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斤力量的小说

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和“两”是古代重量单位,其中一斤合现在的多少两?
1个回答2024-01-22 05:34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古代有十六进制、十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 半斤八两是指两件事物差不多均等,那么这里就是十六进制,半斤等于八两,那么一斤也就是十六两了.

2斤有多重? 相当于什么的重量?
1个回答2022-12-18 21:32
两三个苹果的总量.
成语千斤万画
1个回答2024-03-15 15:18
千变万化
【拼音】:qiān biàn wàn huà
【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出处】:《列子·周穆王》:“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史记·贾谊列传》:“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例句】:官场中的事,~,那里说得定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五千万两是多少斤
1个回答2023-05-09 18:03
一斤等于十两。
关于半斤八两的计量单位
1个回答2024-01-18 10:27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所以古代一斤为十六两。

【古代的斤、两与现代的克】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两、钱、分、厘、毫为十进制
秦瑚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四量拔千斤是不是成语里面的
1个回答2024-01-27 07:21
四两拨千斤不是成语

"四两拨千斤"之说,道家哲学,最早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原文意指太极拳技击术是一种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太极拳功深者,以触处成圆、引进落空、避实就虚等技法,使外力难以作用于自己身上;又以敷盖、封闭等技法使对手无法起动发力,从而体现出太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俗语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胜大力之意。
一朵云的重量将近50万公斤,那为什么它掉不下来?
5个回答2022-10-19 07:27

白云飘飘,浮云悠悠,假如一朵云的重量将近50万公斤(500吨),那为什么它不掉下来?笔者也很好奇,经过简单的推算,原来如此,它还真有掉不下来的科学道理。

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地表水分蒸发,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因为过高的气压和过低的温度而不断膨胀形成饱和的水汽。

当饱和的水汽遇到高空中的灰尘或其它漂浮物,就会凝结在一起,当聚集的水汽到一定程度,就会被上升气流托向空中,形成漂浮在空中的云。

云的质量这么大,它们有是如何漂浮停留在天空中的呢?

首先,形成云的典型水滴半径很小,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任何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和表面积有关,对于近似球形的粒子,质量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而粒子的朝下表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当一个小水滴变大时,它的质量比它的下表面积新增更快,水滴下落得更快。而即使半径为100微米的大水滴,其下落速度只有每秒27厘米。

另外,大气中存在上升气流,也可以抵消小粒子的下降速度,促成云的漂浮。云一般在向上移动的空气中形成、存活和生长,上升的空气随着压力的减小而膨胀,而膨胀成稀薄的高空空气会导致冷却,这有助于云的生存和生长。层状云和对流云都存在每秒几米以上的上升气流,在这两种情况下,大气的上升足以抵消云粒子的下降速度。

此外,云的内部可能处在动荡平衡之中,当水滴下降到云底高度以下时,落下的水滴就会蒸发。在那一点上,它再次将成为水蒸气上升,所以云层的底部一般很平坦,因为这是形成可见液滴的临界水平。不过,有时云确实变得太重而不能停留在高处,这就导致了降水,比如下雨或下雪。其他时候,周围的空气变得足够温暖,可以将云转化为水蒸气,使云变小或消失在空气中。

光照、气温、风速多方面影响

此外,云朵在空中受到太阳光照、气温等多方面影响,云中的水汽一直处于蒸发和凝结状态,导致云的密度是随时变化的。当太阳光照变强时,云朵会处于蒸发上浮状态直至消失,所以很多艳阳高照的天气下基本万里无云;而当冷空气来袭时,云朵上的水蒸气会迅速受冷凝结形成小水珠,导致云层变厚,当小水珠碰撞形成大水珠后重力大约其浮力,就会形成降雨导致云朵以雨的形式掉下来。

总之,云的重量虽大,但其密度极低,又受到光照、温度等多方面影响,使其处于无规则漂浮状态而不会直接掉下来。

一朵云的重量将近50万公斤,为什么它不掉下来?
3个回答2023-08-04 13:40
因为它不是密度很大的烂槐喊,它是分散开来的,可明搜能50万斤的一朵云,饥野它漂浮在一个城市的上空,所以他的单位质量非常的小。
一字之差,两万斤大米没有了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4 04:29
《闪闪的红星》里的片段。潘冬子将“今日无米”改为“今日有米”的牌子,造成农民抢粮店,
胡汉三说“一字之差,两万斤大米全没了”
一朵云的重量将近50万公斤,那为什么它不掉下来?
2个回答2022-10-19 09:19

根据科学家研究,每一立方米的有积雨的云朵重量大概是0.5克,一朵大小适中的云可能有10亿立方米,重量大约为500吨。


那这么重的云朵,为什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呢?难道它不会受万有引力的影响吗?这就得从云的形成来说起了。

其实云的形成与大自然的循环有关,地球上海洋湖泊等的水分蒸发以后就会慢慢凝结成云,之后就会形成雨,这样才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落到地面上来。

那么水分为何会蒸发呢?我们知道水它有三种形态,分别为固态气态以及液态。

当液态的水温度达到100℃,也就是它的沸点时,就会气化,然后才会形成云雾,但这里的蒸发与气化并不是同一种类型。云朵就是靠蒸发来形成的。

蒸发的原理是氧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了互换,大自然界的水分中不仅仅只有水分子,它们还有别的重要元素,其中就包括氧分子。

所以这里面的一些调皮的氧分子就会与水分子进行结合,从而达到置换水分子中的氧的效果。

可是这两个分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运动速率也就是快慢各不相同,氧分子中的要比水分子中的速率高一点。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子就像是一个极其饱满的气球,因此在受到斥力的作用下,就会任性的推开别的水分子,从而进入到我们的空气中。

具体来说,云的形成需要我们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来研究。

在温度不变,压强不变的情况下,空气中相同体积的分子数量也相同。我们大气中的分子大部分是氦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可是按照原子序位表来看,氦更靠后一点,所以氦分子就相对重一点。

因此当空气中充满了水分子时,空气就像是充气的气球一样往上升。但是如果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好理解,可以想象家里面的鱼吐泡泡的场景,鱼吐出来的气泡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作用会越来越小,所以气泡里面的压强也会越来越小,气泡的体积自然会慢慢变大。

这时候水分子就会慢慢向周围扩散,但由于它们体积太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看清它们。而我们之所以可以观察到它们,是因为空气中有灰尘,这些灰尘的作用非常大,它们会起到凝结核的作用,让水分子附在它周围。直到凝结到一定数量的水分时,就会形成云朵了。

那云朵之所以不会掉下来,归结于它的坠落速度。云是由一定的水滴组成,这些水滴的质量太轻了,体积也很小,所以它们在下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遇到灰尘或者是其他分子的干扰,就会重新的返回到天空中。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天气晴朗的空中,下降速度极慢的小水滴遇到各种障碍,就会慢慢上升。

再加上空气的流动会加剧小水滴的蒸发,一经蒸发,又都变成了一个个小水分子,重复之前的过程,附在凝结核上,再变成小水滴,循环往复,自然而然云也就不会掉下来了。

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朵虽然变化很小,可是这些小水滴们却在每时每刻变化着,以此来达到一种平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