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白居易

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04:56

《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诗还是词
1个回答2022-11-13 14:25
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图片
1个回答2024-02-17 06:05

《忆江南词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回江水绿如蓝。能答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在作品介绍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22 10:05
这个不知道。
忆江南 白居易“江花”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2-12-18 05:1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江南的多么美好,那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太阳升起时江边的鲜花红得胜过燃烧的火焰,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那如诗如画的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
3个回答2022-09-14 03:34
江南很美,风景对我来说很熟悉。太阳升起来了,江边的花朵被朝阳映照得格外红,比熊熊燃烧的火焰还红。春天来了,江水的颜色如蓝草一样绿。怎能不忆江南呢?
白居易的暮江吟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7-20 13:15
铺是表现残阳的形态不好解释瑟瑟:江水碧绿的颜色可怜:可爱,值得喜欢之意似:就像,是一出比喻
白居易的忆江南
1个回答2022-10-16 09:50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马口镇的名称由来
1个回答2024-06-20 06:55

马口有个有趣的名字。照字面翻译,“马的口是也”。更引人入胜的是,离开马口三公里向北的地方,正有一个叫马身的乡村。每当外地人来到马口,识得如此别致的名字时,总免不了用开玩笑的口吻问道:“你们不会有个叫马尾的地方吧?”关于马尾的这一地名,有着这么一个倍受争论的传说。在离开马身再向北十六公里以外的亚逸依淡园丘曾一度被命名为“马尾”。在十九世纪中叶,大量的华人从大陆漂洋过海来到南洋求以生计。他们利用河流川流于马口和马身,当他们抵达亚逸依淡时,发现路线形如一头马,于是便把此地命名为“马尾”。可是由于当地人为马来人居多,后来“马尾”一名就被摒弃了,这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证实,可是它却为这地名来源增加了不少趣味。
其实,关于马口的名字来源,根据老人家的叙述,有着这么一个传说。在十九世纪中叶,当马口被开拓时,原始森林以及沼泽产生的瘴气,形成恶劣的生活条件,使得许多人都病倒了。也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关系吧,有一些人甚至得到了怪病和中暑,环境糟透了。在那个时候这些拓荒者大多数为客家人,当他们见面问好时,都问“您好末!”,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未好!”,发音颇像“茫嚎”(与马口的马来名字“Bahau”相似)。不幸的是,后来到达的福建人,也遭受到同样的遭遇。见面问候时也都说“柏厚”(不好的意思)。日子一久,涵生而成今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