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的诗的诗句意思,
1个回答2022-07-20 04:14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什么贾岛的作品
3个回答2023-03-25 19:00
一、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釆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二、此首诗表面上平淡无奇,实际上意境深远,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的诗的诗句意思,速度呀!
1个回答2022-05-10 00:03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的诗的诗句意思,速度呀!
1个回答2022-09-07 02:11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寻隐者不遇》里贾岛要找的隐者是谁
1个回答2024-02-15 22:21
是一直隐居山林,和外世隔绝的才人,也就是能人贤士。

有可能是他的山友长孙霞,字桥栖。你可以到锦屏农夫的《贾岛全传》去领略一二。
唐诗寻隐者不遇中得隐者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2-04 21:02

寻隐者不遇中的隐者是一位无名无姓高人。无名无姓才能体现隐者隐的深,所以诗人要“寻”,“云深不知处”一句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不能简单地把这首诗当做一般的叙事诗来理解,寻,表面是寻找,实际应是一种追求,隐者,表面是一个人,实际是一种境界。本文深处表达的应该是诗人追求隐者那种超脱的心态,但又无法摆脱俗世羁绊的遗憾,无奈之情,所以隐者是谁无关紧要。

唐贾岛:代诗人是谁
1个回答2024-02-23 13:32
楼主是说:唐代诗人: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儿童唐诗:寻隐者不遇
1个回答2023-12-17 07:44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贾岛是宋代的还是唐代的
1个回答2024-02-15 15:37
您好!贾岛(779年—843年),字浪先(亦作阆先),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中国唐朝诗人。贾岛贫寒,曾经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著名的典故“推敲”即出自此人,传说他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用推还是用敲字,以至错入了韩愈的仪仗,他自己后来也说这两句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后来人们将斟酌炼字称作“推敲”。贾岛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唐代诗人贾岛 剑客
1个回答2024-05-18 00:16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解词】

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霜刃:形容剑风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示:给……看。

【解说】

十年磨一剑: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宝剑。

霜刃未曾试:剑刃锋利无比。

今日把试君:今天拿来看看,告诉我。谁有不平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鉴赏】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