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四首

登金陵怀古?
1个回答2024-02-14 03:07

金陵怀古

刘禹锡 〔唐代〕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

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

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注释

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幕府:山名。

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在金陵怀古? 详细点的 别人问我。
1个回答2022-09-18 10:18
因为金陵是六朝古都啊
历史上兰陵王妃怀了谁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2-12 17:38
兰陵王绝后似已成历史定论。但近年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万佛洞里新发现的一尊不起眼的像龛却引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从而续写了兰陵王的家族史。
龙门石窟研究所的王振国副研究员近年在洞窟调查时,发现了位于龙门石窟万佛洞主室前壁右上方昏暗角落里,有一个兰陵王之孙高元简于唐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所造地藏、观音像龛。

此像龛距地面高43米,系素面尖顶楣饰圆拱龛,造像题记位于龛下壁。该像龛利用左上方万佛与窟门右上角之间的狭小壁面雕刻而成。像龛龛口上宽35厘米,高46厘米,内造舒相坐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各一躯。二菩萨俱饰高髻,面容丰满、圆胖,神色端严,佩项圈、腕钏,下着长裙,披巾自肩下垂。地藏、观音像头顶皆饰素面桃形头光,两躯造像胸、腹部外突,且轮廓分界明显,正是龙门石窟唐高宗后期这一时期流行的造像风格。

由于万佛洞内光线较暗,这则窟龛及造像题记从未被人们发现,像龛造像完好无损,题记文字基本完整,而且该题记为以往文献资料所未曾著录过。造像题记47字。其内容是:“大唐永隆二年岁次辛巳五月已巳朔十五日癸未,兰陵王孙高元简奉为亡妣赵敬造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各一区供养。”

龙门石窟历史上曾惨遭劫掠和破坏,民国时期尤甚,万佛洞亦是当时被严重盗凿、破坏的重点洞窟之一,多数造像被肢解或被毁。高元简造地藏、观音像龛因其位置高、光线暗,故未被发现和引起注意,因而就逃脱了这一历史劫难,使像龛包括题记在内皆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这一发现续写了兰陵王的家族史。北齐除兰陵王外,其他宗室人物的结局亦甚惨,入周后除个别得以幸免外,其余均被周武帝同时赐死。这条题记留下了与史书记载不同的另一种结局,至少说明北齐宗室人物中逃脱历史厄运的还有人在,特别是兰陵王一宗并末绝后,在唐代还有后人。

兰陵王的孩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翻译
1个回答2023-04-09 19:20
呲牙咧嘴的必须去,*
为什么有人怀疑明孝陵只是假坟?
1个回答2023-11-21 20:21

孝陵不论是在规模、气势,还是在布局设计等方面,在明代诸陵中皆居其首。朱元璋死后落葬何处,按说这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在南京一带,流传着好几种说法:一说朱元璋认为自己一生杀人过多,死后怕遭仇家侮辱,也怕有人盗墓,便在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至今也不知他究竟葬在哪里。二说朱元璋临终秘嘱,把自己葬在朝天宫的三清殿下,埋入明孝陵的只是一口空棺材。三说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第二年,也把乃父的灵柩移至北京,葬在万寿山下。这些传说虽然不见史书,可是在民间颇有市场,而且还编排出相关故事,说得头头是道。

西河·金陵怀古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1-03 17:57

《西河·金陵怀古》由北宋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词三阕结构:上阕起调至“风樯遥度天际”,写金陵胜境;中阕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阕由“酒旗戏鼓甚至处市”至末,写目前景物及千古兴亡之思。这首词艺术技巧很高,全词化用刘禹锡咏金陵之《石头城》和《乌衣巷》两首诗,但又浑然天成。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历来评价很高。

金陵怀古 王硅 翻译
1个回答2022-07-10 08:20
Longing for the Past at Jinling
Memories of the Past at Jinling
Wang gui
《金陵怀古》 许浑 翻译
1个回答2023-03-16 05:32
简要分析首联中的“残”和“合”两个字的表现力。
有跨出勇敢的一步名人事例吗?
1个回答2024-06-24 12:05
1、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过昭关一夜白头,于吴国闹市吹箫行乞,最终辅佐吴王大败楚国,掘楚王坟墓鞭尸,可谓天下复仇第一。

2、张良为报韩仇,于博浪沙伏力士棰击秦始皇,失败后学黄石公兵法,辅佐刘邦灭秦破楚,为汉三杰之一。

3、韩信少年贫寒,受胯下之辱,漂母之恩。入项羽军只为小吏,改投刘邦为大将,辅佐刘邦破楚,为汉三杰之一。

4、刘邦,著名蟑螂命,多次被项羽大败,老父妻儿均不能保。屡败屡起,终于垓下一战而定天下,开创汉朝,至今国人仍称汉。
有关顽强不息的人物故事一个人
1个回答2024-06-24 12:02

就说近代史,抗日战争之衡阳保卫战。衡阳保卫战守军中央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就是这个军的代表人物。方先觉的顽强相信看过近代史都知道,一个军不到3万对抗日军4个师团又一个支队(一个旅团加一个联队,共1万1千人左右)日军4个师团都是甲级师团都属于第11军关管辖。甲级师团有近2.8万,满员是最多可大3,5万,因为战争不断消耗所以只能按照2.8万算。合起来就近13万人打3万,整整打47天。最后第10军因为弹尽粮绝,不想全部被无辜猎杀,方先觉军长采取日军建议和平投降,要求只是投降,并要得到应有的照顾。为什么说他顽强,众所周知,日军在中国6个军而中国有120个军,20 对1个还是打不过,为什么到了后期10军一个军3万可以打对方一个军即11军,这里值得研究,不能不排除守军之顽强。日军本身战力一直在下降,反之中国部队一直在不断提高,原因之一。其二就是衡阳的地形。其三就是外围,中国部队不停增援,第11军除了第6 第三第33 第106是后来补上的 可以直接对衡阳发动攻击,其它一个机动师团衡阳支队只是在不停的阻击。也就成了 10万对3万,打48天震惊世界。方先觉一战镇世界。其顽强不可估量,其下指挥官,士兵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