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课文笔记

有关“矛与盾”的问题~1.什么是寓言?1.“矛”指什么?“盾”指什么?3.课文讲...
1个回答2024-01-20 02:08
1.什么是寓言:1、由来:「寓言」一词,最早见於《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
2、异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寓言」一词并未成为此种文体的共同名称.如《韩非子》称「储说」,刘向《别录》称「偶言」,魏晋南北朝称「譬喻」;个别作者借其他文体形式创作寓言,则有「戒」(如柳宗元〈三戒〉)、「传」(如〈中山狼传〉)、「说」(如《艾子杂说》)等别称.
3、定义:寓言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其表达方式,或借古喻今、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皆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
4、发展: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2)"矛”指的是古代的兵器
“盾”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防御的东西
(3)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的可笑之举.道理: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4)鬻:卖的意思,其他可以自己查字典
(5)我先卖完矛,等过了几天之后再来卖盾.
(6)比如:(网上有很多啊)
(7)小孩子,中年人,老年人,商人,卖矛与盾的人
什么他的笔名叫矛盾?
1个回答2022-11-26 13:33
沈德鸿,笔名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矛盾 笔名的 来历
1个回答2024-04-21 00:42
“矛盾”这笔名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其用意是:大革命失败 后感到思想矛盾,因而取笔名“茅盾”,当时的刊物不主张用假名,所以,刊物的编辑叶 圣陶在矛字上加了“草”头
自相矛盾一篇课文总得说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3:09
自相矛盾是一篇寓言故事
主要是讲了自相矛盾的道理,就是说话有漏洞,前后矛盾。
课文《自相矛盾》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1-22 03:31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自相矛盾课文意思翻译
1个回答2024-01-23 15:53

自相矛盾课文意思翻译介绍如下:

《自相矛盾》的译文:

有个楚国人同时卖盾和矛。他赞誉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圆团分锋利,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埋闹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橘液橘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自相矛盾新编课本剧 [自相矛盾新编]
1个回答2024-01-27 08:10
  矛和盾是冷兵器时代常用的两种作战武器,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防御的。话说战国时的赵国由于朝廷兵工厂生产能力有限,赵王颁发圣旨,允许民间生产矛和盾。  有一个叫虎父的人抓住商机,筹措银两,开起了第一家家庭兵工厂,专门生产矛和盾。开始的时候矛和盾还很畅销,可是,随着家庭兵工厂的增多,供求市场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兵工厂生产的矛和盾积压在家卖不出去。
  虎父的家庭兵工厂也受到了冲击,矛和盾的销量锐减,最后也大量库存。虎父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做好广告宣传,让买家知道自己家的矛和盾是质量最好的。虎父在销售的摊位前扯起横幅,上写:“我家生产的矛和盾质量上乘,天下第一”,并且声嘶力竭地高喊:“没有我家的矛戳不穿的盾,没有我家的盾挡不住的矛。”
  很快虎父家的摊位前就围满了想买矛和盾的人。这时刚好本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尹寻访到此,县尹来了兴致,县尹问:“你说的可是事实?”
  虎父斩钉截铁地回答:“绝对是事实!”
  县尹拿起了虎父家的矛和盾,把盾递给虎父,自己拿着矛,似笑非笑地说:“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你的话是否正确,我用你家的矛来戳你家的盾试试。”
  虎父一听,突然意识到这是试不得的事,因为试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矛戳穿了盾,要么盾抵挡住了矛。虎父赶紧放下了手里的盾,红着脸尴尬地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围观的买主们哄堂大笑。县尹冷着脸呵斥道:“如此大言不惭,当街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还不快快滚回家去。”
  县尹的话谁敢不听。虎父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一把扯下横幅灰溜溜地收摊回家了。
  从此,虎父再也不敢上街销售矛和盾了,虎父家中的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矛和盾。虎父的儿子问他:“老爸,你怎么不再去街上摆摊出售矛和盾啊?”
  虎父神情落寞地说:“不好意思再去了,一上街就会有人拿‘自相矛盾’的故事嘲笑我。”
  虎父家的家庭兵工厂停工了。虎父没再让儿子在家跟着他学做矛和盾了,而是让他外出闯荡世界去了。
  虎父家的矛和盾就那样积压着。
  市场真是难以预测,谁也没有想到五年后的一天,虎父家积压了五年的矛和盾竟然成了畅销货。
  那天,虎父正在屋外的山墙根下晒太阳,突然来了一拨人,手里拿着矛,虎父吓了一大跳,不知他们要干什么,这拨人来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老伯,我们是来买你家的盾的。”
  虎父说:“我家的盾质量不过硬呀。”
  “不要紧的,我们带着矛来检验了,只要我们的矛戳不穿你家的盾,我们就买下。”
  虎父在他们的帮助下,搬出了仓库里的盾,他们用自己带来的矛去戳虎父家的盾,奇怪的是竟然都没戳穿。
  第二天,又来了一拨人,手里拿着盾,要买虎父家的矛,虎父说着同样的话:“我家的矛质量不过硬呀。”
  来人说:“不要紧的,我们带着盾来检验了,只要你家的矛戳穿了我们的盾,我们就买下。”
  结果虎父家的矛无一例外地都戳穿了他们带来的盾。
  随后几天又来了很多人,既有买矛的又有买盾的。不到一个周的时间虎父家的矛和盾就销售一空。可是仍有很多人上门求购。
  虎父不得不重抄旧业又开起了家庭兵工厂。在别人家的矛和盾销不动的时候,虎父家连粗制滥造的矛和盾也畅销无比。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虎父就赚了个盆满罐满。可是,虎父的心里却充满了问号:为什么突然天降财运?为什么那些人带来的矛都戳不穿我家的盾?为什么那些人带来的盾都被我家的矛戳穿了?是我家的矛和盾的质量真的是天下第一吗?
  直至年终儿子回家来看望他时,虎父才恍然大悟。
  儿子是坐着八抬大轿,被人前呼后拥着进门的。原来儿子早已是本县县尹了。
自相矛盾的小练笔?
1个回答2024-03-12 04:49

一天一个楚国商人来到繁华的大街。他拿着盾大声吆嗬:“卖盾啦!卖盾啦!”

他看见众人围过来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又拿起他的矛对众人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旁观的一个人看见了说:“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卖矛盾的楚国商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

课本剧表演选自相矛盾表演理由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15:39
课本剧表演的理由就是自相矛盾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他想把这个展示出来。
师生在课堂上发生矛盾怎样处理?
1个回答2024-02-27 06:28
作为粗辩老师首先应冷静下来,不能冲动。得想办法转移话题或视线,将紧张的局面先缓和下芦物来。不去理会学生的态度。课下再找学生进行沟通,或通过班主任等其他老岩哗缺师做做工作,了解原因,再去处理才会有效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