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曹沫的阅读答案

鲁人曹沫可以看出曹沫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3-06 18:02

曹刿,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鲁人曹沫
1个回答2024-03-10 13:34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若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译文:

孔子到鲁国做宰相,景公很担忧,对晏子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孔子当了鲁国的宰相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主用不着忧愁。鲁国的国君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众的宰相。国君不如暗地里表示钦慕孔子的才能,假说许他做齐国的宰相.孔子努力劝谏而鲁君不听从,孔子一定会认为鲁君骄横而来到齐国。国君不要接纳他。这样,他将自绝于鲁国,又不能任用于齐国。孔子就窘迫了。”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景公不接纳,所以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

小析: 孔子做了鲁国的宰相,齐景公深为优虑。晏子分析了鲁国的形势,告诉景公对孔子采取既拉拢又不收留的办法,结果瓦解了鲁国的力量,此则故事,表现了晏子足智多谋的另一侧面,也说明他与儒家孔子的矛盾。
鲁人曹沫的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3-15 17:10

曹沬,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沬,仍用他为将.曹沬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举念绩效显著。一说亏雹曹沫和曹刿是同一正空困个人。

鲁人曹沫
1个回答2024-03-11 03:58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鲁人曹沫
1个回答2024-04-10 23:00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若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译文:

孔子到鲁国做宰相,景公很担忧,对晏子说:“邻国有圣人,就是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孔子当了鲁国的宰相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主用不着忧愁。鲁国的国君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众的宰相。国君不如暗地里表示钦慕孔子的才能,假说许他做齐国的宰相.孔子努力劝谏而鲁君不听从,孔子一定会认为鲁君骄横而来到齐国。国君不要接纳他。这样,他将自绝于鲁国,又不能任用于齐国。孔子就窘迫了。”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景公不接纳,所以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

小析: 孔子做了鲁国的宰相,齐景公深为优虑。晏子分析了鲁国的形势,告诉景公对孔子采取既拉拢又不收留的办法,结果瓦解了鲁国的力量,此则故事,表现了晏子足智多谋的另一侧面,也说明他与儒家孔子的矛盾。
曹沫靠什么为鲁国赢得尊严 急啊
1个回答2024-03-17 21:16
从网上找,好多都是这个答案,我想8成是对的:

曹沫以勇力在齐鲁结盟之时劫持齐桓公迫使齐国归还土地从而维护了鲁国的尊严。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 曹文轩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13 16:31
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现代,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却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如“雪映窗纱”,如“凿壁偷光”,还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等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曹文轩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4-16 04:43
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现代,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却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如“雪映窗纱”,如“凿壁偷光”,还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等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许在文言文鲁人曹沫里面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13 04:04
  许:同意、答应。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