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全集赏析

西江月 辛弃疾[赏析]
1个回答2024-02-27 08:43
(1)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

大致有三种解释:

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 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2)“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不是

是互文
摸鱼儿 辛弃疾 赏析
1个回答2022-11-30 00:19
(仅个人见解)
“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借用古代史实来比喻自己,想想人生走到尽头无疑不过是归于尘土,抒发了无限的伤感和愁绪,以及自己的无奈;更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愁是指忧国思民之苦,以及壮志难酬之痛。
由于诗人当时提出的抗金建议不被采用,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落职闲居,想恢复中原,却不被理解.......而这正是是人的闲愁,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苦闷。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7 13:47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赏析: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破阵子辛弃疾赏析
1个回答2023-01-31 10:05
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的词人报国壮志难酬,只有无限感慨和悲愤。
43字。
辛弃疾清平乐赏析
1个回答2022-10-30 00:20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采桑子》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0-10 10:27
我只想说,词牌名是《丑奴儿》
辛弃疾 破阵子 赏析
2个回答2022-06-15 14:20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醉花阴>>的赏析
2个回答2022-07-08 03:21
初看来这首词写的极为简单,全文如同白话,不需要注释就可以看明白。但是却说出了我也会有但表达不清的惆怅之感。黄花虽然能说出年年都好,但也要乘着秋天的到来老去……

博客里高人的回复:

上阕由物及人,写了一种生命的怒放与凋零的自然陈谢,因为人总会在红尘中寄予自己点滴情愫,不老是传说,更是一种梦寐.
至于下阕,有一点洒脱飘逸.记《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人世因缘了是一种灵魂的上升,不一定是生命的逝去,红尘中久往,一些人与自然水乳交融,一个无字做解脱。
西江月 辛弃疾[赏析]
1个回答2023-05-17 15:05

gnhfjhfgnjh 

求辛弃疾《浪淘沙》的思想感情和赏析
1个回答2024-01-21 00:07
  辛弃疾的花儿

  浪淘沙 赋虞美人草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虞美人 赋虞美人草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不妨说虞美人是辛弃疾的花儿。

  虞美人是罂粟科。罂粟向来美得令人侧目:逸出温柔敦厚的规范,常易惹出是非。虞美人如罂粟一般的美,倒没有毁誉交加的命运。那另一半原因大概在她是虞姬的精魂。虞姬深情。是英雄美人里那个深情的美人。何况那个英雄是我们仰视的英雄,不是刘二一般的小人。末路的英雄、后世的英雄、准英雄、埋没的英雄们都怜他。女人亦怜他。他们为这血性的女子扼腕击节。她们也不禁向往这铁血柔情。咏虞姬的诗词便不胜数。霸王别姬演绎了一幕又一幕,都是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只有当年一个刚出道的女人写姬别霸王:当日逃是可以逃的,也不是没有胜算。但胜了呢,虞姬明白自己将是众多姬妾中的一个。红颜与恩爱,便横刀自向,是张爱玲成名前所写。虞姬好歹有了另一种想法的可能,尽管都可疑,更可能是张自己的个性镜像。

  怎样的想法都无损于见到虞美人草时的加意留心,或者那正是让人更留心的原因。

  茎纤长,单单独独的花便离叶子很远。这样才能跳舞的。刍绢般的单瓣,自然是舞衣。文人怜她,说若不胜衣。据说听着音乐便会起舞。另一种说法是,只有听见垓下曲才舞的。看辛弃疾的《浪淘沙》,那多半后一种说法是有理的。自然有人好奇,难免试她一试。大约总有各式各样的垓下曲罢。虞美人草不能不舞。早已是命定的牵引,于是一番番回到当日的垓下。泪血都罢,人是不知道草木的。没人说过舞的苦痛,都是优美,只有霭理士《生命之舞》最后在《道德之舞》里说,一个社会里的道德先锋也如跳高难的舞蹈,众人只见优美,不知道舞者的鞋子里灌满鲜血,一曲终了,他们将倒地如同死去。虞姬的选择不见得和道德有什么关系,相通的是优美与苦痛。

  人说草木有自己单纯的美丽,何必将人情强加与它们。但虞美人本来不是草,是美人。不明白的是女子都未免有轮回,缅怀千年。虞美人草,湘妃竹。英雄的故事都斩截,他们的故事都完了,她们才走到舞台中心。一生的爱是不够的,生命,来生,永世。斩截的辛弃疾写这两首温柔的词,并不是气质不类。为他识得了这精诚苦,这花何妨说是他的花?

  【品评】

  咏叹一种草,赞美一个美人,这是英雄气短,还是儿女情长?细品,其中隐约流露出辛弃疾理想落空的失落和谁能解我心懂我意的隐衷。虞美人是辛弃疾自我形象的投射,带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憾与无人能解的生命慨叹。这类词作是和他的爱国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词人爱国之情的另一种表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