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旷传奇云

苏轼的清旷词有哪些?
2个回答2023-07-25 03:4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定风波·莫衫碧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蝶恋花·春景》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或巧举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宽辩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为什么苏轼是旷世奇才
1个回答2022-12-09 07:17
隐士都是旷世奇才呗,每天看着湖光月景,就有灵感了
表现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4-29 13:59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潇洒的词人本来就生性豁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的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

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挽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略”的恶星天狼!

笔力恣肆的射猎之景,引出思出千载的豪迈心志,真有东坡自许的“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之壮声雄调。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苏轼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豁达乐观地处世态度充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窗前,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悼念他死去的妻子而作的。苏轼的妻子王弗死后十年,有一次他在梦中与亡妻相会,醒后写下了这首词。所以,词一开始就点明十年来两人生死阻隔。首先,词人通过两个假设的情景写极度的思念。第一个设想是,想和千里之外的孤坟中的亡妻,共同诉说死别后的悲凉,这是不可能的愿望,却显出了词人的一片痴心;第二个是进一步的设想,纵然有一天与亡妻相见,也应该互不认识了吧?因为这些年来,自己奔波官场,历经沧桑,以致灰尘满面,头发斑白,已不是过去的我了!

紧接着上半阕表达的情感,在词的下半阕中,词人则紧扣题意,围绕“梦”展开描写。词人终于在梦中回到了家乡,并在梦中见到了十年来日夜思念的妻子。他看见妻子正坐在小窗前,梳理着满头秀发。词人只选取了妻子生前极平常的一个生活细节,而“梳妆”,正是他记忆深刻、永难忘怀的情形,抒情十分真切动人。而此时梦中相逢了,却又对面不能言,只有泪千行。虚实相生,情境真实,的确是千回百转,无声胜有声。

在词的最后,写梦后之情,幽冷的明月,照着埋葬亡妻的长满短松树的山冈,这正是令词人最为悲痛的时候。全词以写景结束,既显得情意悠长,又照应了前面的“孤坟”,造成回环反复的抒情结构。

这首词典型地反映出在苏轼旷达乐观的大丈夫气概的后面, 也隐藏着儿女情长的温柔的另一面。真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苏轼也是心情中人啊!
地旷人稀的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8 09:04
意思是:空而宽阔。

地旷人稀,汉语成语,拼音是dìkuàngrénxī,意思是地方大,人烟稀少。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示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离此十五里之地,叫做介山,地旷人稀,都是绿林中好汉出没之处。
哪部小说的作者是苏流云
1个回答2023-05-01 00:00
《倩男幽魂》by流云
旷世奇才的旷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17 21:21
旷世奇才:
1.旷:宽广、广大
2.世:世界
3.奇:极其聪慧
4.才:人才
总的来说,“旷世奇才”的意思就是在广阔的世界上的一个极其聪慧的人才。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慧,非常出众。
蓝天白云——心旷神怡
1个回答2023-08-11 11:45
    登上阳台,观看四景,天蓝蓝,白云飘,天空无限美!

    皑知袜皑的白云,一层层、吵樱一卷卷、一片片,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白得似棉花,白得像羊毛,白得让人欲看不罢。

    蓝蓝的天,蓝的透彻,蓝的喜人,蓝原来在天空中可以真正意义上体现的搭碰激淋漓尽致。

   

    蓝天白云,望天看云,心情无限舒畅!
王国维为什么称苏东坡之词为“旷”
1个回答2022-10-12 15:58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旷者,空阔而开朗也。苏轼作为宋代豪放词的首倡者和开宗立派的宗师,其词之旷远,之磅礴,如金石之声,为百家之绝。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大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因此,王国维“东坡之词旷”的评价,真是一字中的,十分精准。
苏东坡 旷达乐观事迹
1个回答2023-07-23 04:00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难道这句还不够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