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小松

要杜荀鹤的《小松》的注释,
2个回答2022-10-17 23:20
凌:超出,高于
始:才,开始
道:说,称
渐:逐渐
杜荀鹤《小松》阅读题 急!
2个回答2022-10-03 02:14
1、描写了它的(矮)和(刺头)
2、三四句的议论,既是一种讽刺和鞭笞,也是一种感慨和愿望。它讽刺的是社会对小人物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大人物往往不能慧眼识人,在小人物还胸怀凌云志的时候便将他选拔出来,感慨的是,为什么总是在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后才能被人发觉与接纳,为什么不能有伯乐,在其弱小的时候便将它们挖掘出来呢?这首诗也是作者借用“小松”来哀叹自己 。
杜荀鹤的《小松》中“刺头”写出了小松的什么精神
3个回答2022-09-28 07:36
“刺头”的挺拔,与草的匍匐对比,写出了小松拼搏向上的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前两句描写了小松的特点
1个回答2022-09-15 03:23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小松刚出土,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深的草堆里。   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 头一二句,极其生动地刻画出了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的过程。它刚刚出土时,被周边的杂草深深地掩盖着,尽管不被人识,它依然表现出了特异的品格,长着一个“刺头”。一个“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周边柔弱的杂草们怎么能和它相比呢?它的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的品质也是它们根本无法企及的。经过它自己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而今渐觉出蓬蒿”,是说慢慢地慢慢地它已经崭露头角,比那些不能成大器的“蓬蒿”要高出了一筹。
《题严子陵祠二首(后首一作杜荀鹤诗)》
1个回答2024-01-26 01:36
物色旁求至汉庭,一宵同寝见交情
先生不入云台像,赢得桐江万古仔腔名
苍翠云峰开俗眼,泓念含衫澄烟水浸尘心
惟将道业为芳老册饵,钓得高名直到今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小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3-04-02 21:52
这首《小松》头一二句,极其生动地刻画出了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的过程。它刚刚出土时,被周边的杂草深深地掩盖着,尽管不被人识,它依然表现出了特异的品格,长着一个“刺头”。一个“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它的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的品质及经过它自己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而今渐觉出蓬蒿”,是说慢慢地慢慢地它已经崭露头角,比那些不能成大器的“蓬蒿”要高出了一筹。供参考。
诗人杜荀的伟大事迹
1个回答2024-03-15 16:16
在中国古代没有杜荀只有杜荀鹤的诗人。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杜荀鹤的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
成语“松鹤长青”的下一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13:12

没有这样的成语的『包含有“松 鹤”字的成语』 (共4则)[h] 鹤发松姿 鹤骨松筋 鹤骨松姿 [s] 松形鹤骨 日月昌明、松鹤长春这是祝寿词,意思就是祝福老人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永远兴盛发达,像青松和仙鹤一样长春不老。

山盟海誓黎杜衡结局是
1个回答2024-06-23 07:29
黎杜衡喝下一世醉陪着越东行一起睡去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一词出自《庄子·外物》。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等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旗袍这个名称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6-23 07:27
旗袍原本是满族妇女的衣服,当时满族人被称为“旗人”(从满洲八旗而得名),所以这种女式长袍就被称为“旗袍”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