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傣族自治州儿歌

想知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曼倒村 在哪?
1个回答2024-02-13 12:57

11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曼倒村。曼倒村隶属于勐龙镇曼兵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镇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镇15公里。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710米,年平均气温21.4℃,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宜种植香蕉、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177亩,其中人均耕地0.57亩;有林地650亩。全村有农户62户,有乡村人口313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人,劳动力26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1.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橡胶为主。


西双版纳傣族语言
1个回答2024-03-04 20:09
傣语日常用语1000句?常用傣语 汉语对照

多哩—漂亮

少多哩—漂亮的姑娘

冒多哩—漂亮的小伙子

波涛—外公(老头子、老爷子) 依布—爷爷

咪涛—老太太(外婆)

依雅—奶奶

岩龙(艾龙)——大哥(哥哥) 农宰—弟弟

农英—妹妹

比英—姐姐

比宰—哥哥

比喃—大姐

艾冒—小伙子(德宏傣族叫卜冒) 依少—小姑娘(德宏傣族叫卜少) 咪—母亲

波—父亲

咪竜(LONG)—大妈(伯母) 波竜—大爹(伯伯)

艾纳—舅舅波熬—叔叔

比摆—嫂子

比黑—姐夫

沙哇刹里—表示欢迎(祝福、问候) 多召里(叔早利)—你好

软里金弯—好吃好在(生活美满) 金竜—吃饭

金南—喝水

毫软—早餐

毫海—中餐

毫良—晚餐

暖拉—睡觉

仁哈夏叫党来•嘛要锣婆段•西双版纳——欢迎各位游客到西双版纳来

书嘛—对不起

湾多召如里金湾—祝您吉祥如意 乘憨—再见

银里—谢谢

活哦挡来嘎拜嘛锣沙摸里—祝大家一路平安

西双版纳傣语 小教材

1.称谓

1/16页
你—【mâng】孟

我—【Gu】姑 【Gao】高 【Aǐ】艾 【Huǎi】怀

他—【Màn】曼【 Do dan】多丹

她—【Màn】 曼

它—【Màn】 曼

我们—【Hào】浩

你们—【Su】苏【Su dan】苏丹

它们 他们 她们—【Khao】蒿

父亲 爸爸—【Bo】波

母亲 妈妈—【Mie】 咩

哥哥—【Bi jài】 比在

弟弟—【Nîng jai】侬在

姐姐—【Bi yìng】比映

妹妹—【Nïng yìng】侬映

祖母—【Ie ya】依呀

外婆—【Mie tào】咩套

外公—【Bo tào】 波套

祖父—【Ie bú】依布

小姐—【Nàng sao】喃少

小妹—【Nîng sao】侬少

女士—【Yìng sao】映少

先生—【Lïng bo】龙波【Bo long】波龙

2/16页
年轻人—【Gǜn nïm】棍弄

老师—【Kǜ suan】库酸【A zan】阿占

小孩—【lùng úan】鲁丸

儿子—【lùng jài】鲁在

女儿—【lung yìng】鲁映

同学—【Gǜa dàng nàng hân】国荡囊恨

室友—【 Gǜa dàng hîm hǔang】国荡红慌

伯母—【Mie bǎ】咩耙【Ie mie】依咩

姑姑—【Ie nà】依娜

阿姨—【Ie a】依啊

婶婶—【A bài】啊拜

舅母—【Nà bài】娜拜

伯伯—【Bo lïng】波龙

叔叔—【Aǐ ao】艾凹

舅舅—【Aǐ nà】艾娜

姑父—【Ao kei】凹黑

老公—【Po】婆【Bo su】波苏『用于夫妻之间的称呼』

老婆—【Mìe】咩 【Mìe su】咩苏『用于夫妻之间的称呼』

表(哥弟姐妹)—【 Lïng bi Lïng Nïng】鲁比鲁弄

孙子—【Lan jài】兰在

孙女—【Lan yìng】兰映

侄子—【 Lan jài】兰在

3/16页
侄女—【 Lan yìng】兰映

女婿—【Lïng kei】 鲁黑

媳妇—【Lïng bài】鲁拜

父母(家长)—【Bo mie】波咩【zào hân】召恨

男孩—【Aǐjài】艾在 【 Aǐ báo】艾帽

女孩- 【Ie sao】依少【 Yìng sao】映少【 Nàng sao】喃少

男朋友—【Máo】帽

女朋友—【Sao】少

傻瓜?笨蛋—【Aǐ bǎi】矮摆【 Aǐ gyao】矮孬 【Aǐ bǎi ho lïng】矮摆活龙

大力士—【Aǐ Hìang lïng】艾恒龙

哥哥?大哥—【Aǐ lïng】爱龙

亲爱的—【Gǜn hàng】棍航

男子汉、大丈夫—【Aǐ gǜa jài】爱国仔

2?数字

1—【Neng】能

2—【Suang】双

3—【Sam】三

4—【Xí】习

5—【Hǎ】哈

6—【Hîng】哄

7—【J en】节

8—【Bíe】别

4/16页
9—【Gǎo】稿

10—【Xím】西

11—【Xím yíe】西一

12—【Xím suang】西双

13—【Xím sam】西三

14—【Xím xí】西习

15—【Xím hǎ】西哈

16—【Xím hǒng】西哄

17—【Xím jen】西节

18—【Xím bíe】西别

19—【Xím gǎo】西稿

20—【Sào】绍

21—【Sào yíe】绍一

22—【Sào suang】绍双

30—【Sam xím】三西

31—【Sam xím yíe】 三西一

32—【Sam xím suang】三西双

33—【Sam xím sam】 三西三

40—【Xí xím】 习西

41—【Xí xím yíe】习西一

50—【Hǎ xím】哈西

60—【Hǒng xím】哄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著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4-17 03:56

冯顺祖龚全国金小凤卞章戛李根源万小散毛相邵梅罕哏德全艾芜

云南 西双版纳 傣族 歌曲 音乐 求助
1个回答2022-09-18 15:36
到景洪市民族中学吧。
西双版纳的傣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9-22 11:00
著名的:泼水节
傣族历史名人介绍,傣族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3 02:06

傣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族源来自中国古代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群。

傣族有龙舟比赛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民间歌曲 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傣剧《娥并与桑洛》, 舞剧及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舞蹈音乐《孔雀舞》、 《小卜少》、《追鱼》、《送粮路上》,歌曲《有一个 美丽的地方》、《西双版纳,我的家乡》等。

:

更多:

傣族的舞蹈比起音乐来,更为丰富多彩,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刀舞、蜡条舞、长甲舞等,巳为人们所熟知。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

傣族历史名人介绍,傣族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6-16 12:35
岩龙烈士
岩龙(1960--1979),傣族。战斗英雄。云南景洪人。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他摸到距越军不到百米处,突然射击,孤身奋战四小时,击毙越军二十余人。后在搜索残敌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部队党委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称号。
傣族舞蹈的傣族简介
1个回答2024-03-04 20:38

傣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并散居于临沧、澜沧、新平、元江、金平、华坪、大姚、禄劝等30多个县。

傣族舞蹈的傣族简介
1个回答2024-04-17 09:33
傣族民间舞蹈保持着古代乐舞遗风,有即兴表演的自娱性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鼓是最重要的伴奏乐器,根据鼓手敲鼓的轻重、缓急来拍打出不同的节奏,使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更为浓郁。傣族天气潮湿炎热,属于亚热带的气候,人们喜静不喜动。因此舞蹈节拍多为2/4拍,节奏连续不断,动作平缓平稳,节奏多有重复且有规律性,跳跃性的动作非常少甚至没有,有一些佛教文化的因素存在。傣族喜欢水,爱干净,用来表现出水的延展性,膝部平稳均匀的伸缩,小幅度的颤动,表现出平缓的律动,舞者温柔秀美。“一顺边”与“三道弯”的造型对为横线式或向后方。傣族人民十分喜欢孔雀的华丽和柔美,这也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傣族舞蹈具有优美、朴实、灵活、矫健、感情内在含蓄的特点。傣族舞蹈主要以膝部柔美的起伏及身体和手臂形成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灵敏运用,加上提起、收腹、提胸和头部的巧妙配合使其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傣族民间音乐和旋律比较平稳、优美恬静,有较强的律动感。
(三)作品表演欣赏
1.《孔雀舞》
《孔雀舞》首演于1957年,依照傣族民间的孔雀舞改编而成,为女子群舞,曾经于1957年荣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编导是金明,首演团体是中央歌舞团。
在傣族地区,传统的民间孔雀舞是由男子来表演的,他们的身上要挎着孔雀尾羽和翅膀的道具架来进行表演。但在这部作品中,均由女子表演。为了最好的表现出舞蹈的艺术性,关注人物的情感表露,舞蹈把原有的笨重道具去除了,把演员脸上的面具摘下,对傣族民间一些其他的舞蹈中的动作姿态以及中国古典舞的手势和一些动作将它们与原本孔雀舞的旋律动作相融合。与此同时,根据观察孔雀的开屏饮水洗澡飞跃等画面的变化,通过学习将其转换为女子群舞的表现力和张力,进而加强舞蹈的魅力,这表现出来傣族人民快乐幸福的美满生活以及对于和平的神往。
2.《水》
《水》这个作品首演于1980年大连,该作品充分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的特点。该舞蹈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编导、服装设计两个一等奖,演员获优秀表演奖。编导杨桂珍,首演者是著名舞蹈家刀美兰。
傣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为我国西双版纳等地区,那里山清水秀,气候适中,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傣族的舞蹈柔中带刚,别具一格还有很强的雕塑感。编导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融入到作品《水》中,素材很平凡以傣族少女平时生活里的泼水,挽髻,汲水等主,深入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人爱水,水近人的亲密关系。
舞蹈的结构清晰明了,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汲水洗发和归去,洗发这一部分是舞蹈的重点。
第一部分:夕阳的余晖下照着以为身着红背心,湖绿色长裙的傣族姑娘,她手持水罐姿态婀娜的向水边走去。在不起波澜的水面上她看到了美丽的自己,心中升起无尽欣喜。姑娘忽而踩着高雅的孔雀步,忽而做出“三道弯”的造型,将少女的清纯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洗发又可以分为七个过程:解洗甩晒抖理挽。姑娘背披长发,微微倾身用细细的水流将发丝洗的发光,也将一天的疲惫与劳累尽数冲刷。与此同时,在洗发的表演过程中,点名了水流和夕阳的方位,体现了舞蹈造型美的同时还与生活逻辑相符。紧接着姑娘欢快的跳着傣族舞,空气中都充斥着傣族少女的活泼气息,更能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此时的伴奏音乐也越来越欢快,姑娘于溪边坐下,双脚浸于水面拍打出水花,后来干脆一跃而下,与鱼共舞。微风缓缓吹来,姑娘轻轻擦拭着晾干的头发,然后一遍快速的旋转头发,一遍将长发挽起做髻,将挽发的动作融入舞蹈中,也是一种对基础的突破,极具新意。
第三部分: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姑娘拾起瓦罐,踩着轻盈的步伐,伴随这晚霞走上归途。
这部作品为女子独舞,极具傣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编导以表现出傣族少女和大自然的情为主,引导出傣族热爱水,勤于用水的民族态度,也是对滋润万千事物的水的歌颂,赞扬其为傣族人民带来了美好生活。这段舞蹈灵动纯真,有些婉约细腻的安静美,表现出来傣族舞蹈中轻盈灵动的舞步以及“三道弯”的独特造型,也体现了傣族的民族风情。将傣族少女活泼灵动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中的纱巾使用的也非常精妙,白色的纱巾也进一步表现出来傣族人民对水的崇敬。在傣族,水象征着吉祥安定,水是人们最美好的祝愿,纱巾在舞蹈时轻柔的晃动,仿佛起了涟漪的江水。编导者于学习民间舞蹈元素时,从律入手而非行,表现出来傣族民间舞蹈独有的律动韵味,使作品优美又不失含蓄的表现出了清新自然的形象。傣族舞蹈学家刀美兰作为表演者更是以其质朴柔美的风格以及娴熟的技巧把傣族少女活泼可爱的风姿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她饱含生活气息的演出也深深的牵扯着观众的心。
3.《雀之灵》
《雀之灵》1986年由杨丽萍编导并在北京首演,1986年该作品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和表演一等奖,音乐三等奖;1994年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
杨丽萍的名字因孔雀舞而家喻户晓,她的舞蹈是有感而发,心灵的回归,跳自己的舞蹈,展示自然,展示生命,用生命跳舞。她把对自然的爱、对美的追求都体现在舞蹈的创作里。
洁白的孔雀于晨曦中飞过,轻踩露珠,煽动翅膀,迎风起舞。它舒展开镶嵌着金色羽毛的尾部,用舞蹈来表现出对和平幸福的渴求。它有时安静的站立,有时又舒展身姿。在初生太阳的下映出它美丽的倩影,高贵、单纯又包含生命力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作者在傣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旋律上又进行了发展创新,通过针对孔雀灵动本性的主要描写,表现出傣族人民对于和平幸福生活的神往。杨丽萍对手臂、肩膀、头部等的动作充分运用,形成了宁静幽深的氛围,突出了孔雀的生命活力。舞蹈深邃的诗情画意,具有极为强烈的艺术魅力。
该作品不是简单地再现傣族舞蹈语汇,而是在其动律上注入现代意识,大胆发掘,创造出更加挺拔、舒展、奔放的舞蹈语汇。创造性地发挥了手的表现力,将食指与拇指的顶端轻轻捏住使其吻合,中指小指和无名指自然的翘起,营造出一种直观的形象,用手臂:肩部、腰部等部位来有层次感的跟着节奏摆动,来体现孔雀的灵敏和轻巧,完美的表现出来舞蹈的魅力和内在美。在舞蹈的构造上脱离了民族舞的常用再现生活的模式,不单按照孔雀的生活规律和表现形态,而是牢牢把握情字,让观众能够通过看舞蹈体会到编剧是用心来编舞的。在造型上要好好利用舞蹈动作的对比还有身体的平衡,左右侧的对程度,节奏也要做到快速转换,从而构建出一种流畅却又有型的造型美。杨丽萍在表演中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与舞蹈融为一体。在舞台上,她不仅仅是孔雀,还是傣族少女,更是她心灵上的形象具化。她用心去塑造出的圣洁灵动的形象有者迷人的艺术魅力。
这个作品从1986年首演至今观者无不为之陶醉,每看一次都会被作品透射出来的深邃的诗情画意所打动,无论是动作本身还是舞者杨丽萍本人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杨丽萍曾经说过她的生命需要舞蹈,她的生命要用舞蹈表现出来,她用心来跳舞,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追思。“雀之灵”也就是杨丽萍自身队于生命的感悟和追思,正因为她对舞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忘我的舞蹈境界才使得她的舞蹈能久久存活。杨丽萍把自己融进了正翩然起舞的孔雀中,此时的她好似一个精灵,充斥着生命的活力和张扬。
《雀之灵》犹如一个蓝色的梦境,一个无限纯净的世界,在那个神秘的境地,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傣族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01 20:42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主要分布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西双版纳境内有景洪坝、勐海坝、勐遮坝、勐笼坝、勐罕坝等,德宏境内有勐焕坝(芒市)、勐那坝(盈江)、勐卯坝(瑞丽)、勐底坝(梁河)勐婉坝(陇川)等。
  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骆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掸)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阿萨”。
  民族历史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史籍《史记· 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就有傣族的历史记载,皆称傣族为“滇越”,《后汉书·和帝本纪》等数称傣族先民为“掸”或“擅”。魏晋时期,称傣族为“僚”、“鸠僚”、“越”、“濮”;到了唐宋时期,傣族被称为“金齿”、“黑齿”、“膝齿”、“绣面”、“绣脚”、“白衣”等;元明清时期,都称傣族为“白夷”、“百夷”、“伯夷”、“摆夷”等。
  以上称为都是他称,傣族自称都是“傣”,至于各地傣族自称又有所差别。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