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全文

孟子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1个回答2023-09-24 18:5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③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 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稿段局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键让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燃运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作品出处
1个回答2024-02-18 18:19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的名言恻隐之心
1个回答2024-03-12 05:13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虽然原文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但也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
建议:若是文言文默写的话就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若其它则均可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
1个回答2024-03-09 01:49

B

说说对孟子《恻隐之心》的看法和观点
1个回答2024-03-17 09:39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德性上来说,人皆有此心。对恻隐之心的有无问题已经无可争论,人,至于是作为一个人来讲,就肯定是有恻隐之心的,但是恻隐之心存在一个隐显的问题,有隐显,就是表现不表现的问题,表现则显,不表现则隐,隐不代表无。而对于恻隐之心的表现与不表现,是靠经验教育的引发,而外在的经验条件,就来自于我们所生活的外在社会环境。
恻隐之心乃是道德本性,作为实践的先天根据来讲的,也就是为内在固有的,将这种本心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恻隐之心显出来的,其心即是此本心之流行。而不表现此心,即隐此恻隐之心者,则是私欲之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迷茫的混沌状态。
恻隐之心,是仁之端,不是任何人创造的,是定然无疑的。人的良知作为天地万物之本,同时也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意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打一字。
1个回答2023-02-24 14:05
恻隐之心,即恻隐去心,剩下:则
人皆有之,加:人
合起来为谜底:侧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打一字
1个回答2023-03-08 16:51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打一字,谜底是:侧。
解释:恻隐之心,是则(恻隐去心),则+人字旁=侧。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翻译
2个回答2022-09-27 23:01
对弱者,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同情、怜悯和关怀的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对恶人恶事,我们都有羞愧的心,这样的心理,是人人都有的。谦让的心理,也是人人都有的。分辨是非对错的心也是人人都有的。恻隐之心,表现了一个人的仁慈。羞恶之心,表现了一个人的大义。恭敬之心,表达了一个人的礼仪。是非之心,表达了一个人的理智和智慧。仁义之心,不是外物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是我思考出来的,所以说,朝着这些去努力,我就会有,如果不在乎,不去思考这些,那么就没有了。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1个回答2023-01-11 03:11
孟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故有之也,弗思矣。”(《孟子·告子上》) 意思是说人的性情确实是天生就善良的,每个人都有这种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是非心,这些表现为仁义礼智四端,他们都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人本身所固有的,至于有人会变得不善,则不是天性的过错,而是环境的影响。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3个回答2023-01-28 23:24
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 礼;是非心属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