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

“哲理”的近义词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28 04:11
是哲学、真理的意思
中国近代四大哲学家?
1个回答2024-06-20 17:22

清华百年的历史上的四大哲人,梅贻琦、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

梅贻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今天津市)人,祖先于明朝永乐时期从武进迁至北京,落籍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并任校长。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叶企孙(1898—1977年),男,名鸿眷,字企孙,上海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积极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并与竺可桢先生一起创办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科学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1918年(民国七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0年(民国九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民国十二年)6月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7年1月13日辞世,终年79岁。

叶企孙毕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在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磁学,早年和W.杜安、H·H.帕尔默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h的值,开创高压磁化的正确方法,把压强从200多个大气压提高到12000大气压。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

潘光旦,1899年8月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属上海市)。字仲昂,原名光亶(后以亶字笔画多,取其下半改为光旦),又名保同,笔名光旦(见1929《新月》),西名Quentin pan。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

1927年参与筹设新月书店。著作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外,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近代哲学的两大派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27 02:1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阿哲最近直播时经常放的歌曲
1个回答2024-03-15 11:58
啊哲唱了好多歌曲

我喜欢他翻唱的

情非得已
给我1—2个哲学故事,我们最近在学政治必修四哲学.请大家给我一个深刻点的故事,评...
1个回答2024-01-20 18:10
卖橘子
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在菜市口卖橘子.
第一天有人问她:“你的橘子是甜是酸?”
老太太回答说:“有的甜有的酸”
结果这天没卖出多少.
第二天她把橘子分了两堆,这时有人问她:“你的橘子是甜是酸?”
老太太回答说:“这堆甜这堆酸”
这天卖出去一些.
第三天她把橘子分了三堆,这时有人问她:“你的橘子是甜是酸?”
老太太回答说:“左边这堆甜,右边这堆酸,中间这堆又酸又甜、时酸时甜、先酸后甜、先甜后酸
结果这天卖好多好多.
外国的生意人问她怎么分的,她说:“.瞎分的呗.”
人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对立起来看.虽说两个东西有矛盾,其实它们之间是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线,都是人刻意地要去区分.正因为人刻意地要去区分,于是就像钻在一个牛角里一样,越钻越小,失去了对事情的全局观.
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你自己在扩充到400个字吧
问一个哲学问题 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4:39
唯物三个终极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后三者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三个终极问题,
也有其他类似的问题,看看这个寓言中的三个问题
托尔斯泰写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
1 什么人最重要?
2 什么事最重要?
3 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
他很苦闷。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
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
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来了。
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
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
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
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
1 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
2 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
3 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哲学小故事及其哲理
1个回答2024-01-19 08:02
曾经很多次的想过自由这个问题 非常想做个自由的人 经历长时间的思考得出了一个近似可笑且肯定的答案

以前想法律是一个禁锢 它不能让人自由 因为它限制人的行为 后来知道自由不是没有道德 没有良心 只是逾越道德底线的时候才会触碰到它 因此它不是禁锢自由的砝码 那人应该是自由的了 可是不是 生存就要上班工作 于是工作又是禁锢 我找到了不要上班就能生存的方式 有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 那么我应该是自由的了 离自由更近一步了 这个时候我发现时间是禁锢 物质是禁锢 思想是禁锢 甚至连人必须吃饭都是一种禁锢

天啊 我怎么生存在牢笼里 我要的是自由啊 怎么自由离我越来越远了



那自由究竟离的远了还是近了 全看自己的心态 心境



那究竟什么是自由那 心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可以身不出房门 却神游太空 我可以与富贵不奉侃侃而谈 与贫贱不辱谈笑风声 自由不是没有禁锢 而是决定禁锢你的是什么 百分之百的自由是没有的 因为世界不属于自己 百分之百的自由是有的 因为心境属于你 心境如果不自由就连你想自由的想法都是禁锢



自由不是每个人都有 最究竟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心态 心境



原创
哲学 是什么?怎样才能思考到哲学?
1个回答2023-02-01 12:17
你去看苏菲的世界吧
法家哲学的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1个回答2024-02-03 20:01

法家哲学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在韩非子之前 一般说来荀子的思想已经充满了法治的精神 荀子可以说是儒与法的过渡性人物 唯其说仍保留对人性得以礼乐教化而于品德上有自我超升的可能性 并且推尊周孔 尚贤贵民 因之不能严格称其为法家人物。
早期法家代表人物有李俚 吴起 商鞅 申不害 慎到。李俚根据当时各国法律编著《法经》 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法典。吴起善用兵 重视明法审令与耕战之策 较李俚更进一步。商鞅在秦变法 强调并推扩法律至上的观念 以重刑止罪 及坚守平等原则 行之有年 秦国大治 奠定秦国未来一统天下的富强基础 并且建立了法的超越性及普遍性。申不害以综核名实与言术著称 认为这是君主御用群臣 谋求政绩的重要统治方法。而慎到是由道入法的关键人物 他的主要观点在因循与重势 也就是说明因人之情 循人之欲与君主统治权力赖以行使的威势在法治体系中的决定性地位。 1.“定分”、“立禁”体现的权利保护思想。初步接触到了国家与法律是适应保护私有制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命题。” 2.“缘法而治”的法律工具论。商鞅以重法著称,他极力主张以“法”代“礼”,反复告诫国君“不可须臾忘于法”。 3.“刑无等级”、“不赦不宥”的法律适用平等思想。 在商鞅的“法治”思想中,还有“以刑去刑”的思想。

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
1个回答2024-02-12 06:56

感兴复趣的话可以读一下制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其中《三方思想情势简表》一篇,非常适合初学者大致了解东西方哲学的不同。

图片不清晰,单独打开了看

具体的不同读《西方哲学之情势》及《中国哲学之情势》

我这有PDF版,可给你发过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