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祖祠

廖氏的祖先是谁?
1个回答2024-01-04 00:34
自子璋公起,廖氏始有较为准确的族谱记载,世代相传至今已近1800年。 古时士大夫及官宦都有不止一房的太太,所以通常子女很多,世系分支也很多。廖氏也不例外。 但是因为战争关系,延绵下来的后嗣还是有限的。廖氏不算大姓,所以古时的世系,还是可以整理出几个典型。 典型世系,主要以各地廖氏的分流划分的。之所以要整理出典型世系,主要是为了便于廖氏子孙找到共同的祖先。 所有廖氏后裔,应该可以从典型世系中找到祖先的线索。这里例举的一个是南方廖姓的共同始祖: 子璋-崇德世系(也是本人的远祖)。 如此划分,是因为崇德公既是江西廖氏的始祖,也是南方廖姓各系的一个主要分支点,比如福建武威廖氏也来自崇德公。 该世系横贯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遍撒浙江,江西等南方省市。 子璋-崇德世系顺位表和史书名人: 68世祖;子璋。 西晋左卫镇国大将军。 69世祖;1原宪(鎮國大將軍)2从宪(浙江永嘉郡松陽始祖) 西晋末年廖从宪由河南洛阳迁居浙江松阳县(浙江廖氏始祖)。 顺义乡诚信里,这是对廖姓后来的发展繁衍影响最大的一次迁徙。 70世祖;五桂 (擔任晉朝大將軍,杜預推荐他為征吳左衛大總管) 71世祖;钦 (官封總管) 72世祖;1守信(青州刺史)2守义(太平州判)3守宗(澤州高平縣令,擢汀州副史) 4守诚(清溪縣令)5诚达(處州州判)6诚壁(宣州司馬)7诚忠(杭州知府)8诚希(揚州太守) 73世祖;1世用2世昌3世清4世明为诚希(有记录为诚达?)四子 74世祖;1彦光(清河郡太守) 2彦邦(武威郡太守)各生一子 75世祖;1玉玲(彦光子,湖廣郡太守) 2玉瑞(彦邦子) 76世祖;1晚苍2晚桂3晚叔4庆甫 为玉玲四子 77世祖;奇可 为庆甫子 78世祖;1延邦(諱二十四郎,清河郡公)2延龄(諱二十五郎,武威郡公) 3延春(太原郡公) 为奇可三子 79世祖;1崇荣 2崇德 3崇韬 为延龄三子 71世祖廖钦的子嗣甚多,且多有成就。这是廖氏家族的一个显赫时代。 从揚州太守廖诚希至廖崇德,是一大分支 (从廖钦的其他子嗣也可能分支出来许多支系,待考) 廖崇德,唐贞观时期人。廖延龄次子。由科举中明经(进士)登第,从浙江松阳迁往虔化当县令。江西宁都(虔化)廖姓始祖。 也是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以及台湾、南洋等地区大多数廖氏宗族的先祖。 崇德公有三子:廖兰芝, 廖兰阶, 廖兰得。 分别承袭三个功名郡号(因延邦,延春 均无孙子)。 廖兰芝,承袭武威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武威”的(如本人的福州武威家谱),便是这一支的。 廖兰楷,承袭清河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清河”的,便是这一支的。 廖兰德,承袭太原郡号。凡是廖氏家谱中有“太原”的,便是这一支的。
陈氏祖祠对联
4个回答2023-01-05 14:08
德先义祖,流风余韵传千古;
桂殿兰宫,木主神香聚百灵。
横批:山高水长
"木主"即是牌位的意思。山高水长一赞祖先之德,二赞子子孙孙繁衍无息。
陈氏宗祠的开基始祖
1个回答2024-03-11 19:25

陈氏宗祠福州的开基始祖克玉公,系由现今的漳平市(旧制曾隶属于漳州府)永福乡蓝田村迁出(第一祖地,下同),在蓝田谱系中属九二公派华山户。其后人宁州府正堂陈国铨(乾隆四十九年福州府举人)以及其侄国子监学正陈柱勋(进士),于1801年在福州郎官巷建《陈氏宗祠》一座,面朝南向,共三进,连偏房及南后街店面,总面积共千余平方米,号曰“福华祠”。

罗定梁氏崇高太祖公的罗定梁氏大宗祠(三达祖庙)
1个回答2024-03-17 11:22

梁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罗定·素龙·潭井,其整体结构由三座九进(三座并排,每座三进)组成,“梁氏大宗祠”居中,右为“三达祖庙”,左为“敬业学堂”。上世纪八十年代因潭井小学扩建的需要,遂将后排三进拆除,改建为教学楼,故现存的主体建筑只有三座六进。  梁氏大宗祠即“崇高纪念堂”,是崇高公后裔所建。据族谱记载:梁崇高,是梁康公第七十世裔孙,原居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逃迁广东罗定潭井村,当地其后裔遂尊称他为一世祖。  梁氏大宗祠虽始建年代不详,但迄今为止有资料可稽的,对它曾进行过四次的重修或大修。第一次是1827年(道光7年);第二次是1905年(光绪31年);第三次是1984年;第四次是2000年。  梁氏是罗定名门望族之一,其大宗祠坐北向南,庄严宏伟,气派非凡,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大宗祠正门楹联:“簮缨世胄,钟鼎家声”;大宗祠主厅楹联:“兴怀前代入圣门登鼎甲继继绳绳更有宰辅力持国政,福庇后人辉武库耀文魁跄跄济济不独大夫隆祀乡贤”。三达祖庙正门联:“三才挺秀,达德创新”。敬业学堂正门联:“敬敷五教,业广三才”。  大宗祠正门“梁氏大宗祠”石刻,是陈树勋(广西岑溪人,清·光绪癸卯科进士)书;大宗祠厅内“崇高纪念堂”牌匾,是梁杰兴(素龙潭井村人,崇高公后裔,教师、书法家)书;大宗祠厅内“国术重光”牌匾,是为了纪念“一代佛拳宗师”、“一代武王”梁方伍(又名梁天桂、梁天柱,崇高公后裔),甲申年春,由时任中共云城区委常委、公安局长梁之永(又名梁缺、梁咏,素龙格木桥村人,崇高公后裔,著名书法家、哲学家、作家)题写。(因当时原悬挂于大宗祠厅内的“我武维扬”匾将拟移置梁方伍出生地)。

廖氏风水都有哪些经典作品?
1个回答2024-02-23 11:57
风水作品不能是指书,风书著术是指书,风水作品是指成功的墓地和成功的房屋场地,这个就很难考证。廖氏门派弟子流传众多,但廖氏没有正宗的著术传世,有也只是托名。
廖氏风水都有哪些经典作品?
1个回答2024-04-12 14:54
风水作品不能是指书,风书著术是指书,风水作品是指成功的墓地和成功的房屋场地,这个就很难考证。廖氏门派弟子流传众多,但廖氏没有正宗的著术传世,有也只是托名。
廖氏名人大多是什么类的
1个回答2024-04-15 05:05
廖姓名人

廖扶:东汉学者、教育家。

廖立:三国时蜀国名臣。

廖刚:北宋名臣。

廖恩焘:清代词学大家。

廖延相:清末名儒。

廖仲恺:近代民主革命家。

廖承志: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的团结统一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

廖汉生:开国上将。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静文:徐悲鸿夫人。中华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

廖万清:医学家。曾获国务院侨办授予的“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

廖烈文:香港实业家。香港廖氏宗亲总会永远会长。

廖莉玉:香港企业家。为故乡梅县公益事业做成了巨大贡献。

廖一久:台湾农学家。

廖昌永:歌唱家

廖凡:知名演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叶氏祠堂的叶氏支祠
1个回答2024-03-12 04:32

叶氏支祠,即奎光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490余年历史。
叶氏支祠占地千余平方米,系南屏叶氏祭祀其四世祖叶文圭公的会堂。
该祠为三进三开间结构,祠堂由六根“黟县青”大理石柱及86根白果木柱支撑,整体结构高大轩昂,明朗开阔。是当今保留完好几座祠堂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叶氏支祠悬挂着三块匾额,分别是“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门前立有用黟县青大理石雕琢的石镜。石镜下面的镜座雕刻精细,图案优美,旁边的两幅“福禄寿禧”图栩栩如生,象征着丰衣足食。
1999年,由李安导演、周润发、章子怡主演的电影《卧虎藏龙》选此为剧中雄远镖局内景地。

王氏宗祠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5 14:22

王氏宗祠是一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祥晌。

上池村是十一世纪北宋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故里(明武宗正德七年该地属临川县管辖)。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朝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推行变法而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知江宁府,擢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闲居江宁(今南京)府,病逝于南京钟山。王安石祖籍临川盐阜岭(现谨姿锋抚州市邓家巷)。曾祖父王明在其父王延辑死后由临川盐阜岭迁至东乡瑶田,取村名“上池”,成为上池的一世祖。安石虽不在此处出生,但少年和青年时期曾在上池留下了《骊塘渔乐》、《龙安送别》、《泷溪晚烟》、《东岭茶饴》等许多诗篇。宋嘉祐六年(1061),中年的王安石丁内艰归,肇居上池村。筑别墅、傍山以屋居、辟田以粒食,开陂以备旱,触景生情以为诗,后命幼弟王安上世居之。到王安石儿、侄辈时,王家人认册笑为天上最好的地方是瑶池,而地上就是瑶田,于是将“上池”改名为“瑶田”。为了不忘其祖之故,称为“上池瑶田”,一直沿用至今,子孙繁衍,已成村庄。如今,上池村本里及村内与王安有关的遗迹就有十来处之多

曾氏祠堂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3-16 16:53
坐落于江西省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境内,是谓宗圣公祠。   

曾氏祠堂长52.8米,宽18.5米,高9.7米,占地面积976.8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度不凡。在全南是凤毛麟角,在整个赣南亦不多见。抬眼望,青砖、朱门、雕梁、画栋、飞檐,虽经岁月的洗礼已显斑驳,但其特有的精气神是怎么也跑不掉的,宛若一位饱经沧桑的无言老人,安详得令人敬畏。   

这就是宗圣公祠,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祠,一座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古祠。   

古祠始建于明朝永乐2年(公元1404年),于永乐7年落成,系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参)而修建的。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宗传人,与孔子、孟子、颜子并称中国历史“四大圣人”,人称“宗圣”(宗圣公祠由此得名)。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启孔孟学派,编《论语》、写《孝经》、著《大学》,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以诚为上、重在养志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历史2000多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