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母语环境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环境,曾三次搬家,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
1个回答2024-01-29 15:26

孟母三迁啊,是一个十分重视孩子成长教育的母亲,也是一个很具智慧的母亲。

有个故事说一个母亲为了儿子有个好的环境学习,搬了三次家,这个故事是哪个典故呢?
1个回答2024-02-18 06:22
孟母三迁.说是孟子的母亲搬了三次家是为了给孟子更好的学习环境.
古时候,母亲为儿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是什么名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19:01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有关孟母重视孟子成长环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22:51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编辑本段]2、买肉啖子

原文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编辑本段]3、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
古时候,母亲为儿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是什么名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05:07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从小在父母争吵的环境中长大
1个回答2024-01-30 15:11
不好影响肯定是不可估量的:不信任人,粗暴,野蛮,冷漠无情,性格偏执.但你不可以把此延续,因为毕竟这种现象是少数的,你要学会与人沟通,你要看人性好的一面.比如我有一个熟人:他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他的爸是开旅游车的,有一天早上他爸要出车了,她跑到车前拦着车子破口大骂,车上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劝阻,结果呢?那天出了车祸:全车的人都死了,你说这种影响对他大不大.那时他才十二岁,而今他已是三十多岁,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奋斗,对他的妈妈还是那么孝敬,对他的妹妹付出了很多很多.对他的老婆孩子那么好,因为他知道:他和妹妹包括妈妈过得都不幸福,所以他不能让他们以后也不幸福,便竭尽全力对他们好.你为什么不能效仿一下呢?多一些宽容,对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多看人间好的一面.放开心怀!对婚姻更不能恐惧,用你的真心真情好好经营.
从小在父母吵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1-26 10:07
大量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孩子会渐渐有奇怪的心理。其实孩子是很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的。脾气暴躁等情况其实也是很正常。父母吵架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抑我相信是绝对比父母想象中的大的。
但是呢,也有很多的孩子,坚强的...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那么我希望,减少争吵,好好的想一想,为什么会和另一半争吵,有时候,事情是很容易解决的,如果是什么大问题,这种家事我也不好干涉。
如果你是个孩子,那么,我希望你可以坚强,父母爱你的心是绝对不会变的,其实说太多也没什么用...加油
古代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几次搬迁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1 03:09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古代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几次搬迁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7:27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父母用家庭环境来教育孩子,到底对吗?
1个回答2024-03-06 16:50

你好,俗话说得好,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从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的父母。在孩子心智还不健全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做事的模板,父母就是孩子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那把钥匙。孩子会仿照父母的样子去做一些事情。所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有特别重要的影响。父母从小就要对孩子有管束和教育作用,这样才能约束他更好的成长。所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孩子比作种子,那父母就是哺育种子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以下,我总结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养成不挑食,不贪睡的良好生活习惯。每天要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过分沉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挑食,要学会珍惜粮食。还可以培养一些孩子的兴趣爱好如:古筝,画画,下棋等。这些爱好会让他以后脱颖而出。



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价值观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这会决定他以后的很多发展。比如,未来的人际交往,未来的为人处世。先做人,后做事。还一定要教育孩子具有良好的金钱观。好的金钱观会让孩子长大之后不沉溺于花天酒地的世界中。

三,有好的脾气
。家长应该管教孩子的小脾气不应该让他太过任性,与人相处要学会包容忍让。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祝你好运。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