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的两首著名诗

崔护相关典故。
1个回答2024-02-04 17:17
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朝博陵(郡治在今河北省定县)人,字殷功,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崔护的这首七言绝句,字面简单,语言率真自然,明白流畅,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世人传诵,经久不衰,且“人面桃花”已被广为引做典故和成语使用。说到这首小诗,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诗纪事》和《本事诗》对此都有所记载。《唐诗纪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扣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诗于其左扉”。



《唐诗纪事》和《本事诗》所记载的这个“本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兴许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也并非没有可能。但不管这个“本事”真假与否,有两点似乎应该可以断定,那就是这首诗一是有情节的,二是这个“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帮助。



崔护此诗,整篇写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两个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衬映的场面。



诗的今昔之感是从对一位乍见而又旋离的貌美情多、靓若桃花的少女的回忆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叙的手法,先写“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个场景:寻春艳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此门”点出时间、地点,说的非常肯定,毫无含糊,可见认象之深刻、记忆之确切。当时“此门中”正春风拂煦、桃花盛开,立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其容面与桃花交互映照,着实靓丽。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娇艳和女子的美丽,而是抓住“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红”三个字一点,顿把人面花光交互辉映、互为陪衬又争妍斗胜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颜,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神驰目注、意夺情摇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动人的一幕,从而激发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留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和崔护相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5 01:44
人面桃花: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出 处
唐·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简介?
1个回答2024-04-15 12:14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唐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作品目录郡斋三月下旬作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山鸡舞石镜题都城南庄五月水边柳

崔护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2 04:40
崔护,
唐朝诗人,生平不详。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著名诗人崔护,曾经错过的那段爱情是怎样的?
4个回答2022-12-15 09:08

崔护可以说算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了,他是这么多的科举登第中的非常厉害的诗人,并且还曾担任过很多的重要职位。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题目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其实就讲述了它的爱情故事。

当时,崔护准备了很久的考取进士,但是没想到还是失败了,所以内心十分的抑郁。就这样一直到了清明节,于是他就想趁此机会去散散心,当他到达长安的时候感觉有点渴,于是就准备去找个人家求个水喝。这时,有一个长的很好看的女生过来问他敲门干什么,他讲出来自己的目的。

当时这个女孩子一个人在家,又是未出阁的少年,单独和一个男子呆在这里所以感到有点害怕和害羞。就给他端来了一些茶水给他喝。那个时候的崔护还是长的比较帅气的,再加上是读书人所以还十分的有气质,两个人大眼看小眼,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愫。

好景都是短暂的,过了一会崔护就该走了,虽然两个人都舍不得但是没有办法。就这样一直到了第二天的清明节,崔护一直挂念的那个女子,所以他又来到了那里,并决定一定要给那个女孩子表白,但是事与愿违,等他到达那个地方,他们已经搬走了。因此,崔护感到十分的遗憾和伤感,如果自己当初没有那么扭扭捏捏是不是现在事情就会不一样了,再伤心之际他就在庭院的门上写下了《题都城南庄》这首诗。

其实放到我们现在,像崔护这样的人还是有很多,就是因为自己当初那么一点点胆怯,所以给自己留下了不可挽回的遗憾,其实感情这个真的是一个谜,千万不要你以为的你以为,喜欢就要大胆说,不然谁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呢?

崔颢与崔护有什么关系
2个回答2023-01-31 08:40
有关系,崔颢崔护是博陵崔氏家。关系很深。
想知道崔护写的唐诗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2:40
<<诗词逸事--崔护的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而这首《题都城南庄》背后还有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三月桃花盛放时节,崔护游历到了城南门外看到了一位名叫绛娘少女,只见她骨骼清奇神韵自然天成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一时心荡;绛娘也对崔护心生爱意。后来,因为崔护要赴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告别。第二年,崔护又来到此地寻找绛娘时,再无因讯,询问了别人,崔护才知道绛娘因为思念他成疾,在崔护走后不久便死去了。崔护一时感慨万分,提笔写了这首流传下古的《题都城南庄》。



这是流传最广的人面桃花故事的版本.还有杂史说崔护次年去寻绛娘时,她只剩奄奄一口气,见着崔护突然醒转,进后开口说话诉衷肠.后面的事不消再说,自然是大团圆结局.



总觉得笔记里崔护与绛娘大团圆结局有些象聊斋那些诡异的传奇,寄托了自己的臆想和希望,但就是不切实际.想是文人墨客见多了才子佳人的多桀命运所以才杜撰出脱离实际的故事来宽慰自己.



能让清高孤傲的崔护心系,绛娘自然不是平庸女子,又如何不明白男子心思善变?又如何不知道才高的男子自然不甘于人下,倘若平步青云后,他又如何记得如小家碧玉般玲珑清透的绛娘.所以我相信绛娘在崔护走后是死了的,至少崔护看到的那个绛娘在他告别之日就已经死了.



倘若我是绛娘,也会在崔护走后,就立即把往事尘封,消隐起来,即使我依然活在这个世上,也会托人告诉他,绛娘已死。不为别的,为的只是在他心上留一个浅浅的痕,让他一生一世都记得。



在最美的时候转身离去,留给对方一个最美的身影,这要比从对方眼中看到自己的容颜变老,感觉对方一点一点厌倦的眼神要幸福的多。这样崔护在梦萦之时还是会恍惚的记得那个那有着桃花般美丽的绛娘。



想起了汉武帝与他的爱妃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病重,汉武帝去探望,李夫人坚决不见刘彻。刘彻询问为何,李夫人差人答道:“是不想皇上看到她病重恹恹的样子。”后来,李夫人病故,刘彻念念不忘的还是她芳华美艳的模样。



多么玲珑奇巧的女子,李夫人坚决不给汉武帝刘彻看到自己病中萎靡的样子与绛娘留给崔护一个属于永恒的粉面桃花的模样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只要记得,便忘不了先前的浓情蜜意,纵然身边新人无数,也会在偶尔孤独寂寥时忆起那烙在心上的影子.绚烂瞬间消失的东西总让人怀念,赢不了一世的爱怜,也要赢一生的魂牵梦萦.
想知道崔护写的唐诗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3:38
<<诗词逸事--崔护的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而这首《题都城南庄》背后还有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三月桃花盛放时节,崔护游历到了城南门外看到了一位名叫绛娘少女,只见她骨骼清奇神韵自然天成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一时心荡;绛娘也对崔护心生爱意。后来,因为崔护要赴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告别。第二年,崔护又来到此地寻找绛娘时,再无因讯,询问了别人,崔护才知道绛娘因为思念他成疾,在崔护走后不久便死去了。崔护一时感慨万分,提笔写了这首流传下古的《题都城南庄》。



这是流传最广的人面桃花故事的版本.还有杂史说崔护次年去寻绛娘时,她只剩奄奄一口气,见着崔护突然醒转,进后开口说话诉衷肠.后面的事不消再说,自然是大团圆结局.



总觉得笔记里崔护与绛娘大团圆结局有些象聊斋那些诡异的传奇,寄托了自己的臆想和希望,但就是不切实际.想是文人墨客见多了才子佳人的多桀命运所以才杜撰出脱离实际的故事来宽慰自己.



能让清高孤傲的崔护心系,绛娘自然不是平庸女子,又如何不明白男子心思善变?又如何不知道才高的男子自然不甘于人下,倘若平步青云后,他又如何记得如小家碧玉般玲珑清透的绛娘.所以我相信绛娘在崔护走后是死了的,至少崔护看到的那个绛娘在他告别之日就已经死了.



倘若我是绛娘,也会在崔护走后,就立即把往事尘封,消隐起来,即使我依然活在这个世上,也会托人告诉他,绛娘已死。不为别的,为的只是在他心上留一个浅浅的痕,让他一生一世都记得。



在最美的时候转身离去,留给对方一个最美的身影,这要比从对方眼中看到自己的容颜变老,感觉对方一点一点厌倦的眼神要幸福的多。这样崔护在梦萦之时还是会恍惚的记得那个那有着桃花般美丽的绛娘。



想起了汉武帝与他的爱妃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病重,汉武帝去探望,李夫人坚决不见刘彻。刘彻询问为何,李夫人差人答道:“是不想皇上看到她病重恹恹的样子。”后来,李夫人病故,刘彻念念不忘的还是她芳华美艳的模样。



多么玲珑奇巧的女子,李夫人坚决不给汉武帝刘彻看到自己病中萎靡的样子与绛娘留给崔护一个属于永恒的粉面桃花的模样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只要记得,便忘不了先前的浓情蜜意,纵然身边新人无数,也会在偶尔孤独寂寥时忆起那烙在心上的影子.绚烂瞬间消失的东西总让人怀念,赢不了一世的爱怜,也要赢一生的魂牵梦萦.
西厢记里崔护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03:57

元杂剧《西厢记》中主人公是崔莺莺、张君瑞、红娘。没有崔护这个人。崔护是唐朝人,曾写过“人面桃花相映红”。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崔护?
1个回答2024-05-09 05:41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