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

柏拉图,理念?
1个回答2024-02-24 15:07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 )。“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关键在于,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这样,柏拉图便可以证明: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创造的神圣摹仿品,影像则是对这些摹仿品的摹仿。“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

“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

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 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把事物的本质——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分开,并且以理念为存在的根据,是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原则。

柏拉图 理念
1个回答2023-01-31 19:40
帮助找出问题的关键,最有影响力的往往是2-3个,也就是二八原则
柏拉图说明理念的三个比喻是什么,请分析一下
1个回答2024-01-28 08:18
在《理想国》的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七卷里,柏拉图举出了几个隐喻来解释他的形而上学观点:太阳的隐喻、以及知名的洞穴囚犯寓言、以及更直接的“线寓”。这些隐喻故事加起来便架构了一个复杂而艰深的理论:称为“至善的形式”(The Form of the Good)或“至善的理想”(这也经常被解读为柏拉图心中的上帝),这种形式便是知识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这种形式塑造了各种其他的形式(例如哲学的概念、抽象、以及属性),所有形式也都是“源自”于这种至善的形式。至善的形式塑造其他形式的方式就如同太阳照亮或发亮其他物体一般,使得我们能够在知觉的世界看到这些东西。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在太阳的隐喻里,柏拉图描述太阳为“启蒙”的来源。依据柏拉图的说法,人类的眼睛与其他器官不同,因为它必须要照明的媒介才能看清楚东西。而最强大的照明媒介便是太阳,有了太阳我们才能清楚的分辨一般事物。同样的对比也可以套用在智慧的事物上,如果我们试着探索那些围绕我们身边的事物的本质以及分类他们的方式,除非我们具有理性的“形式”,否则我们便会彻底失败而一无所知。

柏拉图并以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他的形而上学理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而在柏拉图提出的线寓(divided line)里,我们则可以想像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代表了一连串渐增的“现实”(reality);这个现实曾经经过一次不平均的分裂,分裂后的子部分又依据与第一次相同的比例再进行了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的比例是相同的)。第一次的分裂代表了智慧和感觉世界间的分割,而接下来的分裂则又代表了这些世界里的进一步区隔:代表感觉世界的部分被切割为代表“真实事物”的部分以及代表“反射的阴影”的部分,同样的,代表智慧世界的部分也被切割为代表整体形式的部分以及代表“反射”的部分。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尤其是他将世界切割为智慧和感觉部分的二元论,也启发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家例如普罗提诺和诺斯底,以及其他许多形而上学现实主义者。虽然这种以形而上学来解释柏拉图著作(尤其是《理想国》)的方式在西方哲学界历史上相当普遍,但有些人也会采取较为保守的方式解读柏拉图的说法,倾向以知识论而非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解读前述的洞穴囚犯和线寓等寓言。洞穴囚犯寓言与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的生平间有着显而易见的连结(苏格拉底为了“启蒙”雅典人而遭到杀害),这个例子也显现出了柏拉图著作里经常埋藏了相当复杂而具戏剧性的内涵。
柏拉图学派思想观念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18 12:00
。唯物主义,
柏拉图理念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
2个回答2024-01-03 13:30
在柏拉图之前,人们信奉自然神论,然后出现了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以及自然派,这一派试图用物质(水、火、土、气)来解释世界的本源。而其后的柏拉图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高于任何物质的(即理念),这就把哲学提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境界,因为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就是科学是研究形而下(物质世界)的,而哲学史研究形而上(精神世界、思想世界)的,反观自然派唯物主义就类似于化学家了。武大的赵林教授就说过,没有形而上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现代的“哲学已死”,正是因为唯物主义思想泛滥,导致哲学庸俗化,受到人们的鄙视。而柏拉图式真正把哲学从形而下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人,奠定了哲学的基本研究范围和原则。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2-11-16 19:45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因此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和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念论。在理念论的基础上把世界二重化,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理念论的价值取向是最终实现“善”的王国,达到真善美的最高统一。文章通过阐述柏拉图理念论的提出,理念论的内容,探讨了其对以后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理念论;两个世界;善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12-0267-01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基础,柏拉图的思想体系是对希腊早期各种哲学思想进行融合的结果,核心的理念论更是对早期哲学理论的一种综合。柏拉图的理念论因为其开创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形而上学而获得了特殊地位,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理解柏拉图哲学的关键。
一、理念论的提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对其老师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主要集中于对自然本原的探求,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道德哲学—美德即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德行的知识。人之所以缺乏美德是因为缺乏对美德的知识,一个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才会去做善,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善。苏格拉底认为,具体的美德是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的,必须找到
柏拉图的理念论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2-11-18 05:15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对其老师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主要集中于对自然本原的探求,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道德哲学—美德即知识。在苏格拉底看来,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对德行的知识。人之所以缺乏美德是因为缺乏对美德的知识,一个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才会去做善,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善。苏格拉底认为,具体的美德是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的,必须找到。

柏拉图的思想体系是对希腊早期各种哲学思想进行融合的结果,核心的理念论更是对早期哲学理论的一种综合。柏拉图的理念论因为其开创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形而上学而获得了特殊地位,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理解柏拉图哲学的关键。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因此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和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念论。在理念论的基础上把世界二重化,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理念论的价值取向是最终实现“善”,达到真善美的最高统一
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内容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1-05 20:18
他主张存在一个理念世界,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是理念世界某个理想物体的拙劣模仿。例如圆,在理念世界中,圆是理想的,没有任何不圆的缺陷,但现实世界中的圆都有缺陷。他认为人的知识来自于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实际上,他的理念世界是个定义集合。柏拉图把定义和概念客观化,目前已经没有同意这种说法的哲学了,但不自觉地把主观想法客观化的做法确实很常见的。
柏拉图的永恒的柏拉图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2:41

有些爱情只注定了缘分,因为上帝忘了给他们交错点,于是爱情就只能成为拆塌永远的平行线。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做永恒!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也是“柏拉图的永恒”要向我们传递的精神。 “柏拉图的永恒”,那到底是种怎样的感情呢?是即便明明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而依旧义无返顾,执着的付出。静静的守候,为了所爱的人,失去生命又何所惧,只要在记忆里留下曾经美好的片断与动人的话语,可以不在乎所有的一切,试问,在这世界里,这种纯洁纯白纯精神的高尚爱情又有多少呢? 让我感到伤心的是,这种纯洁纯白纯精神的高尚爱情是有前提的。 “只要在记忆里留下曾经美好的片断与动人的话语”,什么是曾经美好的片段与动稿闹人的话语呢,如果我们坦诚的面对自我,如果真的美好,那么故事的结局键御罩是怎样,都对我们来说还真的重要么? “柏拉图的永恒”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我们却从未遇到过真正的美好。人世间不是所有的情与爱都是所谓美好的片段与动人的话语的。
“柏拉图的永恒”不是一种精神,一种梦想,只是人世间缺少的真爱。 蓝色的爱琴海边,相爱的人用“柏拉图的永恒”承诺了一千年的执着,一条手链拴住了两颗心一千年的守候,浪漫的神话啊!希腊雅典,这个美丽的国度,给了爱情创造奇迹的境域。

“ 柏拉图”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3 07:25
空想的意思上说那么多毛看得懂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