一年中养“生”的最好时候,所谓的生就是生圆戚气,这里用阳气说不足以说明,因为他除了阳气,更是一种生命的气息,春天过好了一年大半都能好。

所以如何过好春三月,遇到所有事情的一个处理方法,一个基本的准则,就在黄帝内经里面,对于春三月的描述里面了。

第一、春三月叫发陈,所谓的发陈,就是过去的心态,心情,事件,面对的问题,身体的状况,都会或早或晚出来,这是一个实际的情况。过去的喜悦和难受也会一并呈现。

第二、从身体上来说,早起, 被发缓形,就是穿 的 要松一些,头发散发,早上再院子里散步,注意这里不是为了散步而散步,而是为了慢慢走,回想自己的初心,志向,慢慢的明确坚定。

第三、从心态上说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要往好的方向上想,不要给任何人和事下那种不好的结论,多给予,多感恩,多夸赞,多奖赏,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其他人都应如此。

第四、如果难受如何?就是从身体心态中调节,参见上面三点。自己要放过自己, 养生 就是如此, 而且春天,着知腔碧急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才说要早上缓行 。

第五、对于小孩也是如此,小孩,就是在人生的春季,这时对于他们的对待尤其要如此。
黄帝诞生主要讲述…
1个回答2024-03-24 14:32
  黄帝(英文:The huangdi;Mauslleum)(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旅指芹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历逗镇史身份:华夏族始祖,人文初祖,拆毕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天下共主。
  神话身份:神界中央天帝
  黄帝所居为姬水 [Ji River],黄帝以姬水成——《国语·晋语》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黄帝:姬水成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
  父亲:少典(名为祁昆)(据《史记》的《五帝本纪》和《秦本纪》记载都涉及“少典”,提及时期相差几代,《史记》的少典是指部族。)
简单论述道教、道家思想和养生
1个回答2022-09-14 14:57
道可道非常道
黄帝内经中善于养生的人叫做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08:25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妻子发明养蚕的故事有哪些意义?
1个回答2024-01-18 19:52

黄帝打败了蚩尤后,“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服。黄帝之妻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种,采桑饲蚕。采桑养蚕与制丝织绸,便成了我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基本劳作手段。嫘祖被后世祀为先蚕,黄帝为织丝的机神。

黄帝妻子发明养蚕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11:56

我国文明史的第一页,既有蚕、丝,又有练、染,而在我国史前传说中,早就有了黄帝妻子发明养蚕的故事。

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她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越抽越长。嫘祖受至启发,就用它来纺线织衣,并开始驯育野蚕。

黄帝内经中哪些著名的医家及养生家
1个回答2024-04-16 11:30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达人养生001】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一)
1个回答2023-11-26 17:01
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参考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以及徐文兵、梁冬《黄帝内经说什么》,进行整理。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曲黎敏老师说,读懂第一篇的第一句是读古文典籍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昔在黄帝”并非仅止于昔日黄帝的出生,而可引申为洪水时代后的一群新人类。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生而神灵”,而此间的“神灵”,则引申为“超乎想象的生命”之意。孩子出生后,有自己的思维逻辑,会去询问一些哲理性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该往哪儿去”之类的问题,此在于“弱而能言”的先天智慧。“幼而徇齐”则指的是少年时期的风华正茂,身心发展均衡的表现。“长而敦敏”则是指青春期后的时期,人逐渐进入壮年,身体壮健而身手敏捷。最后一句“成而登天”则是描述了老年时期。

“上古天真”来源于道家所讲求的“道法自然”。所谓“天真”就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以上原文的24个字,讲的是黄帝的一辈子。黄帝出生就有与天地鬼神沟通的本事,引申意为孩子生下来之后的先天之能,也就是聪不聪明。古时“弱冠”指的是20岁以下,所以“弱而能言”则为年轻时出口成章,才华横溢。黄帝自幼追随名师,《内经》也是以黄帝和岐伯的对话而成,因此“幼而徇齐”是黄帝成名很重要的台阶,即名师指导。“长而敦敏”除了描述黄帝外表敦厚,内而聪敏之外,还有寓为人稳健、虚心实腹之意。黄帝一统天下之后,到山上修行,修到真龙下凡带黄帝登天,使黄帝到了真人境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功成名就。因此,这24个字世界上说的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一辈子。道家的成功叫做“返璞归真”,以保存自己的纯真天性为目标。想健康养生,就要辨明世间煽动人心、令人欲火焚身的东西,远离那些不切实际、却让自己疯狂追求的东西。

我不是个会读古文的人,对于原文的24个字,简单的理解,就是黄帝的一辈子。黄帝生来就是个神灵之身,小时候就文采出众,幼年有名师指导,成年之后亦是栋梁之才,老年成仙成神登入天庭。

对比我们现今的人生,虽不是生来就是神灵之身,但孩子均有灵性。孩子的灵性体现在,生而知晓生存之道,以哭笑和发声表现自己的需求。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而现今的基因工程研究告诉我们,其实人生下来就不是一样。每一个家族,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基因是不同的。所以孩子出生就不可能一样。就像老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是一个道理。这话虽然很残酷,但是真的是“话糙理不糙”。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天性,才能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发展。

就以“弱而能言”这一项来说,有多少孩子在弱冠之年,大大方方的站在台前来一段演讲?有!极少数,都是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同为父母的家长朋友们、家中老人们很清楚这些差距,因此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从孩子2-3岁开始,给孩子各种补课,以后天来弥补先天。能出人才吗?能!也是极少数!因为先决条件还是基因,孩子得足够聪明,还得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爱说话?还有好多孩子有抽动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压力,父母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环境的压力……我们说的这些压力,不是指学校学习(当然,我不认为现在的作业是压力),还有父母的态度、要求,甚至是说话方式。那么,“弱而能言”真那么困难吗?其实也不是。我们灌输给了孩子很多东西,却不经意间磨灭了孩子的很多天性。孩子爱玩儿!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孩子们在讨论玩儿的东西,话题可多了,说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但是讨论学习的题目,能讲得头头是道的恐怕没几个。因为玩儿是天性,孩子自然可以达到“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曲黎敏老师解释为青春期的风华正茂,而徐文兵和梁冬老师解释为年少时得到名师的指导。本质上无区别,只是看待角度不同。我们不得不承认12岁之后的课业是人生中最重的,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数量。中考、高考无一不是筛选型的考试。考的是孩子,考的是老师,考的也是家长。孩子和家长对于名师的需求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重点。遇到名师,能成就一个孩子一辈子;若遇不到名师,即便是天才也有可能遭遇滑铁卢。换个方向,人这一辈子的名师,其实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将来抵押在别人身上,不如沿着自己的步伐走,遇到老师来点拨方向,再由自己辨明方向继续走下去。

“长而敦敏”这个要求对于现在来说,其实不太容易。基本上现在的情况是“敦”得太多,“敏”得又不是地方。“敦”指厚重,曲黎敏老师解释为壮年期人偏向厚重生长,徐文兵和梁冬老师解释敦厚老实。但是现在的人基本上只剩了厚重,加以圆滑,则让人望之有了油腻之感。过于厚重,就很难达到传统意义上的聪慧敏捷。过于厚重也会带来各种疾病,“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瘦子得这些病吗?当然有,但基本上都是四肢瘦,肚子大。如此有怎么表现为“敏”。“长而敦敏”也成了我们成年人追求的一种状态。于是,很多人开始健身减重,希望能“返老还童”(请原谅我用这个词)。而实际上,“长而敦敏”这个时期才是人生最佳的时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可咸可甜、能甘能苦”,对于任何情况都有足够能力应对的时期。

“成而登天”我觉得即可理解为人生成功,也可以理解为人生最末。老年期很多人过得并不如意,很多老人都自己调侃说“能活着就够了。”这是一个社会现状,现代的老年人并不像古时候,有儿女围绕身边,偶尔干干活儿,忙忙家务,一年一年的也就过了。现在的老年人焦虑情况更胜于年轻人。源于什么呢?主要是生活和自我的习惯。我们总在问“这年头,到底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其实,什么也没变。是欲望!秉承着“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观念,年轻时得不到的东西,老了就得任性的得到。你想想,一个成功人士,或者是一个心境平和的老人,还会在乎老了想要任性一点吗?他恐怕最想的是修身养性,养个花弄个草,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待一待,安度晚年。所以说,这个“成而登天”的安度晚年,其实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前面那12个字“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而我们一切的成长,都是为了最后的“成而登天”。

《内经》从开篇的寥寥数语就讲明白了我们人的一辈子。反思一下就能理解,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的经历不同,自然也就有不同的结果,但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黄帝之所以能“成而登天”是因为他秉承初心,从一而终。那我们不妨寻找初心,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简单一点,从容一点,就更容易达到“成而登天”的境界。
黄帝内经有段话是,关于肺的描述。
1个回答2024-03-21 20:52
不是出自一篇文章。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
《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者,气之本。”
……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