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家风家训格言

过庭之训的意思
3个回答2023-12-11 18:28

过庭之训(guò tíng zhī xùn)用以指父亲的教诲。出于《论语·季氏》。

先秦 孔子《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译文:“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了《诗》。”

扩展资料

过庭之训 近义词:

言传身教,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chuán shēn jiào,意思是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出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南北朝 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解释:用自身行动教育人,别人就服从;用语言来教育人,别人就会争辩是非。指身教重于言教。

过庭之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4 16:23

过庭之训的意思是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过庭之训,汉语成语,拼音是guò tíng zhī xùn。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过庭之训的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过庭之训的常用程度:一般成语。过庭之训的感情色彩:中性成语。过庭之训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过庭之训的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过庭之训造句:

1、仆世承门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见《晋书·夏侯湛传》。

2、成语徙宅之贤源于唐·白居易《制诏·与严砺诏》:“秩贵冬官,以表过庭之训;封荣石去往新化县文田镇大田中学的时候,归尘大哥哥给佳翌和晨羲讲解了“皮笑肉不笑”的典故。

3、新平县第一中学的严祥嘉听丹尼尔学院的姬拉说,应用词语“过庭之训”造句十分劳神。

4、老臣过庭之训,多谢古贤,折笄之杖,有愧前达。(南朝·陈·徐陵《谢儿报坐事付治中启》)。

过庭之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5 09:55

过庭之训(guò tíng zhī xùn)用以指父亲的教诲。出于《论语·季氏》。

先秦 孔子《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译文:“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了《诗》。”

扩展资料

过庭之训 近义词:

言传身教,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chuán shēn jiào,意思是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出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南北朝 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解释:用自身行动教育人,别人就服从;用语言来教育人,别人就会争辩是非。指身教重于言教。

过庭之训是谁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3 01:55

过庭之训是孔子的典故。

过庭之训:本来指的是孔丘教训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故事。后指父亲或老师的教导。

[原文·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季氏》

典故:孔鲤是孔子的儿子,生他时,鲁哀公特地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他取名孔鲤,字神答伯鱼。陈亢对孔鲤有所羡慕,毕竟他是老师的儿子,于是便侧面向孔鲤打听老师是否对他会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孔鲤便向他讲了自己两次在过庭时父亲向他问话的情况,一次是关于学《诗》的,一次是关于学“礼”的。在孔鲤看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陈亢没有失望,觉得是“问一得三”。

孔子这段教子学诗学礼的故事,历来被传为美谈,被称为“过庭之训”、“诗礼之训”。孔子后代则称为“祖训亏乎”,并自称“诗礼传家”。后世于是便称父教为“过庭之训”、“庭销瞎悉训”,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典故运用举例——《旧唐书·刘赞传》:“赞久为廉察,厚敛殖货,务贡奉以希恩。子弟皆亏庭训,虽童年稚齿,便能侮易骄人,人士鄙之。”等等

过庭之训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01:50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掾孙翻,以贞固之质,受过庭之训。”

什么是过庭之训?
1个回答2024-01-24 11:11
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过庭之训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07 05:44
这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

原文:(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庭训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14:01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特殊的教诲,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疏远,指不亲近,不偏爱。 作动词。
(4)诗:指《诗经》。
(5)礼:指《礼记》。
(6)无以言:指不能正确地说话。
(7)立:立身于社会。 陈亢问伯鱼:“你有受到老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说不好话。’我就回去学《诗经》。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礼记》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记》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就回去学《礼记》。我只了解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的意义,知道了学《礼》的意义,还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训练听觉理解家庭小游戏
1个回答2024-01-30 15:21
可以从简单的听觉记忆开始练,先是名词一项的,把关键词放在句末 如:哪个是小狗?让宝宝找,在慢慢加大难度
过庭之训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1个回答2024-01-19 03:26
过庭之训
读音:guò tíng zhī xùn
解释: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自:《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
例句:父亲的过庭之训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