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失弓

楚人失弓,楚人得之
1个回答2024-01-29 19:01
                              ——南怀瑾

        言无动者,谓无常想,或复苦想。”想做到“无动”,不动心,先作无常的观想,或世间一切皆苦的观想。一切万事无常,就像赚了钱,但又被人家骗了,虽然也很气,但应作“无常想”,一切无常,天下钱嘛,给人家用也是一样。就像楚庄王失弓的典故,楚庄王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他是楚国的皇帝,掉了弓,充其量楚人拿到,一样用,所以楚王了不起。

      但是孔子听了说,还差一点,应该说天下人失弓,天下人得之,何必陷于楚国!万事本来无常,世间没有一件我们能永远把握住的事,感情也好、夫妻也好、兄弟父母也好、财产也好、生命也好,连我们身体都不属于自己,只是暂时归我们使用,并不是归我们所有,所以一切应该作“无常想”。

    人世间的“有”就是苦,没有固然也苦,但是比较起来,在我的经验,没有的苦比有的苦轻松。有的苦真是苦,你们在座的人大概不了解,如果给你一亿财产的话,你就晓得那才真是苦,非常苦;不要认为有钱就快乐,非也,那才苦呢!那时候求其穷而不可得,而且习气也大了,所以要对世间一切作“苦想”。

       

由这样开始思维,看一切世间无常,一切皆苦,慢慢对外境界,名也好,利也好,不大动心了。这是讲理啦!如果讲实际,到殡仪馆工作,或者医院太平间接一个小工作,包你就看空了,再漂亮的,再富贵的,抬进来都是一样。所以无常想、苦想,是要真作意思维的。能这样思维,就慢慢不会动心了。
失楚弓典故?
1个回答2024-02-08 19:30

源见“楚弓楚得”。谓丢失宝贵之物。清 赵翼《题元遗山集》诗:“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孔子家语》中记载:

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

他说:“失弓的是楚国人,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

这件事在两方面显示楚王宽广的胸襟:一方面,楚王不介意失去弓,愿意让另一个楚国人得弓;另一方面,他虽是君王,却不介意让一个臣民得弓,视君王与臣民都是平等的“楚人”。

楚失弓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4 12:32
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但他阻止下属去寻找弓,他说:“失弓的是楚国人,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寻找弓呢?”这件事在两方面显示楚王宽广的胸襟:一方面,楚王不介意失去弓,愿意让另一个楚国人得弓;另一方面,他虽是君王,却不介意让一个臣民得弓,视君王与臣民都是平等的“楚人”。
楚王失弓原文?
1个回答2024-01-31 02:52

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仲尼曰:“惜乎其不广也。胡不曰‘人遗弓,人得之,何必楚也。’”大矣哉!楚王固沧海之胸襟,而仲尼实乾坤之度量也。虽然,仲尼姑就楚王言之,而未尽其所欲言也。何也?尚不能忘情于弓也。进之则王失弓,王犹故也,无失也;假令王复得弓,王犹故也,无得也。虽然,犹未也,尚不能忘情于我也。又进之,求其所谓我者不可得,安求其所谓弓也、人也、楚也。

平等——楚人失弓
1个回答2023-12-18 03:53
楚人失弓的典故大概是这样的: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去其‘楚’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就儒道两家的阐述而言,讲的乃是大爱。楚王心中,楚国人丢弓,被楚国人拣得,无碍。孔子觉得其狭隘了,执着于楚国人这个范畴,这话说的小气,把“楚”字去掉才是大爱。老聃也来凑趣,你还执着于人,同样小气了,把“人”字也去了得了。
大爱,意味着众生平等,这种平等与今日所说的“人是生而平等”的,本质上有着差别,
大爱的平等,意味着没有人我之别的平等,而今日所说的平等,强调的多是人格上的平等,却还是免不了要在初始条件平等基础上再争个你死我活胜负得失。
也因此,今日虽然众人都喊着“平等”,却总在是透着股怪异味儿。
设想一下,时移世易,假如哪天某种动物或人造物或外星生命,有着智慧与语言,它们能成为他们么?能平等待之否?
好,不说那么远,非洲人之于美国人呢?
大陆人之于港人呢?
农村人之于都市人呢?
我之于你呢?
能平等待之么?
答案是,如果只是作为理念,没有谁会反对,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下,多数都会支持,但一旦涉及到资源竞争和生活压力,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淡然处之,多数情况下,一番天人交战后理念会让位于现实。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今日大家所追求的“平等”,不过是不想被他人不平等而已。
说这些,并非想否定它,它也是真正平等的一部分,只是想指出,这貌似高贵理想背后的真实人性。也希望,即使真正的平等难以达到,至少大家应相信,世间有此大爱。
楚人失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2 05:18
楚人失弓

      据说楚王打猎时丢失一张弓,下属十分着急,到处寻找,楚王阻止下属去寻找,他说:“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第一层境界:楚王胸襟开阔。

    儒家:《孔子家语·好生》中说,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第二层境界:孔子认为,楚王的度量还不够大,爱人,不应只爱自己国人,而应爱世人。因此,他觉得,应该把楚字去掉,“何必楚也。”改成“人辩野遗弓,人得之”。在孔子眼中,没有所谓的楚人,齐人,秦人,赵人,天底下只有一种人而已。

    道家:《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里老子说: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枯灶裂。

    第三层境界:老子认为,“人”字也可以去掉,变为“得之,失之”。孔子看重的是为人之道应如何如何,而老子觉得,天人合一,人也是自然一部分。如果孔子眼中只是偌大的地球村,那老子眼中便是浩瀚苍穹。人在其中,只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从而更加懂得“得”与“失”。

    佛家:明末高僧没闭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楚失弓》中评论说:“求其所谓我者不可得,安求其所谓弓也、人也、楚也。”

    第四层境界:莲池大师认为,在修行者眼中万物皆空,弓也好,楚也好,人也好,我也好,万般都是幻象,诸项皆空,无所谓得失。
楚弓楚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4 19:00
拼音:
chǔ gōng chǔ dé
解释:
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出处: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例句:
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楚弓楚得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2-01 23:47

chǔ gōng chǔdé

成语释义 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比喻利未外溢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得失相当;,一失一得;

反义词 楚才晋用

成语例句

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楚弓楚得,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楚得楚弓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1-27 11:22

chǔ dé chǔ gōng

成语释义 见“楚弓楚得”。

成语出处 见“楚弓楚得”。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比喻利未外溢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楚弓楚得

成语例句

喜楚得楚弓,免被傍人笑。★明·苏复《金印记·金钗典卖》

急求 楚弓楚得 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3-10 20:52
有一次楚王出游,把他的弓遗失了,左右的随从请命去找回来。楚王说:不用了,楚王失去的弓也是楚人得到,为什么要找回来呢?孔子听了之后说:可惜(楚王说)的范围不大,没有说:不过是有人遗失弓,有人得到弓而已,为什么一定要是楚人?

左右请求之 求;请求,请命
惜乎 惜:可惜,遗憾。
王曰;止:不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