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的阅读答案

唐人自何处来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5-19 18:45
身处异国他乡,身边熙熙攘攘的不再是熟悉的同族之人,
思乡之情顿时不可抑止,于是大哭。
唐朝月光下的桥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04 18:13
陶梦是从一场酒战中挣脱出来的。他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穿行在梨花树下,很有点儿胜利大逃亡的味道,但他不知道危险像只虎正张着嘴在前面等他。
前面有座桥。上桥得下一段陡坡。骑车下坡原本是不需要使劲的,但陶梦却把下坡当成了上坡,结果自行车被他蹬成了两朵云,像梨花一样白的云。
没料到的是,桥上一块半截弃砖改变了他前行的方向。自行车被砖硌倒在桥上,它斜躺着跟睡熟了似的,只是那悬空的前轮还在动,还在做着前行的梦。
陶梦掉到了河里。
河不大,但弯子绕得不小,它像一条长长的银色丝带,飘落在这个叫梨花湾的村庄旁边。
挣扎半天的陶梦站了起来。河水齐腰。他斜眯着眼,逆着下午的阳光朝岸上望。
他望着岸上的成片成片的梨花,有些惬意,梨花在他的策划下,救了在贫困中反复煎熬的乡亲们。好像有小飞虫迷了眼睛,陶梦揉了揉。眼睛还在淌着泪,然后他就望见了三爷。
三爷就是岸上这片梨园的护园人。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三爷仍穿着冬天穿的棉袄。
穿着棉袄的三爷正费力地朝这边跑,他的孙女翠翠也尾巴似的跟在后面。
陶梦在想,三爷准是来救我的。
哪知三爷没有救他。站在岸上的三爷望着桥下那块牛一样卧在水里的石头,在想,咋没摔到那上面呢?摔到那上面,即使摔不成肉饼,也会脑浆崩裂。
这时候,陶梦一脸茫然地望着三爷。他肯定把自己与三爷在桥上有过冲突的那档子事给忘了。
梨花湾过去没桥。陶梦硕士毕业,身为大学生村官,到任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才要来这座水泥桥。当然还有桥头那块碑。碑刻着传说——公元743年春,李白路过这里,被漫山遍野凝脂欲滴的梨花所吸引,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的诗句,还把这里起名为梨花湾……
胡扯,我成天拴在梨园里,伺候一辈子梨树,咋没听说过这事呢?这是三爷当时对陶梦说的话。
三爷说这话的时候很生气,然而更让他生气的是,陶梦又领来一帮拿相机的人。陶梦说,梨花湾通桥之后,河两岸边成一体,可开创一个面积很大的梨花景区。桥两头有十余棵几百年的梨树,值开花时节,梨花、桥、月夜、河水构成一副绝美佳景,那应该是唐诗一样的意境。在景地赏美景,听雅乐,吃绿色农家食品,这正是当代人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在梨花产业上,我们还要做足文章,正在跟省城的酒厂联合研发养颜酒。三爷过来拽着陶梦胳膊,陶梦急了,胳膊一抡,没注意,竟然抡掉了三爷的两颗牙……
现在,陶梦似乎也不指望三爷救他了。
桥腿上长着水草,也许,正是这些水草让陶梦突发奇想,想从桥腿攀爬上去。于是他便海豚表演似地跃出水面去抓水草。结果,水草被抓住了,但同时也被连根拔掉,他扑通一声又落入水中。
爷爷,叔叔为啥不从河坡往上爬呢?翠翠问。
三爷瞪了翠翠一眼,没吱声。
翠翠也瞪了爷爷一眼,然后撅着小嘴独自到桥上玩去了。
三爷咧着瘪嘴跟着笑,谁让你小子没事胡扯呢,报应了吧?就在这时,翠翠出现了意外。她一脚踩空,成了一只翻飞的蝴蝶。
三爷吓坏了。
翠翠——三爷边喊边朝河里扑,但被人拽往了。
有人下河了。等他们扑到水里的时候,翠翠不见了,一抬头,才发现陶梦正在远处托着翠翠呢。
原来在翠翠坠落的那一刹,陶梦箭鱼般破开水面游向石头,然后站起身,像训练有术的蜡嘴雀稳稳地接住翠翠。
人们把翠翠救到岸上,才想了陶梦。三爷跑到对岸抱过翠翠老泪纵横,他看不清天黑时河中的陶梦。此时陶梦却像丢掉了依赖的拐杖,瘫倒了。
瘫倒的陶梦眼瞅着对岸。月空下,梨花美若幻境,莫非那真是唐朝的月光?
陶梦好像知道自己无法再走进那片月光了,微笑着,我想回家了……
陶梦说这话的时候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寡母会同意三爷的请求,让他永远留在梨花湾。
陶梦下葬那天,来了很多人,当地干部,外地记者,当然更多的是梨花湾的乡亲们。
送葬时,翠翠打着幡走在前头,而三爷捧着瓦盆走在最后头。三爷知道,盆里盛的是酒,就是陶梦出事那天喝的养颜酒“金醇?梨花白雪香”。酒里浮动着九朵梨花,那是村里一位生得像一朵梨花似的女孩采撷的。一路上,那九朵梨花像群在河里沐浴的村姑,玉臂轻划,逗玩细浪,到了墓地还没消停。
三爷把酒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坟茔上撒,这时候,三爷哭了。
又是一年梨花开,梨花湾热闹起来。身着平绒外套的三爷似乎也特别忙,他总喜欢跟着游人讲李白路过这里的故事,可面对采访陶梦事迹的记者,他却闭口不言。
邂逅在唐朝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3-02-05 07:52
健康生活环境as
《唐家寺的雨伞》的阅读题目以及答案
1个回答2022-06-23 14:44
只有题目啊 ···
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的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15 15:48
第一题、文章中第二段有、第二题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题、文中有、 第四题、随便想想就可以、 你加我Q、我告诉你
唐家三少的作品在手机那个阅读应用上有
1个回答2023-05-06 13:32
奇迹免费小说
重拾阅读精神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4-25 15:50
重拾阅读精神

①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用满满一箱书;《资本论》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②然而,近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听到这样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领l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结果在短短3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3人。有记者采访退班孩子的家长,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惠,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③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籍已经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耽误孩子升学的滑梯”?家长对于经典阅读先入为主的拒绝态度,不仅没收了孩子享受人类丰盛文化大餐的入场券,还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长大后偏于功利的阅读习惯。在许多书店里,你看那“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显眼位置处净是些炒股、基金、管理类的书籍。

④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讽刺的是,往往我们功利书读得愈多,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厉害。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⑤很难想象,一个精神乏力的民族,会有着什么样的未来。当人们津津乐道“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也正是文豪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时,往往夸大了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视了这些文豪们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⑥若你想说,莎士比亚们离我们太远,无论怎样读书,我也达不到他们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耐基吧,很多人在陷入人际纠纷、遭到解雇时,常常从他的《人性的弱点》中寻找“速效冲剂”。但卡耐基曾这样写道:人活着不只需要面包。有些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翁所及——是一个人的精神令他的身体富有。

⑦还记得邓清清吗?那位在地震后的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⑧读书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恐惧,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的力量。就从今天开始,想一想我们为何设立“世界读书日”,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从全文看,第②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6.揣摩第④节中“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厉害”这句话中“饥荒”的含义。(2分)

答:

17.说出第⑥节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3分)

答:

18.结合文意,说说如何理解“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4分)

答:

参考答案:

15、(1)结构上,承上启下。(2)内容上,与上文形成对比;(3)引起下文对重拾阅读精神必要性的论述。(3分。每点1分。)

16、(1)视野狭窄(2)精神乏力,思考乏力。(2分。每点1分。)

17、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滋养的重要性。(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8、(1)要保持中华民族良好的阅读传统。(2)倡导阅读经典著作。(3)阅读经典能给我们精神的滋养。(4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2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重拾阅读精神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08 21:33
重拾阅读精神

①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用满满一箱书;《资本论》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②然而,近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听到这样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领l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结果在短短3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3人。有记者采访退班孩子的家长,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惠,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③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籍已经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耽误孩子升学的滑梯”?家长对于经典阅读先入为主的拒绝态度,不仅没收了孩子享受人类丰盛文化大餐的入场券,还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长大后偏于功利的阅读习惯。在许多书店里,你看那“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显眼位置处净是些炒股、基金、管理类的书籍。

④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讽刺的是,往往我们功利书读得愈多,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厉害。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⑤很难想象,一个精神乏力的民族,会有着什么样的未来。当人们津津乐道“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也正是文豪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时,往往夸大了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视了这些文豪们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⑥若你想说,莎士比亚们离我们太远,无论怎样读书,我也达不到他们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耐基吧,很多人在陷入人际纠纷、遭到解雇时,常常从他的《人性的弱点》中寻找“速效冲剂”。但卡耐基曾这样写道:人活着不只需要面包。有些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翁所及——是一个人的精神令他的身体富有。

⑦还记得邓清清吗?那位在地震后的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⑧读书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恐惧,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的力量。就从今天开始,想一想我们为何设立“世界读书日”,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从全文看,第②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6.揣摩第④节中“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厉害”这句话中“饥荒”的含义。(2分)

答:

17.说出第⑥节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3分)

答:

18.结合文意,说说如何理解“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4分)

答:

参考答案:

15、(1)结构上,承上启下。(2)内容上,与上文形成对比;(3)引起下文对重拾阅读精神必要性的论述。(3分。每点1分。)

16、(1)视野狭窄(2)精神乏力,思考乏力。(2分。每点1分。)

17、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滋养的重要性。(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18、(1)要保持中华民族良好的阅读传统。(2)倡导阅读经典著作。(3)阅读经典能给我们精神的滋养。(4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2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