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体育普通话30篇

3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
1个回答2024-02-04 22:05

在普通话测试中,第四大题是命题说话题目,共40分,限时3分钟。一般会出两道说话题目,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以下是三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之我向往的地方。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自己所憧憬和向往的地方,也 许那个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昆明,也许是气候宜人的海南岛, 或者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在这里可以感受大自然的丰 韵,可以倾听溪流和鸟儿的歌唱。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也向往那些如诗如画的美景,但我更向 往的是那“风吹草低见牛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那晴空万 里的蓝天下飘着朵朵白云,碧绿的草原一眼望去与天相接, 无边无际,天空中时而掠过几只雄鹰,并发出刺耳的鸣叫。

骑上骏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随着马儿的奔驰而使自己的心 情荡漾在蓝天白云之间。

赶着马群来到清澈的小河旁饮马, 马儿在水中溅起朵朵水花,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晚上躺 在青青的草皮上,仰望星空,他们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 遥远,就像人们的理想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望着满天的繁 星,他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在面向我们微笑。

这里的夜晚,

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城市的乌烟瘴气,唯有昆虫在吱吱 叫着,还有那绿油油的青草在默默的向上生长。

我喜欢草原,不仅喜欢它的绿色,更喜欢它的空旷无垠。

3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
1个回答2024-03-04 18:42

在普通话测试中,第四大题是命题说话题目,共40分,限时3分钟。一般会出两道说话题目,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以下是三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之我向往的地方。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自己所憧憬和向往的地方,也 许那个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昆明,也许是气候宜人的海南岛, 或者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在这里可以感受大自然的丰 韵,可以倾听溪流和鸟儿的歌唱。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也向往那些如诗如画的美景,但我更向 往的是那“风吹草低见牛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那晴空万 里的蓝天下飘着朵朵白云,碧绿的草原一眼望去与天相接, 无边无际,天空中时而掠过几只雄鹰,并发出刺耳的鸣叫。

骑上骏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随着马儿的奔驰而使自己的心 情荡漾在蓝天白云之间。

赶着马群来到清澈的小河旁饮马, 马儿在水中溅起朵朵水花,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晚上躺 在青青的草皮上,仰望星空,他们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 遥远,就像人们的理想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望着满天的繁 星,他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在面向我们微笑。

这里的夜晚,

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城市的乌烟瘴气,唯有昆虫在吱吱 叫着,还有那绿油油的青草在默默的向上生长。

我喜欢草原,不仅喜欢它的绿色,更喜欢它的空旷无垠。

3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
1个回答2024-03-08 04:23

在普通话测试中,第四大题是命题说话题目,共40分,限时3分钟。一般会出两道说话题目,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以下是三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之我向往的地方。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自己所憧憬和向往的地方,也 许那个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昆明,也许是气候宜人的海南岛, 或者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在这里可以感受大自然的丰 韵,可以倾听溪流和鸟儿的歌唱。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也向往那些如诗如画的美景,但我更向 往的是那“风吹草低见牛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那晴空万 里的蓝天下飘着朵朵白云,碧绿的草原一眼望去与天相接, 无边无际,天空中时而掠过几只雄鹰,并发出刺耳的鸣叫。

骑上骏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随着马儿的奔驰而使自己的心 情荡漾在蓝天白云之间。

赶着马群来到清澈的小河旁饮马, 马儿在水中溅起朵朵水花,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晚上躺 在青青的草皮上,仰望星空,他们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 遥远,就像人们的理肢碰困想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望着满天的繁 星,他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在面向我们历念微笑。

这里的夜晚,

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城市的乌烟瘴气,唯有昆虫在吱吱 叫着,还有那绿油油的青草在默默的向上生长。

我喜吵核欢草原,不仅喜欢它的绿色,更喜欢它的空旷无垠。

3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
1个回答2024-03-15 19:00

在普通话测试中,第四大题是命题说话题目,共40分,限时3分钟。一般会出两道说话题目,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以下是三分钟普通话说话30篇之我向往的地方。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自己所憧憬和向往的地方,也 许那个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昆明,也许是气候宜人的海南岛, 或者是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在这里可以感受大自然的丰 韵,可以倾听溪流和鸟儿的歌唱。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也向往那些如诗如画的美景,但我更向 往的是那“风吹草低见牛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那晴空万 里的蓝天下飘着朵朵白云,碧绿的草原一眼望去与天相接, 无边无际,天空中时而掠过几只雄鹰,并发出刺耳的鸣叫。

骑上骏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随着马儿的奔驰而使自己的心 情荡漾在蓝天白云之间。

赶着马群来到清澈的小河旁饮马, 马儿在水中溅起朵朵水花,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晚上躺 在青青的草皮上,仰望星空,他们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 遥远,就像人们的理想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望着满天的繁 星,他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在面向我们微笑。

这里的夜晚,

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城市的乌烟瘴气,唯有昆虫在吱吱 叫着,还有那绿油油的青草在默默的向上生长。

我喜欢草原,不仅喜欢它的绿色,更喜欢它的空旷无垠。

如何教育小学生讲普通话?
1个回答2024-02-12 10:45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3字歌谣如下:

普通话,奔小康,共同语,中华强。

普通话,沟通桥,迎宾客,文明语。

普通话,你我他,社会温,同青春。

普通话,规范字,南北情,你我近。

普通话,方块字,中国人,中国话。

普通话,文明语,心相印,语相通。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诗歌:

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最爱说的说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最爱做的事儿呀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

教育孩子说方言还是说普通话?
1个回答2024-02-17 17:41
这个没啥科学道理的,小孩的语言能力非常强,绝对能分清普通话啊,方言啊,外语啊什么的,不用特意去强调,只要咱自己在教孩子的时候注意多说普通话就好,老人,没必要去强求他们,逼着老人说那些怪腔怪调的普通话还不如就说方言呢,孩子绝对能分的清楚[em08]



查看原帖>>
原来普通后来经过教育而成才的人 的典型事例
1个回答2024-04-27 07:21
孟子的事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具体事例参详《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2个回答2022-09-07 04:35

幼儿园如何开展普通话教育
1个回答2024-01-22 18:17
在方言区开展幼儿园普通话教育教学,要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
一、矫正过渡期
刚开学时,班里就如同是语言“大杂烩”,南腔北调各说各的。面对此景,我没有措手不及,而是给幼儿一个矫正语言的过渡期。
1、“认识”普通话
当好“土翻译”,帮助幼儿熟悉、听懂普通话,引导幼儿从众多方言中把普通话区别出来,为学说普通话作好准备。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普通话的教学氛围,并以普通话为主,各方言为辅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以普通话为主要教学用语。并根据班里方言情况依次用方言进行“翻译”解读。同时放慢教学速度,尽量使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听懂”普通话
在一日活动中随机“翻译”解读并纠正,培养幼儿的辨音能力。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并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音进行重复训练,从发音部位,发音口型,语感到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例如:前鼻音和后鼻音,启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等等。
3、“接触”普通话
合理安排幼儿听故事、看有益的动画片来扩展幼儿的生活空间,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扩大眼界,让幼儿时时处处都能与普通话接触。
二、强化训练期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普通话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普通话交流的乐趣。
1、教师示范
教师要做一个正确的普通话示范者,以便幼儿模仿。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要用正确规范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地传递给幼儿,语速要缓慢,以便幼儿模仿。同时,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
2、创设环境
教师提倡全园幼儿都讲普通话,让师幼之间、同伴之间能有机会一对一地练习、互帮互学。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有意设置并随时更换一些能让幼儿一目了然、或能激发他们联想的事物,吸引幼儿产生说的愿望。开展“小小播音员”等活动,引导幼儿每天说一句,每周说一段。在幼儿词不达意的时候,允许幼儿用方言表述,教师及时帮助纠正,并让幼儿以正确的普通话再次表达,培养幼儿敢讲敢说的愿望和胆量。
3、相互交流
教师要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普通话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倾向。教师应在一日活动中,多创造幼儿自主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在渗则交往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应在一日活动中,强调大家说普通话,从教师自己做起。在此过程中,还必须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普通话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要在乎他们说得有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要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愉快的、积极的、互动的,也是允许出错的。
三、巩固训练期
1、开展各类活动
说普通话贵在坚持,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每日播报”、“晨间新闻”、“故事时间”等活动,为孩子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说普通话的能力,同时在园内也组丛旁棚织一些比赛活动,如:幼儿小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念儿歌比赛等等。通过比赛,促进幼儿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2、家长积极配合
学习语言,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必须积极配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学说普通话的环境。我们要求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普通话与之交流,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家长还应尽量多抽时间陪幼儿,让幼儿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阅读一些健康的儿童读物,随时引导幼儿用普通话表述相关的内容等,从而使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得到巩固。
综上所述,幼儿普通话学习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只要幼儿能分辨出这是方言,那是普通话,了解到这两种“话”有不同的发音体系,并区别开来,掌握了发音规律,学习普通话并不困难。当然,从幼儿的长远发展看,学说普通话,还要坚持不懈,必须要求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多方努力,共同配合。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要不断加强语言修养,坚持讲普通话,克服方言的影响,让普通话为幼儿的成长架起一座绚丽的桥梁。
怎样让特殊生与普通生融合教育
1个回答2024-02-27 09:00

特殊需要学生

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

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相关概念—特殊需要

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双语或加强普通话)

讨论:  个别差异一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吗?(不一定)

个体之间有高瘦胖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不)

视力有1.2与1.5之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不)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达到一定的度)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超常学生和障碍学生:(残疾学生和问题学生))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处境不利:语言差异和地域等)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关注的是障碍学生)

术语说明:   障碍——残疾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中国大陆: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7种。

中国台湾:

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即超常或天才)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

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见下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 有障碍学生          重点介绍10类

特殊需要学生: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自闭症)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注意缺陷)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

1.概念

鉴定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通过检查、测评或其他方式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鉴别诊断出来的过程。

2.原则: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

3.过程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采取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工具。

普校教师的任务(配合)

平时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观察或发现班级学生中有异常或疑似特殊需要的学生要进行初步的筛查了解,向学校和家长反映情况,为干预、诊断和评估提供信息,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筛查、干预、诊断)

四、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

(一)障碍学生的非典型发展

非典型发展, 又称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速率以及身心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地生长和变化,而是超出了正常发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低70为智力障碍学生,大于130为超常学生)

案例

重度智障碍儿童:10岁还不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超常儿童:3岁会心算1亿减1等于几的算题,4岁会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5岁半懂得“正负数”、“0”的概念,以及负数的减法。

(二)残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残疾影响学生发展的领域:身体发育、感觉运动、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行为交往、生活自理

(三)残疾可致代偿功能强化

代偿是指当体内出现代谢、功能性障碍或组织结构受损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结构形态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四)残疾引发特殊的教育需要(学习信息(盲:盲文,磁带等)、目标(金字塔目标分层)、内容(取向调整)、时间、方式(工具:如计算器)、环境、辅具(沟通障碍)等的改变)

(金字塔目标分层设计)

小结: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的关键提供支持服务,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

第二讲:融合教育概述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1、教育隔离:(1)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普通教育、特殊教育

(2)同一教育体制内的隔离:种族、身份、性别、贫富、地域……

2、融合教育:同一体制内接纳 所有学生的教育

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特殊教育

(1) 特殊教育即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旨在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教育对象:残疾学生的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   10类障碍学生的融合

(2)为何要“融合教育”?   起源对特殊教育隔离安置的反思

早期隔离安置模式:弊端  

特殊教育(特殊学校)——隔离:标签化、排斥 、歧视 、低期望、不平等(弊端)

融合教育:接纳、去标签、尊重、平等

二、融合教育的演进

•    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三阶段)正常化、回归主流 (一体化)、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融合改革运动

1.“正常化”(Normalization)

二十世纪中期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主流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非机构化运动。

2.“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

“回归主流”是20世纪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掀起的融合教育改革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之回归主流生活,从而拉开了特殊教育融合实践的序幕。

3.“一体化”(Integration)

一体化是20世纪中期受正常化思潮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的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并为一轨,为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教育改革运动。

4.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全纳学校是指,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从而建立一个没有排斥、歧视的融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