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原文赏析

清明(杜牧)的赏析
2个回答2022-05-24 13:21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处士与牧童的故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1个回答2024-01-22 00:30
原此罩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腊扒庆中一副是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缝制了画囊,用玉做成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把书画摊开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宗华的《斗牛图》,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的夹在两条大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轮握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的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记得关注❤
杜牧《秋夕》赏析
2个回答2022-08-26 14:50
1“冷”字形容词作动词用,生动的写出了秋光
之白,之冷。既是环境的描写,也是宫女心中
的冰冷之感的外露。

2“扑”字并无什么特殊的好处在,不过此字很
精准的描写出了宫女扑萤的动作特点。

3“凉”字同“冷”字遥相呼应。在此以水之冰
凉来写夜色青青给人的冰凉的感觉,同样是宫
女内心的表现。

4尾联写宫女看到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各在银河之
两岸,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遂起身世之
悲。一则为久禁宫中之孤独,二则渴望爱情之
心。

5其实不能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
这是一首代言提示,是诗人模拟宫女的口吻写
的诗,因此不如说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
情。独自一人在秋夜扑萤,看银河漫漫,触动
了主人公内心的琴弦,既为自身的孤独无助,
光阴漫过而感到许多难以言明的惆怅,也有对
真爱对温情的渴求。总言之,可谓是一种哀怨
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
如果硬要说表达诗人的感情的话,最多不外乎
是对宫女命运的同情和悲悯了。

6修辞主要是比喻,如上面所说的“凉如水”,在此不再赘言。
表现手法则当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全诗全无直接的情感抒发,都是通过自然景象或主人公的情态动作来表现的。这样的好处在于使情感的抒发更加婉约深沉,耐人寻味,并且是这首诗别有一番隽永的滋味在里面。

呼呼,终于打完了……
希望有些帮助
杜牧的《送友人》赏析?
1个回答2022-12-20 13:12
在《送友人》这首诗里,杜牧丝毫没有提起送别友人的具体场景,而是直抒胸臆,不无沉痛的反思道:十年来,我在名利的欲海里挣扎不休,与命运争斗不息。

然而,我争斗的结果是什么呢?青春不再,白发悄然生长。此时此刻,听着外面的夜雨和秋风萧瑟,内心的孤寂瞬间汇成了海,思乡之情也汹涌而来。
最后两句是一处闲笔,也是妙笔。忽然,杜牧想起白天时的场景:就在都门五十里之外,马蹄得得声,鸡鸣喳喳声,是那么的真切,仿佛还在耳边。
在这里,“驰马逐鸡声”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马蹄声象征着男人们的梦想和奔波,逐鸡声则象征着女人们的生活和日常,共同组成了人生百态。
论名气,李白的《送友人》毫无疑问要远远超过杜牧;论深度,杜牧的《送友人》则要远胜于李白~
杜牧鹭鸶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2-05 07:43
作品原文:
鹭鸶⑴
雪衣雪发青玉嘴⑵,群捕鱼儿溪影中⑶。
惊飞远映碧山去⑷,一树梨花落晚风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鹭鸶:此指白鹭,羽毛为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⑵青玉:蓝绿色的玉。
⑶群捕:许多只鹭鸶在一起捕食。溪影:溪中的影子,形容溪水清澈。
⑷碧山:指山色青绿。
⑸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白话译文:
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从诗的内容看,诗人被晚风中的白鹭迷住了,从而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诗。
赤壁 杜牧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8-24 17:11
去百科查一下
如何赏析杜牧的《秋夕》?
1个回答2022-11-07 21:40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句解析】:

初秋时节,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画屏,身穿轻罗衣衫的宫女手执小团扇,在屋外追捕着飞萤。

夜色渐深,台阶清凉如冷水,她侧卧一旁,仰头观看那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星。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关于杜牧《归家》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8-09 19:32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解释:儿子拉着衣服问我,为什么我那么迟回来?我和谁在争夺岁月,赢得了双鬓边上的银发?

赏析:前两句写出了稚子的天真与可爱,用来衬托后两句诗人的严肃的沉思。后两句其实是诗人的自问,自己在官场沉浮,去争生活,争名利,不知不觉人已渐渐老去,双鬓渐染。诗人抒发了淡淡的对日薄西山的感叹。“赢得”二字更是刻画了诗人一种安详之中略带苦笑的神情。
注释赏析《清明[唐]杜牧》诗词意思解释
1个回答2023-09-17 15:35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腔早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贵自然。云岩码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文,有不期然而然之妙,唐人能有之。

《而庵诗话》

古人特重清明节,这一天大多数外出踏青与上坟祭祖。从此时的节候特征来看,春雨绵绵,百草萌动,给人烟雨迷濛的印象,与上坟祭粗圆哪祖人的沉重心理恰为表里,故曰“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也许正漂泊他乡,无法表达对先辈的怀念之情,眼前情景让他惆怅万分,于是想到了喝酒,因为唯有一醉才能得到片刻的解脱。但杏花村里的浊醪是否真能解其苦闷呢?

《江南春·杜牧》原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3-11-19 01:07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七言绝句写江南春色。格调清丽,为杜牧的写景名篇之一。

一开头诗人就紧扣诗题。“千里莺啼绿映红”,是说在辽阔的江南土地上,春天到来,处处可以听到黄莺欢乐地歌唱,在绿树丛中,映衬着一簇簇鲜艳的红花,显得分外动人。这江南的春有多可爱呀!第二句诗人又把读者引进水旁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这些地方也是一派繁华景象,酒旗处处迎风招展,多迷人呀! “水村山郭”寥寥四字,显示了江南景色的特征。这二句第一句动态在前,静态在后,第二句静态在前,动态在后,动静相衬,写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的春天世界。

后面二句诗人把视线转到了佛寺。“楼台”,指寺院中的楼台。杜牧在《念昔游》中说: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可证。江南寺院大多兴建在山上或山麓,殿宇楼台掩映于绿树丛中,江南春天多雨,寺院被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更给人以朦胧、深远的感觉。江南的春天,是一片旖旎、凄迷的景色,有强烈的美的魅力。

众多的佛寺自然使诗人想起修建这些佛寺的南朝。南朝的帝王和权贵信奉佛教,到处兴建佛寺。据史载,梁武帝时,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宏丽的佛寺五百多所。“四百八十”是约数,极言其多。杜牧善于运用数字来加强艺术效果。如“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题宣州开元寺》)“重过江南更千里,万山深处一孤舟。”(新定途中》)“二十四桥明月夜”(《寄扬州韩绰判官》 )和“夹岸垂杨三百里”(《郁堤柳》)等等,写得别有意味。

此诗的后二句,有人以为意含讽刺。因为杜牧也有反佛思想,他对中晚唐时期某些帝王的信佛是反对的。南朝的帝王兴建了大量的佛寺,其中不少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现存的也笼罩在一片迷茫之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

前二句言江南之景,绝妙惠崇图画也。后言南朝寺院,多在山水胜处,有四百八十寺之多,况空濛烟雨之时,罨画楼台,益增佳景。小杜曾有“倚遍江南寺寺楼”句,刘梦得有“遍上南朝寺”句,可见琳宫梵宇,随处皆是。(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