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生哲理经典语录

佛说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1个回答2024-03-06 16:44
佛理人生的经典句子汇总如下

1、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3、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5、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6、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8、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1、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2、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3、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1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6、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7、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2、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3、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想读一些佛经的书,求那些有哲理的佛语的书
1个回答2024-02-21 21:35
阿弥陀佛!师兄若欲寻求有哲理的佛经,其实太多太多,比如《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等等都是对我们有极大启发的。但是这些了义经典,若没有一定的佛法基础,往往很难读出它所蕴含的义理。甚至,即便我们对佛法有一定的基础,读诵这些经典也会发现,过一段时间再读,感悟又不相同了。这些经典所蕴含的深妙义理,如同无边的大海之中,随众生的心量,而有所取。是一勺的心量,能受一勺之益;是一缸的心量,能受一缸之益。随着我们的心量、所知量的大小,对经典义理的体悟也会逐渐深入。愈是深入,愈是深入法益,法喜充满。



在下还为师兄推荐《六祖法宝坛经》、《达摩祖师论集》(包括四行观、血脉论、悟性论、破相论、最上乘论、无心论、安心法门等等)。这些经典,也是讲述佛法甚深义理的,余味无尽。不过,这些经典语言文字,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文字习惯。师兄若能深入其中,定会获益颇多!
有哪本书,讲的是佛学里的人生哲理,有些小故事的也可以。求指点,我想看看。我对佛学佛教很有好感。谢谢
1个回答2024-01-20 14:02
《佛学启蒙—人人都读得懂的佛学入门书》定价:¥24.80元 作者:王孺童
出版发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这是一本人人都读得懂的佛学入门书,为你解答关于佛学的种困惑,是你修行入门的最佳启蒙读物。此书被学界泰斗季羡林赞之为最通俗的佛学普及读物……[发表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简介**

王孺童,现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香港佛教文化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新浪网开设的佛学宣讲博客,点击量达500万人次,被传媒界誉为“网络佛学普及第一人”!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为您全面讲解:佛陀是如何开悟成道的、佛法有哪些警示、你知道生灭缘起、业力因果吗、何谓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学佛对我们有什么助益、人世的根本烦恼有哪些、在家居士该如何学佛、有哪些好的修行方法、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该以何种心态面对生老病死……
这是一本人人都读得懂的佛学入门书,为你解答关于佛学的种困惑,是你修行入门的最佳启蒙读物。此书被学界泰斗季羡林赞之为最通俗的佛学普及读物。
本书作者被传媒界誉为网络佛学普及第一人,诚挚开讲;紧轻松的笔调,最简明扼要的叙述;将佛教的教义和因果,讲得通透明白;指引入门人士真切的修行之路;为你完满揭示佛学的真谛。
**图书目录**

[一]释迦牟尼 / [二]十大弟子 / [三]十六罗汉 / [四]佛法警示 / [五]皈依三宝 / [六]佛法总纲 / [七]佛法大意 / [八]生灭缘起 / [九]业力因果 / [十]因缘果报 / [十一]有情世间 / [十二]器世间 / [十三]五乘佛法 / [十四]五戒十善 / [十五]八关斋戒 / [十六]根本烦恼 / [十七]声闻四果 / [十八]四种圣谛 / [十九]三十七道品 / [二十]四念处 / [二十一]八正道 / [二十二]五蕴四大 / [二十三]十二因缘 / [二十四]六波罗蜜 / [二十五]四无量心 / [二十六]四摄法门与四宏誓愿 / [二十七]基本教理 / [二十八]四次结集 / [二十九]三藏十二部 / [三十]印度佛教 / [三十一]部派佛教 / [三十二]佛教入传 / [三十三]四大菩萨 / [三十四]中国十宗 / [三十五]佛教艺术 / [三十六]信徒类型 / [三十七]六和敬法 / [三十八]知恩报恩 / [三十九]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 [四十]入寺注意事项 / [四十一]佛教是什么 / [四十二]佛是万能的吗 / 附录: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
佛曰经典语录人生哲理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01 18:00

有如下:

1、佛曰: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

2、佛曰: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3、佛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

4、佛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5、佛曰: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

6、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
1个回答2023-12-02 21:15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

  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一

  1、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2、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3、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4、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5、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6、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7、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8、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9、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10、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1、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3、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8、“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9、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 。

  20、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二

  1、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

  2、不带执著的爱,是唯一不夹杂恐惧的爱,这种爱才是清净的。带有执著的爱是枷锁,蕴藏了情绪的狂浪,往往制造一种看不见的铁链。

  3、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爱”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视窗。

  5、没有能力爱人比没有人爱更可怜。

  6、爱是学习付出,也是学习接受。

  7、如果仇恨是一种疾病,爱是唯一的解毒剂。

  8、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9、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

  10、最甜蜜的声音,是仁慈的话,它永远带来阳光。

  11、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一切。

  12、无私的爱是最美的礼物。

  13、向诸生物,恒起悲心,拔其苦;恒起慈心,与其乐。

  14、吾爱万物而无遗,此即开悟之道。

  15、有了了解,才能有爱,有慈悲。爱与了解是一体的。

  16、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善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17、慈悲心的另外一种是“爱”的表现。无我的爱,才是真正充满慈悲心的“爱”,不求回报的“真爱”。

  18、最勇敢的人,也就是最温顺的人,所以,唯爱人者方有大勇。

  19、生命无法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20、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没办法去爱他人的。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三

  1、所谓佛法本来就是宇宙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决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

  2、人生的意义应该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那么你这个人生价值就越大。

  3、所谓菩萨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4、佛陀提出来的四宏誓愿,第一句是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要度众生,必须先断除烦恼。修学法门,圆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的。

  5、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合和而生,因缘分散而灭。

  6、我们这个生命也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7、因果网络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缘,所以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靠而生存,没有单纯存在的东西,人也是一样。

  8、佛教认为“四大”不协调就会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9、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善恶业报的体现,佛教不讲“命运”,而强调因果。

  10、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

  11、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

  12、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

  13、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

  14、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须专修,不能杂修。

  15、学修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而是一经通一切经通。

  16、我们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个“专”字,没得别的诀窍,就是专。

  17、佛告诉我们的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可以使我们到达涅槃彼岸。

  18、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19、佛法以人为本位,学佛先学做人。

  20、做人从家庭开始,从起心动念下手,从日常生活做起。

;
经典佛家四大哲理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9:11
经典佛家四大晌闭哲理故事是:《宴仿裂前世是谁埋了你》、《蛛儿与芝草》、《千年等待》、《商人的四个大姿妻子》。
有哲理的佛教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2:06
  关于人身难得的两个故事

  1。大海当中一只瞎眼的乌龟,每一百年才伸出头一次。无边浩渺的大海漂来一块木板,木板当中正好有个圆孔。那么这样的概率,盲龟一百年出来一次,正好头伸出来,伸到了这块随意漂流的木板当中的圆孔里面。应该说这概率非常低,然而得人身比这还难。

  2。 得人身很难,而失人身却非常容易。因为我们这个人身是受无明、行、识......这些十二因缘前面几种盲目力量的导引,来到这个世间。我们不知生从何来,死向何去,很难了解生命的真相,很难回光返照去把握我们这一期难得的生命。这就好像在黄昏旷野的小路上行走,沿路他看到很荒凉,旁边也有很多骷髅,背后正好被几只老虎追赶,他逃命,逃命逃到悬崖峭壁,没有退路,但有一棵树,他就攀着这棵树的树藤躲避。这棵树就在峭壁的悬崖上,下面却是汹涌的海水、大水,看到的是三条毒龙张开口正在等着他。上面有老虎在虎视眈眈,下面有龙口在接着他,他攀着的那个树藤,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但是这个树藤的根部却有两只老鼠,一白一黑,在咬树根。这时候他就面临着一个很危险的境地了,下去是死,上也上不去,唯一赖以生存的还是岌岌可危。就在这时候,那棵树上蜜蜂掉下来几滴蜂蜜,他就接那几滴蜂蜜在吃,这一吃非常甘甜,他就觉得很满足。在这种满足的过程当中,他都忘记了他的处境是什么。
  那么用这个来比喻我们凡夫众生,来到这个世间上,他被无常的老虎、冤家债主追赶,等他逃到悬崖峭壁的时候,下面毒龙代表贪、嗔、痴三毒烦恼,张着大口,等我们堕到三恶道里面去。两只黑白老鼠代表白天和黑夜,每天都在追逐着我们的生命。这几点蜂蜜就代表我们在这个世间当中一点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享乐,当他在这种享乐当中,他都忘了他是什么样的处境。于是他在这种所谓五欲的享乐当中放纵自己的烦恼,造做诸多的恶业,就掉到了毒龙口里去,掉到深渊里面去了,这就是我们生命的真相。
佛语人生哲理经典
1个回答2024-01-30 13:50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个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紧,爬起来继续风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2.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

3.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有所放弃,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没有果敢的放弃,就不会有顽强的坚持。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当一切尘埃落定,往日的喧嚣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失去也是一种收获。

4.平凡的人生,默默的度过。该有的迟早会有,过分强求也无谓。该失去的,也迟早会失去,正如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倒不如珍惜眼前的平凡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苦乐。人生本来就是苦乐相间,得失更替。与其终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倒不如平平静静中去享受,人如果真静下来总会想明白很多东西。

5.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如果你不快乐,那就出去走走,世界这么大。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当你真的放下,纵算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6.烦恼天天有,不拣自然无。沉浮人生,心路历程,让来的来,让去的去,心平气和的迎来送往,来来往往,一场过往。禅门有语:不忘人恩,不计人怨,不思人非,不念人过。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头无闲事,便是自在人。
佛家的几个哲理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3:47
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他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

  一息。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心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赤条条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点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

  过去:

  挖个坑:

  战战兢兢把尸体埋葬了………疑惑间:

  画面切换.

  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埋葬的人,那人就是他此刻的丈夫。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佛经的哲理句子
1个回答2022-10-19 07:12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