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摘抄

儒林外史第十回摘抄?
1个回答2024-03-02 08:09

儒林外史第十回摘抄:

第十回.鲁翰林怜才择婿,蘧公孙富室招亲.

话说娄家两位公子在船上,后面一只大官船赶来,叫拢了船,一个人上船来请。两公子认得,是同乡鲁编修家里的管家,问道:“你老爷是几时来家的?”管家道:“告假回家,尚未曾到。”三公子道:“如今在那里?”管家道:“现在大船上,请二位老爷过去。”

《儒林外史》好词摘抄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1-11 14:02

《儒林外史》好词摘抄有如下:

1、一丝不苟、淹淹一息、动人心魄、再三再四、不可限量、发蒙振聩、夸夸而谈。

2、顶名冒姓、啼啼哭哭、不知其详、果不其然、国而忘家、愁眉苦脸、慷慨仗义。

3、灵机一动,飞沙走石,凶猛无比,浩浩荡荡,天昏地暗。

4、电闪雷鸣,不甘示弱,冲天大呼,晴空万里,一命呜呼。

5、从天而降,若有所思,独一无二,百花竞放,色彩缤纷。

儒林外史故事情节摘抄?
1个回答2024-01-11 10:56

1、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着诏书,带领许多人,将着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2、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随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安置后,各自歇宿。

3、此时荀老爹已经没了,只有母亲在堂。苟玫拜见母亲,母亲欢喜道:“自你爹去世,年岁不好,家里田地渐渐也花黄了,而今得你进个学,将来可以教书过日子。”申祥甫也老了,拄着拐杖来贺喜,就同梅三相商议,集上约会分子,替苟玫贺学,凑了二三十吊钱

中国历史故事集好词好句摘抄?
1个回答2024-01-25 12:54

廉颇对蔺相如的官级比他高不服并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而蔺相如却说:“秦国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要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廉颇知道后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董卓虽说请了一些有名望的人来做官,可是他根本不懂得怎么跟这些人打交道.笼络自己的将士,他倒是有一套土霸王的办法.他放这些刚进京城的将军和士兵随便抢财物,抢美女.洛阳城里一条街挨着一条街,买卖人家挺多;还有不少皇亲国戚,贵族富豪.董卓的将士闯进去,见什么抢什么,还有个名目,说这叫“搜牢”,就是保护治安的意思.这么“保护”下去,谁受得了哇?将士们把抢来的财物美女交给董卓,他就分给他们一部分,好让大伙儿享受享受.他还叫人刨开了汉灵帝的坟,把里边藏的珠宝都拿出来分了.这么一来,将士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董卓真够意思.

中外历史故事的摘抄
1个回答2024-02-24 14:10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将『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天地间正气的表现之一,讲了两则古代史官誓死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故事。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聚敛民财,残害臣民,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改,反而想害死他。赵盾只好逃亡。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灵公,于是返回继续执政。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这个故事就是“董狐直笔”的由来,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赵盾确实有点冤枉。但从董狐的例子可以看出古代的史官“不但独立,还可以照史官的意思,来写他判断的事实”。赵盾尊重这种不为当权者所左右的史官,故董狐能够直笔而安然无恙,还得到千古名声。

然而,要想秉笔直书,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同样是在春秋时代,齐国大臣崔杼纵容旁人杀死君主庄公,齐国史官也这样记载:“崔杼弑庄公”。崔杼恼羞成怒,将他杀害。而史官之弟照样续记,崔杼又杀其弟。史官的另一个弟弟不畏强暴,继续据实记录。大权在握的崔杼也终于束手无策。这就是直笔写历史的结果,齐国史官兄弟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历史的真实,其自身也为后人演绎了一段悲壮的历史

中外历史故事摘抄
1个回答2024-02-02 03:12

齐国太史公故事。

说的是,齐国的大臣崔杼弑君齐庄公,齐太史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齐太史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大怒,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崔杼告诉太史第三个弟弟太史季说“你三个哥哥都死了啊,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来写吧”,太史季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来,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南史氏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实写这事的。

这就是直笔写历史的结果,齐国史官兄弟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历史的真实,其自身也为后人演绎了一段悲壮的历史。

 

少年版史记摘抄
1个回答2024-06-09 22:27
少年版的史记有着特殊的古代英语,为了超级爱,很多人都发灰了,傅少的傅,我们可以直接去面筋点的片段进行侧涨
新四史内容摘抄?
1个回答2024-06-02 10:53

1.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2.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桓潭冯衍列传》

3. 成功于一时,重业于万世。--《后汉书·冯异传》

4. 以战去战,盛王之道。--《后汉书·耿秉传》

创业史句子摘抄
1个回答2024-03-11 12:25
梁三是个四十岁上下的高大汉子,穿着多年轿李盯没有拆洗过的棉袄,袖口上,吊着破布条和烂棉花絮子。他头上包的一块头巾,那个肮脏,也象从煤灰里拣出来的。外表虽然这样,闭和人们从扰缓梁三走步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看出:他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
创业史好词摘抄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30 07:34

1、   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    

2、   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3、   到了长安县,坐上去王曲的汽车,中途经过皇甫村。   汽车爬上一个大塬(就是柳青提到的神禾塬),快下坡时,皇甫村就到了。下了车,顺坡全是村舍,一直延伸到河滩。路边麦地里,可看见一块石碑赫然而立,上面刻着“柳青同志之墓”,此外别无他物。    

4、   柳青笔下的汤河(实际名字叫镐河)在皇甫村绕了个大弯,这就是汤河怀抱的蛤蟆滩。多少感人肺腑的人物和他们20世纪50年代初,风风火火的经历,梁生宝、徐改霞、冯有万而今又在哪里?    

5、   皇甫村果真是个令人着迷的地方,作家用了全部的感情给我们提炼、创作了一个典型的艺术环境,完成了一部农民的血泪悲欢史。当地两个正在装厩肥的农民诚挚地说:“柳青是个好老汉!听人说老汉的书写得好,有些外国人也来问老汉的事。这镐河南胜利一村的王家斌就是书里的梁生宝,不过听说他犯心脏病住了院,日子过得艰难。……”    

6、   王家斌老人现在和女婿过,“开始在县上开合作化汇报会,我汇报完了,有个老汉听了很感兴趣,不久他就把家搬来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柳青。有一次我去外县买稻种,回来后无意中向他谈起,他就写了买稻种的第一章。书里写的大都是实事,不过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人名和地名都做了改动。”    

7、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青的时候。

8、   每天从早到晚,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他们不知在什么地方路旁折下来树枝,挟在胳膊底下,防着恶狗。他们诉述着大体上类似的不幸,哀告救命。有的说着说着,大滴大滴的热泪,就从那枯黄的瘦脸上滚下来了,询问:有愿意收养小孩的人吗?这情景,看了令人心酸。多少人,一见他们就躲开走了。听了那些话,庄稼人难受地回到家里,怎么能吃得下去饭呢?    

9、 但是前佃户、汤河南岸稻地里的梁三,为人特别心硬。他见天从早到晚,手里捏着只有一巴掌长、买不起嘴子的烟锅,在饥民里找人似的满村奔跑。这梁三,四十岁上下,高大汉子,穿着多年没拆洗过的棉袄,袖口上,吊着破布条和烂棉花絮子。他头上包的一块头巾,那个肮脏,也像从煤灰里拣出来的。外表虽然这样,人们从他走步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看出: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下堡村的人对梁三在饥民群里钻来钻去,越来越发生了怀疑。

10、   几天以后,人们终于看出梁三活动的规律了:他总是紧追着饥民里头带小孩的或不带小孩的中年妇女跑。有人推测:熬光棍熬急了的梁三,恐怕要做出缺德的事情吧?但是,梁三不管旁人怎样着,他只管他一本正经地听着逃荒女人们在庄稼院门口诉述不幸,并且在脑子里思量着那些话,独自点着头显得异常认真、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