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曲江感怀唐白居易

唐诗“《中秋月》白居易 ”的讲义
1个回答2022-09-20 19:18
夜幕降临,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什么名
1个回答2022-09-22 04:55
这词本名《谢秋娘》,是唐朝坐镇浙西的李德裕为妾谢秋娘所制。后因白居易的词更名《忆江南》,也叫《望江南》;唐人所作皆为单调,至宋词始为双调。
忆江南
其一(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其三(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1个回答2023-02-08 09:46
暮江吟
白居易 〔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江南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
1个回答2022-11-25 01:25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重逢!
白居易的中秋月带拼音
1个回答2024-02-14 19:01
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zhōng
qiū
yuè
wàn

qīng
guāng



,tiān
chóu

hèn
rào
tiān


shuí
rén
lǒng
wài
jiǔ
zhēng
shù
,hé
chù
tíng
qián
xīn
bié


shī
chǒng


guī
yuàn

,méi
fān
lǎo
jiāng
shàng
lóu
shí

zhào



rén
cháng
duàn
,yù

yín
chán
yuǎn

zhī
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04:56

《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诗还是词
1个回答2022-11-13 14:25
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白居易写的池上早秋这首诗的意思
3个回答2022-12-21 16:41
译文:池子里的荷叶绿的参差不齐、深深浅浅、快要变黄,
新秋里水涨满了池子,北槛的早晨凉意绵绵,傍晚残照却洒落东篱,蝉声在秋季里似乎也懒了,风也干干的,池边的柳树的绿意也已衰,过了二十岁何必再想着悲愁的事呢~
该诗是白居易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白居易《秋怀》中“为乐常苦迟”的上一句
2个回答2023-01-14 06:40
“为乐常苦迟”的上一句 :"人生如石火".
秋怀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人生如石火,为乐常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