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礼记

礼记中庸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1-29 17:08

礼记中庸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翻译

人的本性是性,顺性是道,顺道修身是教。道暂时不能离开,但它不能离开。因此,一个绅士应该在没有人看到他的地方小心,在没有人听到他的地方害怕和畏惧。

隐藏很容易被发现,最小的细节最臭名昭著,所以一个绅士独处时要小心。欢乐、悲伤和快乐的情绪都没有表现出来。这个叫钟。它出来了,但是根据干燥定律,它叫做和。是世界上最基本的,也是世界上共同遵守的法律。当中和达到时,天地回到各自的地方,万物生长和发展。

孔子说:“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君子的言行违背中庸。”君子的言行都是中庸的,因为君子的言行总是不偏不倚。小人物的言行侵犯中间,因为小人物的言行无顾忌,无所畏惧。”

《礼记·中庸》
1个回答2024-03-15 22:2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礼记 中庸
1个回答2024-03-18 05:22
现代人读《中庸》--诚者自成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而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真诚,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以此君子以真诚为贵。真诚,并非只是自我完善而已,还要用来成就万物。自我完善,是仁义的表现;成就万物,是智慧的体现。天赋的真诚品德,是结合了天地内外的道理,因此随时运用而无不适宜。因此,最真诚的德性是永不停息的,永不停息就能长久,长久就会通达,通达就可游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用以承载万物。广博深厚与地相匹配,高大光明与天相匹配,悠远而无边无际。这样,不用表现却自然彰明,不用行动却能感化人物,无所作为却能自然成就万物。天地的德性可用一句话概括:它自身真诚不二,化生万物深奥难测。天地的德性真是广博啊,深厚啊,高大啊,光明啊,悠远啊,永久啊。
礼记和中庸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4-06 08:45
《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戴圣等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共49篇。它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

希望能够帮到您!
礼记 中庸
1个回答2024-03-15 10:58
出自《礼记·中庸》中言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于最隐蔽的言行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于最微小之事上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灵魂。而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这时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



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这时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



A对
《礼记·中庸》
1个回答2024-03-09 17:4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礼记 中庸
4个回答2022-10-06 19:56
  现代人读《中庸》--诚者自成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而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真诚,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以此君子以真诚为贵。真诚,并非只是自我完善而已,还要用来成就万物。自我完善,是仁义的表现;成就万物,是智慧的体现。天赋的真诚品德,是结合了天地内外的道理,因此随时运用而无不适宜。因此,最真诚的德性是永不停息的,永不停息就能长久,长久就会通达,通达就可游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用以承载万物。广博深厚与地相匹配,高大光明与天相匹配,悠远而无边无际。这样,不用表现却自然彰明,不用行动却能感化人物,无所作为却能自然成就万物。天地的德性可用一句话概括:它自身真诚不二,化生万物深奥难测。天地的德性真是广博啊,深厚啊,高大啊,光明啊,悠远啊,永久啊。
<礼记.中庸>翻译
1个回答2022-11-11 05:40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求《礼记 中庸》的一处翻译
1个回答2023-02-17 20:4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 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 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龙门村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6-01 20:11

龙门行政村隶属剑川县甸南镇,地处甸南镇北边,距甸南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镇道路为500米左右的弹石路然后连接柏油路214国道,交通方便;距县城3公里。东邻214国道与朱柳村 ,南邻西中村,西邻白腊村 ,北邻金华镇文华村。辖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