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西周东周

东周国于西周国和东周王朝有什么关联?
1个回答2022-12-17 05:50
与北宋,南宋差不多
后周是周朝后代吗?
5个回答2022-06-22 15:28
不是,只是一个短暂的王朝罢了
为什么要把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
1个回答2023-04-09 17:15
周文王姬昌反商,周武王姬发伐纣建立的周朝叫西周
周幽王为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而被申侯举兵攻打,然后西周灭亡
周幽王和王后申后的儿子继位 为周平王 平王东迁 所以成为东周 东周有春秋和战国,一般人认为战国是从公元前403年开始算起。因为这个时候周朝正式承认分晋的三家(韩赵魏)为诸侯。战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公元前221年。。。。
周朝为什么分为东周和西周
1个回答2023-02-21 19:50
周文王姬昌反商,周武王姬发伐纣建立的周朝叫西周。
周幽王为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而被申侯举兵攻打,然后西周灭亡。
周幽王和王后申后的儿子继位 为周平王 平王东迁 所以成为东周 东周有春秋和战国,一般人认为战国是从公元前403年开始算起。因为这个时候周朝正式承认分晋的三家(韩赵魏)为诸侯。战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公元前221年。
周朝为什么分为东周和西周
2个回答2023-03-23 10:10
西周灭亡时,平王东迁 重建周 被称为东周
武则天改唐为周和周朝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3-17 17:05
对武则天定的国号“大周”非常感兴趣,经一番查证后,发现下面的解释比较合理。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她参政到辅政的从属地位,实现她亲自称帝治国的政治目的。其主要原因有两条:

一是为显姓氏,掌根本。据史书记载:“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为氏”。武则天也以周氏后裔自居。唐显庆初年,高宗曾封其父武士为周国公。所以以“周”为国号,显然有尊崇周显示根本之意。

二是表示要效法古代盛业,创造新的奇迹。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来,惟周、汉而已。而唐太宗治世崇汉法,武则天对此颇不亦为然,她向来坚持应承周的观点,所以以“大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西周东周朝服饰特点
1个回答2024-04-22 14:55
一、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原始人类使用兽皮和树叶等来遮盖自己的身体,穿戴动物的皮毛用于保暖。石器时代后期,人类逐渐发明了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5000年前,中国产生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于是人们开始用麻布做衣服。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养蚕业,丝绸就出现了。
二、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指夏、商、周和战国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前3世纪。先秦时期的服饰实质上是统制者的工具。周朝时期出现了冕服,其制度的确立,是周朝国家意志的具体反映,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深衣制”,即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的形式也出现了,并逐渐普遍地被采用。战国时妇女普遍穿宽边缠绕式的肥大曲裾深衣。衣服的左襟展开时呈三角状,穿时将其环腰部一圈,再用腰带扎好,配上横线与斜线并用的镶边,总体表现出静中有动、动中带静的装饰效果。
三、秦汉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服饰日益讲究,着装也渐趋华丽。女装方面有作为礼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深衣一改战国时期的肥大,转而形成瘦且窄的特点。裙裾长可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不会露出脚裸。衣袖有宽窄两种形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领口很低,可露出里衣。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腰带长垂。秦汉以黑色为尊贵之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将秦汉服饰推向了世界,它的意义在于:悠久的中国服饰文化,从此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与扩大。
四、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在妇女中间尚有人穿着。与汉代相比,它已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纤髾”是典型的装饰。“纤”是一种近似三角的饰物,层层相叠,固定在下裙摆部位。而“髾”是指缀在身后飘带。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变化为飘带和纤合成一体,纤变得更长。此时宽肥的女子裙衫成为服装的主流。
五、隋唐时期
隋唐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男装或女装,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和开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它的空前繁荣,突出体现在女装上,其主要特点是服装款式华贵富丽、开放大度;穿着方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大胆考究。唐朝出现的女官,其身着青色衣裙,圆领、无束腰、下摆袭地;头戴青帽,两耳正上方各饰有两带。唐代仕女服装的特点是云发后拢成髻,低胸裙腰高束,肩披轻纱,旷达而华贵,流露出优雅与飘渺,恢弘与大气。盛唐以后衣袖变宽,渐流行大袖衫。
六、宋元时期
宋代妇女开始缠足,长裙之下隐约露出三寸金莲。此时以娇小为美,服饰制作都娟秀而精巧。元代妇女分贵族和平民两种着衣形式。贵族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其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但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拖地,贵夫人行走时必有女仆牵拉。这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颜色多为红色。
七、明朝时期
明代时棉花的大量种植使棉制品取代了丝、麻的地位,成为人们服装的主要原料。明代女装上衣拉长,露裙缩短,衣领也从宋代的对襟领变为圆领为主。裙边均有绣边,起装饰的作用。那时裙褶十分盛行,有的褶纹细密,有的宽大,有的还将整个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叫做“百褶裙”。明代女子冠服制度更加完备。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名“霞帔”。它与“凤冠”一起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贵妇礼服,即使是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时也穿戴凤冠霞帔。它所表现的女子形象成为古代妇女的典型,因此它在中国妇女服装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八、清朝时期
清朝入关以后,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在服饰中取得了统治地位。旗装的特点为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便利。满族女子着旗袍,清朝旗袍多为圆领,衣扣均在右侧,一般为五粒。衣袖、衣身平直,在襟边、领边和袖边都饰有宽边花纹,整体看来较为保守。但不同时期的旗袍个性特征也是比较鲜明的。现在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女性的代表性装束,它在服装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周朝周武王姓姬
1个回答2023-08-05 03:30
长子嫡孙一系不改姓氏
周易中,周子既指周朝,又指周普吗
1个回答2023-04-22 14:02
周字不是周朝,也不是指某个人,而是周天,周普天地的意思.易为日月,为天地,周易本身是个非常大的概念.
周朝有哪些名人
3个回答2024-01-04 14:34
周武王,周武王伐纣时,聚八百诸侯于孟津,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营建成周洛邑,在洛阳制礼作乐,教化人伦。

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周王朝为东周。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