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文朗读

愚公移山朗读拼音
1个回答2024-02-01 23:26
愚公移山朗读拼音
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
愚(yú)公(gōng)移(yí)山(shān)朗(lǎng)读(dú)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愚公移山朗读拼音
1个回答2024-02-23 06:12
愚公移山朗读拼音
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
愚(yú)公(gōng)移(yí)山(shān)朗(lǎng)读(dú)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愚公移山朗读拼音?
1个回答2024-02-01 22:10

[yú gōng yí shān]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是几年级的课文?
1个回答2024-02-22 16:29

愚公移山是二年级的课文,《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这则故事的发源地,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品赏析: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愚公移山课文里所有成语
1个回答2024-03-15 09:58
开门见山
kāi mén jiàn shān
[释义] 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版题;不绕弯权子。
[语出]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正音] 见;不能读作“xiàn”。
[近义] 直言不讳 单刀直入
[反义] 旁敲侧击 闪烁其辞
[用法] 用于说话或写文章。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愚公移山朗读配乐哪个适合?
1个回答2024-03-06 14:39
愚公移山朗读配乐与君别。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与君别凄婉、悲情地诠释古典爱情与愚公移山的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精神相呼应。
愚公移山 划分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2-05-25 20:02
自己感觉该停就停
九年级愚公移山课后题
1个回答2024-03-12 20:47


1.方七百里 四边各长七百里

2.聚室而谋 把全家人聚在一起

3.杂然相许 赞成

4.而山不加增 更增





1.年且九十 将近

2.且焉置土石 况且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啊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草木,如....何, 把...怎么样
愚公移山课文批注
1个回答2024-02-29 00:37
《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时代的道家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它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篇幅短小,却寄寓了深奥的道理。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什么故事,愚公移山故事内容介绍
1个回答2024-01-26 20:11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白话译文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借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河岸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