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唐贾岛

唐贾岛:代诗人是谁
1个回答2024-02-23 13:32
楼主是说:唐代诗人: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是宋代的还是唐代的
1个回答2024-02-15 15:37
您好!贾岛(779年—843年),字浪先(亦作阆先),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中国唐朝诗人。贾岛贫寒,曾经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著名的典故“推敲”即出自此人,传说他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用推还是用敲字,以至错入了韩愈的仪仗,他自己后来也说这两句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后来人们将斟酌炼字称作“推敲”。贾岛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唐代诗人贾岛 剑客
1个回答2024-05-18 00:16
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解词】

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霜刃:形容剑风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示:给……看。

【解说】

十年磨一剑: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宝剑。

霜刃未曾试:剑刃锋利无比。

今日把试君:今天拿来看看,告诉我。谁有不平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鉴赏】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贾岛是唐朝什么著名的诗人
1个回答2024-01-18 21:05
苦吟诗人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唐代诗人贾岛的资料 贾岛的诗有哪些
2个回答2023-01-16 00:37

一、资料:

贾岛,字浪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二、诗

1、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2、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3、唐代贾岛《剑客 / 述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4、唐代贾岛《宿山寺》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译文: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疏疏的树木漏下几点星光,月亮迎着行云匆匆前行。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5、唐代贾岛《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 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译文: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诗人了。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

题诗后 唐 贾岛
1个回答2023-03-29 17:15
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绝句唐贾岛朗读?
1个回答2024-03-01 01:20

绝句

贾岛〔唐代〕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唐朝诗人贾岛被称为什么
2个回答2023-08-24 09:17
贾岛被称为“诗奴”,孟郊被称为“诗囚”
本文讲述的是关于唐代诗人贾岛和韩愈的故事,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与这个
1个回答2024-01-23 06:38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一生以诗为伍,号称“诗奴”
汉字的故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1个回答2024-01-19 00:05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在贾岛的身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关于“推敲”的故事。说的是贾岛有一天骑着毛驴赶路,边走边想诗句,他想到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心中一直纠结“僧推月下门”的“推”字是不是该改成“敲”字。一会儿“推”,一会儿“敲”,正在全神贯注琢磨诗句的贾岛不小心冲撞了一顶官轿。轿中坐的正是大诗人韩愈,韩愈不但没责罚他,还和他一起研究起了诗句,最后帮贾岛拍了板,还是选“敲”字比较好。

就是这首诗

题李凝幽居

唐代: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去拜访老朋友李凝,但却没遇到好友,当他看到旁边的景致不错时,写下了这首小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这一句是说李凝的居处是一派幽静的景象。一个小房子孤零零地伫立在园子里,眼前只有一条长满荒草的小路。从周围环境可以看出贾岛的这位朋友也是一个隐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就是贾岛反复推敲的那句千古名句。从诗句的内容上来看,当时的时间应该是晚上,明月高照,万籁俱寂,诗人看到远处池子边的树上,鸟儿已经归巢安睡,一个僧人正步履匆匆地赶回寺庙,这时候寺庙的大门已经关闭,僧人敲了几下门,希望有人听到来给自己开门。他的敲门声惊扰了树上的鸟儿,引起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没有等到朋友的贾岛只好往回赶,他走过一座小桥,见到一片原野,天空中还能看到片片云朵漂移。在这里贾岛又拿出刻苦专研的劲头,对字句进行了精心雕琢。现实中,云是移动的,山石则是静止的。而在贾岛的笔下,云成了静态的参照物,石头反而成了活动的物体,成了白云的“根”基。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最后一联是贾岛的感慨,他说自己只是暂时的离开此地,不久之后还会回来!他回来干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再次回来探访老友,但也未必如此简单。

最后一句“幽期不负言”中的“幽期”可以理解为“远离尘世的安静岁月”。“不负言”如果是指不辜负谁的话,那肯定是贾岛内心的承诺,他在现实中苦不得志,不想再继续挣扎下去了,看到了朋友隐居的悠哉生活,他也想找一个如此清静的地方,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