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唐白居易

白居易的冬至诗
1个回答2023-04-21 12:27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的冬至诗
2个回答2022-11-25 12:38
白居易的冬至诗
一、《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二、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三、《冬至宿杨梅馆》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白居易写的冬至
1个回答2023-06-25 12:05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宿杨梅馆》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的诗白居易
2个回答2023-08-10 11:00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早春》
1个回答2023-11-12 23:27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
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译文
白雪融化是因为阴阳之气的交合,寒冰化开是因为得到了温暖阳光的照耀。
春天到来,消解不掉的,只有鬓边像霜一样的白发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早春》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05 04:29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白居易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写什么节日的?
1个回答2023-03-28 22:11
这是写冬至节的至诗
早春白居易写的?
3个回答2023-02-16 14:51
早春是白居易写的。
早春

唐代:白居易
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
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夜雪(唐)白居易
1个回答2022-12-08 23:20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唐朝的白居易他被称为什么?
3个回答2022-09-10 07:45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和“诗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