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1个回答2024-03-06 13:58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因为有一次周文王姬昌四处寻访贤才,一次在河边看到一垂钓的老翁,钓鱼用的鱼钩是直的。于是他很好奇,就问老翁:“直的鱼钩怎么钓得上鱼呢?”老翁说:“愿者上钩。”周文王觉得老翁说话不凡,认为是个奇才,于是就和他谈了很久,发现他真的很有治国才能,于是就拜为军师。这个老翁就是姜子牙,及姜太公。
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07:20
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是用无饵的直钩放在水面三尺上钓的,按常理是根本钓不到鱼的,可是偏偏遇到文王,认为他是奇才而重用了他。
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这个成语(现在已经作为成语了)的运用,已经是超越原意的引申义了。比如:买彩票的头奖的中奖率实在是太低了,可是买的人都是冲着头奖去的。站在卖彩票的人的角度,就可以说卖彩票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再比如:买彩票的人中,有人只买一个或几个他认为吉利的号码,他对这些号码充满信心,有的坚持数年痴心不改,他说:我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0 01:06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 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山虚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 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仿唯枣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 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备拆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太公钓鱼读后感怎么写?姜太公钓鱼读后感怎?
1个回答2024-03-16 16:43

姜太公,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关于姜太公的故事很多,多是称颂他的奇谋深算,对我来说直钩钓鱼这回事我觉得更有几分深意。

姜太公为什么直钩钓鱼?

许多注解都是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意思,真是如此吗?我看未必。

在我看来“宁在直中去,不在曲中求”才是他要讲的道理。“直”,是大“道”,是人间的公义。而“曲”则是术,小计谋而已。霸柳边,一蓑衣老者,清淡之中,小温饱小富贵岂是他追求的?----俨然这些物质生活根本不是他的追求,他所追求的是无欲而行的大道。

能无欲而行的,是天地,是自然,是道。

不为自己私利而活的人,那就是道济天下的贤人。这个道理只有大贤之人才能悟得出来-----周文王能心领神会,那就是明主,天下人的希望。周文王能曲下王侯之身,亲自拜请贤才,也只有明主能做的出来。-----敢为苍生舍下自身荣辱的人,也说明是一位有“德”之人。

天地之理是道,人伦之理是德。一个求道之人碰见一位修德之人,岂不是周朝兴盛的征兆呢?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
1个回答2022-11-14 23:07
愿者上钩
。因为他用的是直钩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原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姜太公钓鱼 歇后语
5个回答2022-09-01 14:47
哈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以为是直钩钓鱼,你要狠点咬钩才能行啊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
1个回答2022-09-04 00:01
愿者上钩 。因为他用的是直钩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原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姜太公钓鱼还是姜子牙钓鱼?
1个回答2024-03-13 10:41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

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后面的歇后语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1-16 09:1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么钓鱼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8:06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