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蚕的儿歌

中班蚕的由来教案?
1个回答2024-02-15 23:26

活动背景:在“春天里”;的主题课程中,孩子们探索了蚕宝宝的一生,并参与了蚕宝宝的养殖全过程。并表现出对此活动的浓厚兴趣。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与蚕丝的各种用途,培养幼儿做一个有爱心、细心的好孩子。

  2。能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绘画出来。

  材料准备:

  1。在养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各个过程的照片。

  2。蚕茧若干

  3。人手一份记号笔、蜡笔、白纸

  4。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活动设计:

  一、出示蚕茧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咦!这一个个白色的小球球怎么在这呀,我们的蚕宝宝去哪了呀?

  二、引导幼儿回忆在养蚕过程中,蚕个阶段的形态与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阶段的照片)

  卵一一幼虫一一蛹一一成虫(蛾)

  三、讨论、经验分享、教师补充一一蚕的用处。(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四、游戏:我是可爱的蚕宝宝。

  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蚕各生长过程中的形态。

  五、活动延伸:绘画活动一一蚕宝宝的一生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中班教案蚕宝宝的一生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1-19 02:29

中班教案蚕宝宝的一生教学反思:现在我们这里根本没有见过养蚕,对蚕非常生疏,所以得利用有关活动让孩子对蚕了解的多一点,透彻一点。

大班科学教案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1个回答2024-01-20 21:21
活动目标
  1、利用布袋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游戏“蚕宝宝长大了”,了解蚕——蛾的演变过程,发展幼儿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布袋若干、自制桑叶若干 、铃鼓一个、录音机、磁带。
  2、知识准备:幼儿了解“蚕吃桑叶——蚕吐丝——蚕结茧——蚕变飞蛾”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听音乐,练习身体的基本动作。
  2、介绍活动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活动
  1、幼儿自由探索布袋的多种玩法,体验创造性玩袋的乐趣。
  2、在教师是指导下,相互交流示范各自利用布袋的玩法。
  (1)单人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2)两人、三人、多人合作用布袋模仿小动物。
  3、对幼儿的表现做积极的评价。
  4、师幼共同回忆蚕的生长过程,稍做休息。
  三、游戏《蚕宝宝长大了》
  1、蚕吃桑叶——利用桑叶的不同位置,调节幼儿的活动量,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吃较远的桑叶。
  2、蚕吐丝——幼儿慢慢将身体收缩,钻入布袋中,可反复多次。
  3、蚕结茧——幼儿将身体完全钻入布袋中,缩成一团,练习团身滚动。
  4、蚕变飞蛾——幼儿模仿飞蛾的动作,四散跑。
  四、放松活动随音乐做“蚕蛾飞”放松身体。
  活动结束
  将布袋放在活动区内,供幼儿进一步探索练习。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1个回答2023-11-27 05:35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蚕的一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

  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

  活动准备:

  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3、一起收集丝绸、棉麻制品。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一团团丝绵遇见一团团棉花,高兴地大声招呼起来:“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大家一定总算见面了,哈哈。”棉花说:“我们和你们可不是一家子啊!”丝绵说:“这怎么可能呢?”

  1、比较棉花和丝绵外形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它们是一家子吗?丝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

  棉花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喝的是水,吃的是肥料,长出根、茎、叶后才会结出棉花。丝绵是由蚕吐出的丝组成的。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大班教案《蚕的一生》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饲养蚕的活动,了解蚕生长的主要阶段。

  2.观察感知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通过实验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体验生命的珍贵和多样性,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了解有关蚕生活习性及饲养蚕的资料,在活动区展示,幼儿交流讨论,获取初步的养蚕经验。

  2.蚕卵、棉花、纸盒、放大镜。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观察蚕卵。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人一组进行活动。幼儿用放大镜或直接观察蚕卵,说说自己的发现,在记录本上画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蚕卵是椭圆形,中间凹下去,呈黑、土黄、灰等颜色。)

  2.孵化蚕宝宝。

  讨论:怎样让幼蚕从卵中孵化出来?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用什么办法能让蚕宝宝快点孵出来?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在小组中与同伴交流讨论。

  (①用棉花或布包住蚕卵;②把蚕卵放在瓶子、纸盒里;③把蚕卵放在阳台上等。)

  3.孵出蚕宝宝。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设想的办法孵化蚕卵。

  (2)提醒幼儿坚持画观察日记。

  (3)蚁蚕孵出后,指导幼儿观察蚁蚕的外形特征,并在活动区设置集体观察日记。

  (4)组织幼儿讨论蚕卵孵化成蚁蚕的方法和条件。

  (用棉花包裹的方法最好,蚕卵孵出蚁蚕需要合适的温度。)

  4.饲养蚕宝宝。

  (1)指导幼儿每天按时喂养(或更换新鲜桑叶)。

  (2)引导幼儿实验用什么样的桑叶(如整片桑叶还是切碎的桑叶,桑叶上能否带水等)喂蚕,实验蚕还吃什么叶子。

  (3)观察蚕四次蜕皮的情况和蚕宝宝的变化。

  5.蚕宝宝结茧了。

  (1)观察蚕吐丝结茧。

  (2)蚕在茧里慢慢变成蛹。

  (3)观察蚕蛾从茧里爬出来的过程,以及蚕蛾产卵的情况。

  6.完成蚕宝宝一生的变化记录。

  活动建议

  1.由于养蚕的过程较长,教师要引导幼儿坚持观察和记录。

  2.如果找不到桑叶,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

  3.组织幼儿采用多种形式养蚕,如在自然角集体养、个人养或带回家里饲养。

  4.蚕的生长过程参考时间:

  (由于各地温度不同,时间仅供参考。)

  4月8日~15日,开始孵化蚕。(可以将蚕卵放入饲养箱中,保持恒温25℃。)

  第8~10天,蚕卵见点(蚕卵上出现黑色斑点)。

  第10~12天,陆续孵出蚁蚕。

  第14~16天,蚕一眠。

  第16~18天,蚕二眠。

  第20~22天,蚕三眠。

  第25~27天,蚕四眠。

  第33~35天,蚕开始吐丝。

  第36~38天,结成蚕茧。

大班教案:我学蚕宝宝
1个回答2023-11-27 12:16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我学蚕宝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我学蚕宝宝1

  一、教学目标:

  1.套着布袋模仿蚕宝宝的活动,学习弓身爬、直身爬和团身滚

  2.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模仿游戏和体育活动的愉快。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二、教学准备:

  布袋每人一个;挂有“桑叶”的皮筋四根;作为奖励物品的小亮片,舒缓、激烈的音乐各一段,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热身运动1.放音乐,引导幼儿做身体模仿动作头部——上肢——腰部——全身(蹲起或伸展)——团身滚——放松2.教师提醒幼儿找个空位置,重点进行伸展和团身的准备动作(二)动作练习1.引导幼儿模仿蚕宝宝走路请个别幼儿模仿蚕爬的动作,引出两种不同的爬弓身爬、直身爬。

  2.练习两种爬的动作,①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动作,找到需要的动作幼儿练习(弓身爬或直身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一次②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爬练习一次(三)游戏:蚕宝宝在长大1.蚕宝宝第一次长大教师引导幼儿用一种爬的方法爬过四条“桑叶”林。

  2.蚕宝宝第二次长大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爬,3.蚕宝宝第三次长大①降低四条“桑叶林”的高度,引导幼儿练习直身爬。

  4.蚕宝宝第四次长大引导幼儿再次练习直身爬。(放欢快的音乐)5.练习团身滚①引导幼儿把身体蹲下,躲到布袋里。

  ②在不同的三个方向发出声音,幼儿练习团身滚。

  (四)结束:放松运动1.引导幼儿从布袋中钻出来。

  2.引导幼儿用布袋来当翅膀。

  3.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飞的动作,放松身体。

  4.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变抽象为形象使幼儿更容易接受。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这节课不仅变抽象为形象,而且让幼儿自主的去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并且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蚕的生长及变化,更加了幼儿的印象。

  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前紧后松;课堂节奏不好。其次是在验证学习效果时进行的图片排序环节,应将图片先集中在一起不应分组进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收获是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科学知识。而我的最大收获是提醒自己在以后准备活动时要更仔细、更周全。

大班教案:我学蚕宝宝2

   教学目标:

  1. 套着布袋模仿蚕宝宝的活动,学习弓身爬、直身爬和团身滚

  2. 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3. 感受模仿游戏和体育活动的愉快。

  4. 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布袋每人一个;挂有“桑叶”的皮筋四根;作为奖励物品的小亮片,舒缓、激烈的音乐各一段

   教学过程:

  (一)开始,热身运动

  1.放音乐,引导幼儿做身体模仿动作头部——上肢——腰部——全身(蹲起或伸展)——团身滚——放松

  2.教师提醒幼儿找个空位置,重点进行伸展和团身的准备动作

  (二)动作练习

  1. 引导幼儿模仿蚕宝宝走路请个别幼儿模仿蚕爬的动作,引出两种不同的爬弓身爬、直身爬。

  2.练习两种爬的动作,

  ①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动作,找到需要的动作幼儿练习(弓身爬或直身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一次

  ②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爬练习一次

  (三)游戏:蚕宝宝在长大

  1.蚕宝宝第一次长大教师引导幼儿用一种爬的方法爬过四条“桑叶”林。

  2. 蚕宝宝第二次长大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爬,

  3. 蚕宝宝第三次长大

  ① 降低四条“桑叶林”的高度,引导幼儿练习直身爬。

  4. 蚕宝宝第四次长大引导幼儿再次练习直身爬。(放欢快的音乐)

  5.练习团身滚

  ① 引导幼儿把身体蹲下,躲到布袋里。

  ② 在不同的三个方向发出声音,幼儿练习团身滚。

  (四)结束:放松运动

  1.引导幼儿从布袋中钻出来。

  2.引导幼儿用布袋来当翅膀。

  3.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飞的动作,放松身体。

  4.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引导幼儿利用袋子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玩法,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跳、走、滚、爬等活动,充发挥了袋子这一运动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发展了身体动作及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了合作意识。

  从组织形式来说,有自由探索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这三种组织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的调节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从活动设计来说,我对整个过程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幼儿用袋子自由探索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既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又是后面“蚕宝宝长大了”游戏的铺垫;此外整个过程我安排了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的运动量,动静交替,体现了体育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密度较大的自由探索后,及时评价幼儿的表现并,并回忆蚕的生长过程,这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又可以为游戏作铺垫,还可以使幼儿稍作休息调节体能;设计蚕四次蜕皮的情节和蚕吃不同位置的桑叶,用以照顾幼儿存在的身体差异,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

  从实践效果来说,本次活动,幼儿始终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活动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目标较好的完成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从我自身来说,我非常投入,也很有亲和力;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

大班教案:我学蚕宝宝3

   一.教学目标:

  1.套着布袋模仿蚕宝宝的活动,学习弓身爬、直身爬和团身滚

  2.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3.感受模仿游戏和体育活动的愉快。

   二.教学准备:

  布袋每人一个;挂有"桑叶"的皮筋四根;

  作为奖励物品的小亮片,舒缓、激烈的音乐各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热身运动

  1.放音乐,引导幼儿做身体模仿动作

  头部——上肢——腰部——全身(蹲起或伸展)——团身滚——放松

  2.教师提醒幼儿找个空位置,重点进行伸展和团身的准备动作

  (二)动作练习

  1.引导幼儿模仿蚕宝宝走路

  请个别幼儿模仿蚕爬的动作,引出两种不同的爬弓身爬、直身爬。

  2.练习两种爬的动作,

  ①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动作,找到需要的动作幼儿练习(弓身爬或直身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一次

  ②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爬练习一次

  (三)游戏:蚕宝宝在长大

  1.蚕宝宝第一次长大

  教师引导幼儿用一种爬的方法爬过四条"桑叶"林。

  2.蚕宝宝第二次长大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爬,

  3.蚕宝宝第三次长大

  ①降低四条"桑叶林"的高度,引导幼儿练习直身爬。

  4.蚕宝宝第四次长大

  引导幼儿再次练习直身爬。(放欢快的音乐)

  5.练习团身滚

  ①引导幼儿把身体蹲下,躲到布袋里。

  ②在不同的三个方向发出声音,幼儿练习团身滚。

  (四)结束:放松运动

  1.引导幼儿从布袋中钻出来。

  2.引导幼儿用布袋来当翅膀。

  3.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飞的动作,放松身体。

  4.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蚕是以什么计算的?比如“一个蚕”一只蚕”还是“一头蚕”?
2个回答2023-06-09 19:25
一条蚕

蚕是以条计算的
蚕的小诗 蚕的一生都是宝
1个回答2024-02-10 18:21
蚕本身是可以吃的,结茧的时候炒着吃问道很好,而且有开胃的功能。 蚕砂也就是蚕的便便,是很好的肥料,当然也可以喂鱼,是很好的鱼食。 蚕茧不必说了,是丝绸。
蚕蛹和蚕的区别在哪里?
1个回答2023-04-07 20:30
颜色不同.体型也不同
蚕宝宝在蚕茧里面做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23:05
蚕宝宝不断的吐丝作茧,做茧后就会在里面不断地进化最终变成飞蛾,通常蚕作茧后等到估计7.8日,蚕化蛹,然后就会送到加工地点烘干,使里面的蚕蛹基本已经死亡变干,当你剪开蚕茧时,轻轻一捏,蚕蛹就会变成粉了,这就代表蚕茧完全烘干了,可以送到缫丝厂开始拉丝了。
中班艺术美丽的蚕豆花
1个回答2023-11-18 22:06
活动目标:1、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蚕豆花的种子和果实是蚕豆。2、喜欢蚕豆花,懂得要关心、爱护它。

活动准备:日常散步时观察过蚕豆花;自然角内增添蚕豆种子。

活动过程:1、寻找蚕豆花,引发幼儿观察兴趣。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内寻找像眼睛一样的花,知道这种花的名称。2、观察蚕豆花,会用语言相互交流。提问:蚕豆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地表书自己的见解)蚕豆花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是怎么长的?蚕豆花开在什么地方?是怎么开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蚕豆花好像一只只小蝴蝶,也像人的一只只小眼睛,他是一丛丛开放的,它的叶子的绿绿的,呈椭圆形,一根枝上长着许多片叶子。3、幼儿自由地欣赏、观察蚕豆花。幼儿结伴观察、欣赏蚕豆花,大胆、自由地讲述自己的见解。4、提出疑问,引发幼儿继续探究。你们知道蚕豆花凋谢之后会是什么吗?它的种子是什么呀?活动延伸:在自然角内寻找蚕豆花的种子和果实,和幼儿一起做蚕豆发芽的实验。

自我评析: 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具有较强的农村特色。春天的幼儿园里,麦苗儿绿绿的,油菜花一片金黄,最吸引幼儿的是像一只只小眼睛一样的蚕豆花。本活动并在“《春天》里的春天”中应运而生了。在活动中,幼儿如小鸟一样快乐,他们置身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充分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在找寻蚕豆花、观察蚕豆花的过程中,了解了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观察的能力,同时,对春天的认识又有一个新的提高,激发了幼儿关注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