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著名文章

北乡义乡的著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3-11 04:13

戴德生卒年不详。字延君。西汉时人,据《成安县志》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北乡义)人。汉代礼学家,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曾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今残。戴德和《小戴礼记》的编纂者戴圣(戴德之侄)都是西汉经学家后苍的弟子。  戴圣字次君,西汉时人,据《成安县志》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北乡义)人。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三人苦心钻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今文礼学大师。戴德号称“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汉书·儒林传》)。戴圣成为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后来,三家之学皆立于学官,其学兴盛一时。
宣帝时,戴圣曾被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使它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成为今本《礼记》。全书共分《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内则》、《坊记》、《儒行》、《王制》、《玉藻》、《冠义》、《昏义》、《杂记》等四十九篇,其中的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与其叔父戴德所编《大戴礼记》八十五篇(现存三十九篇)亦不相同。戴圣精心讲授“礼学”,授徒颇多,曾传其学于梁人桥仁、杨荣等,于是,今文礼学“小戴学”又有了“桥、杨氏之学”(《汉书·儒林传》)。小戴对于传播和发展《礼》学有一定贡献,《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三礼”之一,唐时被称为“大经”,明时已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中的《礼》。该书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金山乡的著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3-15 17:47

何鸿基,字逵一、揆一、豫甫,号六白山人,甘谷县金山乡人。曾任伏羌县立中学首任校长。

古代思乡著名诗人
1个回答2024-04-07 19:29
解答: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团世败谁家。——〔唐〕王建
  3、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5、近乡情更怯塌颤,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返指。——〔唐〕李白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刘皂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
  1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
  14、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唐〕李白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
  16、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唐〕柳宗元
  1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19、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
  20、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唐〕白居
乡下人家文章,诗歌
1个回答2024-01-30 08:05
游山西村


莫笑
农家腊酒
浑,丰年留客足
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
古风
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关于思乡的故事,小说,文章等的书名
1个回答2024-02-18 09:25
怀香

旧忆
喜看家乡新变化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3-03 22:11
你家乡哪?总得说吧
家乡的名人这篇文章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3 17:57
家乡是我骄傲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风景,是他让我们骄傲!xxxxxxx 自己想吧!很简单,慢慢想!给你开个头!加油,可以写出来的!
思乡好文章
0个回答2022-09-12 12:02
客死他乡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9 17:49
聂饥渗耳、冼星海、巴赫 骆宾王 叶名琛 李煜 王昭君指和 楚怀王
维瓦尔蒂唯肢盯 朱元璋 但丁
都是很著名的啊
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故乡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3-11 08:23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