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理论中的物理知识

《论语》的论什么意识
1个回答2022-09-11 06:57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在我看来:《论语》为原宪所著,故自称宪;成书于“参派”,故称曾参为曾子,称本派为参;后被多家门人编辑流传,作为辅助教材使用,故称“柴、参、师、由”。
在我看来:《论语》以孔子为子(老师)、以老子为老(老老师),直接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基础,出于同类竞争的关系,导致除老孔直接著作之外,再无基本思想传之于世。
恰恰是因为并合老孔,《论语》才会流传广泛!
以语成论:用一句句零散的言语,构筑成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这才是《论语》的本来面目。
论语知识
1个回答2024-01-31 21:07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①亡:无。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读解】

“日知其所亡”是知新;“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两方面结 合起来,正好是孔子“温故而知新”(《为政》)的意思。
从心理状态上来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又是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的写照。
子夏手中所棒的,原本是圣人的“衣钵”,儒学可真是劝学之 学。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论是从方法还是心态上来说,我们今天所宣传而要求于学 生们的,也还是与儒学的精神相通的吧!
论语十则 的有关知识
1个回答2024-02-06 13:08
学习态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关于思想修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叫理论知识
1个回答2024-03-02 01:56
理论知识乃前人经过大量实验或现实生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社会公认的用来指导实践的知识
什么是一万个小时理论
1个回答2024-01-29 06:47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腔颂大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樱知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1.1415****年),伍竖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研究来源:

格拉德韦尔一直致力于把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研究,对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的统计调查改造成流畅、好懂的文字。

在调查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上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

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验证。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什么是一万个小时理论
1个回答2024-01-26 05:24
  一万个小时理论是指:一个人达到某一领域的极致,往往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积累。这一万小时不是时间的积累,而是指这一万小时都在挑战自我的极限,每天都有提高。
  一万小时理论的两个方面:
  一是从框架上看,给了一个路径,即足够长时间的在某领域的突破自己,挑战自我的实践,可能会在某领域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这个框架上,一万小时理论会给我们指明想在某领域深专进步的路径,也给了我们自我发展的极大信心。
  另一个方面是,不能狭隘的用一万小时的绝对值作为自己的一个定义目标,而要以一万小时里的每个小时的收获,每个小时的成长,每个小时的绝对努力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每个小时都在持续的突破自我。
小学生万里长城知识
1个回答2024-01-25 09:49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约13000里,故称“万里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儿童十万个为什么小常识
1个回答2024-03-05 00:03

1、为什么潜艇能在水下发射导弹?

解释:潜艇有强有力的导弹发射装置和高精度的导弹系统。导弹是放在发射筒中的,发射时,打开筒盖,点燃动力系统的点火保险机构,然后发射系统点火,火药产生的高温高压混合水蒸汽,推动导弹发射出去,击中目标。

2、为什么雷达能发现夜空中的飞机?

解释:雷达向空中发出无线电波,当高空中的飞机进入到雷达波覆盖的区域时,机身将使一部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这些反射波会在雷达显示屏上反映出来,表明空中有飞机。由于无线电波不受白农黑夜的影响,所以雷达能发现夜空中的飞机。

3、为什么隐形飞机能隐形?

解释: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的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飞机在外形上采用非常规设计,消除小于或等于90度的夹角,使飞机对所有雷达波形成镜面反射,减小雷达回波;在材抖上使用宽波段的吸波性轻质耐热复合材料,给雷达测量造成误差,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4、为什么坦克底部要开一扇门?

解释:在坦克底部都有一扇“安全门”,这是因为坦克在战斗中可能会被击中着火,坦克内的人员就要从坦克里爬出来。而如果从顶部出来,就很容易被敌人的枪炮所伤。所以,在坦克底部开一扇门,就能增加逃生的机会,保护坦克兵的生命。

5、为什么长波雷达能发现隐形飞机?

解释:长波雷达发射的波长为几十米的电磁波,无论飞机怎样设计,都会与雷达波产生共振,引起较强的反应,隐形飞机也躲不过它的探测。长波雷达是隐形飞机的克星。

6、为什么航空母舰要采用核动力?

解释:航空母舰十分庞大,所以消耗的能源非常大,需要不断地补充。而采用核燃抖作为动力以后,航空母舰可以持续在海上舰行十几年,航程达到几十万海里,航行速度也大大加快。同时,核动力航空母舰还十分洁净,并省下了大量空间来装载其他物资。

7、为什么巡航导弹不易被雷达发现?

解释:在海上,巡航导弹离海面的高度大约只有10米;在陆地上,距地面不到50米;即使是在山岭地带,巡航导弹也能随着地形的起伏而升降,飞行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0米。由于巡航导弹以低空飞行为主,因此不容易被雷达发现。

8、为什么坦克要安装履带?

解释:坦克要在各种地形条件下作战,假如用车轮来支撑它笨重的身体,车轮和地面的接触面十分小,开在田野里就很容易陷入泥地;坦克车安上履带,履带围在车轮外边,轮子在履带里面滚动,遇上沙土、雪地、泥地,宽宽的履带把坦克的重量分散了,车轮在履带上能像走在路上一样方便,而且也不用担心车轮会陷在烂泥里。

9、为什么水陆两栖坦克能在水中行驶?

解释:水陆坦克的车体比普通坦克要大,呈船形,它利用特制的履带或螺旋桨在水中划行。它之所以有潜渡能力,是由于它能够密封后即进入水中潜行。简笔画这时主要由炮塔项部的气筒供给车内空气,靠岸上指挥台用无线电指挥它在水底行进;出水后,可继续在陆地上行驶。

10、为什么潜水艇能浮沉自如?

解释:潜水艇内有许多水舱,每个水舱内都装有进水阀和排水阀。如果潜水艇想要下沉,只要打开水舱的进水阀,让海水迅速灌满各个水舱,潜水艇的重量增加了;当重力超过海水的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版如打开排水阀,并用压力把水舱里的水排出去,潜水艇的重量减轻,就会向上浮出水面。如果要潜水艇潜在水里,则可让部分水舱进水或排水。

“万物理论”是什么?“万物理论”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3-04-30 21:21
万物理论认为,宇宙中的四个基本物理力:万有引力,强核力,弱核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组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理论。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单一的理论可以解释所有这些。物理学家正在修改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在1957年提出的实验,希望找到一种统一的理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