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仿写

仿写散文
1个回答2024-03-10 14:10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成功的花,

原文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仿写



空中的鸟,

人们只抬头仰慕她的自由!

然而当她展翅蓝天的那刻,

鼓起了心中所有的勇气,

苦苦追寻着属于她的那篇天空。



完全原创~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学生仿写散文诗的评语?
1个回答2024-02-09 12:12

整体的结构,描写都还不错。

  2. 这篇文章总体来说写的还可以,语句通顺,用词恰当,字体工整,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望以后继续努力。

  3. 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人物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

  4. 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5. 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

  6. 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7.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仿写优美散文
1个回答2024-03-15 08:04
这一片幽静的夜,将她博大的黑纱铺天盖地地撒向辽原。人们不解她的万种风情,自顾地躲进明亮的空间,而黑夜更能轻易的施展她的柔媚:把山的轮廓抚的更圆润而流畅,把天地拢作一片,把星儿和月儿小心翼翼地布置在人们思考时便能轻易望见的位置。把声音理的更清晰,把思绪和情感完美的融合成涓涓溪流,让每个人的真自我赤裸裸的放回到溪流中,自由畅游。

有人哭了,感动?抑或是伤痛。

有人笑了,欣喜?抑或是自嘲。

缘何在这样无法洞穿的时刻才肯把真实暴露呢?最终只不过能让对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自己再重复的打量自己。

夜或许真实,或许就像她自己一样,只是给人真实的希望罢。就算这样的真实只是希望而已,然而,为何还要躲藏到那个明亮的地方却要背对着光亮呢?

夜还是那么柔媚,我轻易地便能望见星儿和月儿,外面的声音清晰却不吵杂。思绪却似乎跟不上感情的脚步,只能展现给我只言片语,而手中的笔也无法把这些只言片语串联成思绪中完美的故事。

更多的平静已经游向了那被精心布置的天空……。
仿写白鹭的散文
1个回答2023-04-28 07:57
的一个和平两
谁的散文比较好仿写一些?
2个回答2022-10-01 21:05
朱自清的《春》比较好
仿写一经典散文
1个回答2024-01-17 15:57
高中生抒情散文感恩请照顾弱者的自尊



10月14日上午,山东某中学开展了一场特殊感恩教育,现场有教授建议学生向老师下跪感恩,现场一些学生照做了。都21世纪了,为了表示感恩,学生还得向老师行如此大礼。这可恶的感恩教育啊!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则史料,那是发生在晚清时代晋商中的故事。



在山西榆次车辋村北常后街东端北侧,坐落着有中国民居“第一祠堂”之称的常家“北祠堂”。祠堂中有一个相当精美的戏楼。这个戏楼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历时三年才完工,耗银三万两。常家向来以勤俭闻名,为什么要花三万两巨资建这样一个戏楼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戏楼竟然需要三年时间来建呢?还是先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吧。光绪三年是中国灾害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山西、陕西、河南等北部省份遭受了三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颗粒无收。其中,山西受灾最严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晋商的商业,常家首当其冲。这时的常家已是有近800口人的大家庭,但常家不仅捐出赈灾银3万两,而且还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拿出3万两银子盖戏楼——来救济乡里的穷人。



我们现在的人是无法理解常家的良苦用心的。因为常家同乡的许多人平常都过着小康日子,即使在这样的灾年,也难以放下面子去粥棚领取施舍。常家深知这一点,所以希望这些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于是就想出了盖戏楼的方法。常家规定,只要能搬一块砖就可以管一天的饭。大灾持续了三年,常家的戏台也修了三年,而且这个戏楼是没有成本收益核算的。



如果让我们现在的一些慈善家活在光绪三年,能捐出3万两赈灾银已经够慈善的了,早已经以救世主自居了,对于家门口的穷人大半是无暇顾及的。只要看看时下救助贫困学生的情况就能明了这一点。有钱又有爱心的人们总是资助远处的贫困学生,难道当地就没有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吗?即便本地有几个贫困学生需要资助,那些慈善家也会附加一个感恩的要求,给贫困学生伤痕累累的心头雪上加霜。去年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受助不感恩被取消受助资格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什么叫不感恩呢?贫困大学生只是没有给资助者写封感谢的信,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电话说一些句感谢的话而已。就因为这个,部分女企业家居然伤心欲绝,当再次捐赠时,就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了。如果她们成了光绪三年的常家,常家乡里那些有尊严的穷人还能指望得到救济吗?因为他们肯定是不愿降低人格进行什么“感恩”去求得嗟来之食的!



是的,这些大学生暂时没有表示感恩,但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的道德有问题呢?我觉得答案不能下得这样武断。没有经历过贫困的人可能不会体验到贫困的滋味,贫困是苦涩而可怕的,在其长期折磨压抑之下,会使人心理上产生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情绪。别人施予他们的好处,他们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说不定早已有了“等我将来飞黄腾达了,我一定要加倍报答恩人”的强烈感恩思想,但感谢的话却说不出来,正如唐人刘得仁说的那样,“恩深转无语,怀抱自分明”,这其实是中

国古已有之的“情深不言谢”的朴素思想。正如被停止了资助的一名贫困大学生所说的那样:“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报喜?怕对方认为自己骄傲;报忧?又怕对方担心我向她伸手要钱。我很矛盾,所以,很少与企业家联系。”“并不是我不懂得感恩,而是不习惯这样的方式。在我看来,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能回报社会才是最大的感恩。”“我时时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同时,这也让我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湖北的5名贫困大学生是不幸的,他们遇到的尽是些动辄要求“感恩”的所谓慈善家;常家乡里的那些穷人则是幸运的,常家不仅有着一颗慈善之心,不仅不要求穷人“感恩”,而且还有着一股推己及人的悲天悯人情怀,在行善之时能照顾到弱者的自尊,让弱者能够体面地接受帮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搞了几十年,现在一些企业家的精神怎么竟然比不上封建时代的晋商了呢?尤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本是正常的教学活动,竟然好意思要学生下跪来“感恩”,难道真是人心不古了吗?



现在社会上似乎流传着一股“仇富”情绪,说起这点来,富人的代言者主流经济学家们就义愤填膺,好象全是穷人们得了红眼病,见不得别人过上好日子。其实这些精英人士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难道这全是穷人的错?只要先学习一下晋商的光辉事迹就可明白这一点。当时,晋商大户尽管富可敌国,但并没有受到“仇富”的威胁。光绪年间,一股流窜的土匪想抢劫乔家,但在晋商乔致庸家找不到一个内应,在整个乔家堡村找不到一

个耳目。常家的老人去世时,经常有三乡五里的人来送葬。直至解放后,这些大户人家的长工或佣人几乎没人出来控诉受剥削的“血泪史”。而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们,刚做了点屁大的好事,就惟恐天下不知,就死乞白赖着要求别人“感恩”,这种德行,遇上点“仇富”情绪,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家具有了晋商的精神,能像晋商那样做人,在行善时能充分照顾到弱者的自尊,那么,“仇富”情绪自然会消失,中国的企业家才可能做出晋商那样的伟大事业,取得晋商那样的辉煌成就。
仿编散文诗落叶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1-21 17:29

仿写唯美的落叶

秋风阵阵,

黄叶飘满树林,

离开树妈妈,

难舍难分。

落叶,落叶,

你莫伤心!

春天你给我们绿色,

夏天你给我们浓荫,

今日你走完秋的路程,

又在大地上

留下了金色的脚印。

朱自清散文仿写
1个回答2022-11-11 10:49
仿写《背影》
父爱如火,他为我照明道路;父爱如火,他为我指示道路;父爱如火,他为我送来温暖;父爱如火,他为我燃烧岁月。父爱如火。
父亲,您为我付出的心血,如海中的水滴一样多。父爱如火,那团火一直燃在心头,那团火是你的生命源泉,那团火是你自信的来源。那团火是不论多么寒冷的冬天也不会灭的。父爱如火!

仿写《匆匆》
太阳落了,有再东升的时候;小河冻了,有再奔流的时候;梦儿醒了,有再继续的时候。可是,聪明的,请回答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他在跟我们捉迷藏罢:又躲在哪儿呢?是他自己消逝了罢:那又是多久才不辞而别的呢?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五年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度过了多少昼夜。黯然默算着,一千八百多个日子已从手中悄然无声地滑过;好似捧在手里的水慢慢地从指缝里浸落,滴在了尘土里,飘在了风雨中,没有任何动静,没有种种声音。

仿写《春》
每天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不过,最能让人们在家中就能最先感觉到冬的气息的是窗户上的冰花,有的像森林,富有神秘感;有的像小溪,仿佛在静静流淌;有的像圣诞老人,好像来给人们送礼物…冬姑娘真是心灵手巧啊!
发散思维:仿照例子,猜成语
1个回答2024-03-09 03:07
1、吝(出口成章)2、闹(门庭若市)
仿写莫怀戚的《散步》
2个回答2022-09-12 04:05
要用到对称的写作手法而且要有韵味,读完给人留下印象,还要体现一种美德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