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生态课堂作业

学生上课状态与课堂表现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9 02:13

学生上课状态与课堂表现是如下:

1、爱玩东西型

喜欢带东西到学校,手里喜欢玩东西,经常被老师没收,一旦手里什么都没有了,自己都能变出点东西玩,这类孩子家长的做法就是尽量给他不带额外的东西,包括准备的学习用品也尽量要简单的,不要带什么装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多注意是不是家里也有类似的弊端,孩子可以玩的小物件太多。

2、思想游离型

看着孩子一直在听,可是眼神游离,不知道去想什么事情去了,经常需要老师的提醒,所以有时候我们讲老师要眼光六路耳听八方,这样的孩子不见得没有学会,但是长期以来这种习惯会有可能造成专注力下降,通常这类孩子都不大当众表达自己,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励。

3、情绪失控型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从而让自己的情绪瞬间改变,本来高高兴兴的上着课,突然因为同伴的因素,团队的因素,有时甚至想起了自己在家里的某些事情就情绪受到影响,没有心思继续上课,练习题也不做,书也不读。

这样的孩子生活中也是非常敏感,情绪化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注意孩子的情绪管理,而且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关心,多和他们交流,让他们产生依赖感信任感安全感特别的重要。

4、 沉默不语型

不管老师如何调动,孩子就是不喜欢发言,不见得真的不会,而是害羞,有的是过于追求完美,没把握的干脆不说,有的是不管会不会就是不说,这类孩子通常都比较乖巧,成绩也都不错,生活中多注意培养孩子自信,让他们用语表达,老师的鼓励就显得很重要。

什么是生态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它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何特点
1个回答2022-12-17 14:40
生态课堂:是完全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特征:课堂能努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学”、 “好动”、“娱乐” 、“好胜”、“成功”、 “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引起学生产生相应情感,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每一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孩子在课堂上听课状态不认真
1个回答2024-01-29 04:13
您好,考虑多动症情况,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学习困难等,建议到医院儿保科就诊,注意力测试,服用利他林控制症状,注意力训练。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1个回答2024-02-07 07:43
展开全部 构建小数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占据学生大量思考与活动时间和忽视学生自主发展的僵化模式,真正落实学生课堂
生态课堂,让学生从此爱上课堂
1个回答2023-11-25 09:24
       一直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最自然,最顺畅,最愉悦,进而最高效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也不断地尝试,总结,反思,再尝试,努力让自己的课堂自然而流畅,和谐而愉悦,扎实而高效。

一直想给这种理想课堂起一个名字,自然大课堂?虽然最能表达本意,但也会有歧义,且不够雅致,要不就且称为生态课堂吧(虽亦有雷同),这倒是一个时髦的词。试想,一堂轻松自然,不着设计痕迹的课堂是何等生态啊!

如何打造自己的生态课堂呢?我想需要以下几点努力。

一、老师要亲和。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面色语气颇冷的老师,我常常把这叫做“公事公办”。设若授课老师一整堂课都没有一丝笑容,看似尽职尽责,专心传授,但在这样冷冷的情绪下,学生的接受度要大大降低。谁会喜欢一个冷若冰霜的人呢?课堂上老师是不需要端着的,而应该是一位可以促膝相谈的老友,抑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和颜悦色,容纳种种,可以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探讨。

二、老师要热情。

一堂课的情绪基调来自老师,课堂上的老师应该永远充满热情,阳光而热烈,是课堂情绪的调动者,鼓动者。一名教师在学生眼里应该永远是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很多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了条理,注重了稳重,也许是生怕漏掉了某个环节,而让课堂毫无激情,毫无生气,毫无温度。

三、师生要融合。

课堂上,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学生不是低低在下。而是像《世说新语﹒咏雪》里的谢太傅和侄辈们一样,不管窗外风雪飘摇,室内其乐融融,讲经论义。师生一起学习,一同探究,相互交融在一起。老师和学生的思维重合度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提高。也许一开始教师是有些主动的,有些引导性的,但在老师的逐步启发下,学生越来越进入,慢慢地就由教与学转为共同探讨了。那么,这一堂课师生的精神是畅快的,理解是深刻的,学习是高效的。

四、师文要合一。

听过很多课,教师对文本不熟悉,教师游离在教材之外,没有自己的见解,照本宣科。外在表现在不断地低头看文本,看教案,还在背诵教材的注解,说一些言不由衷、前后不搭的话。课堂上自然不自信,不敢逾越文本一毫,不敢宕开一撇,只能在文字表面游走,不能整合教材,不能突出重点,一篇文章的分析又拖拉又没重点。这样的课自然索然无味,学生自然恹恹欲睡。

比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节选的片段较长,能认真读下来的学生都不多,如果老师也从前往后的梳理情节,那就会累死人,学生还会一头雾水。但如果抓住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两个重点,抓住鸭群、芦苇荡、暴风雨的象征意义,学生就把握了重点,理解了主题,理解了杜小康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与坚强的。一切水到渠成,皆不突兀与晦涩。

五、课件要为辅。

随着教学辅助手段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本是起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但却在很多课堂上成为老师的累赘,老师不得不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地照顾它。甚至被它牵着鼻子走,让本是起承转合的教学思路变得断断续续。比如现代文阅读,前后衔接紧密,层层铺陈,步步深入。学生的认知也将随着老师的引导由浅入深,而很多课件就是斩断思绪的刀。所以课件制作要精,要紧扣重难点,恰到好处。课件只能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该舍弃时就舍弃,绝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奴役了师生。

六、细节要专注。

课堂设计追求本真与自然,努力不让自己的课堂出现一丝难堪和不自然。要细心揣摩每一个环节,做到最自然和最好的效果。如有老师讲授《愚公移山》,导入时播放了音频歌曲,播放歌曲期间,学生目光无处,老师略显尴尬。如果把导入的歌曲音频换成视频就会更好,气势恢宏的音乐加上大气磅礴的画面更能把学生带入情境。

课堂不是枯燥的代名词,课堂应是一个充满阳光和美的地方,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艺术精品。每一堂课都不可复制,每一堂课都会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增添一片绿叶。只要我们倾心钻研,耐心磨练,就能。
生态课堂是谁提出的
1个回答2022-09-28 16:06

叶澜老师。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简介

1.改变观念

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专题会议和学习理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涵养,提高教师对生态课堂理念的认识。

2.转变教案的设计思路

教案设计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传统的教案设计基本依据课本从头讲到尾,贯穿始终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参与的练习较少。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决不能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同时了解学情,认知备课,设计学案。让学案、探究、谈论等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全程参与。

阿倍朵的“熊妈妈自然态育儿课堂”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15:22

阿倍朵开始的熊妈妈自然态鱼儿课堂主要指转们宣扬自然态育儿的理念,主要内容有“母乳喂养”和“自然生产”。

拿什么调动学生 名师生态课堂的情绪管理 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2 17:28
我个人认为:要写好读后感,最首要的需要他读懂文章的意义,其次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相关的感受。读后感重在感,要使感想真实、有价值,就一定要感得情真意切,当然要合乎所读文章价值取向。总之,孩子由文章想到的内容,都是读后的感想,多少一点,深刻不深刻的差距。
家长进课堂讲什么 家长课堂之教子有方 小学家长进课堂教案
1个回答2024-02-20 20:16
有效的随机教育常常是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或综合体现。它虽然不像专门的教育活动那样历时较久、层层展开,但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强化和内化起到不可或缺的、欲专门的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的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幼儿,这样一定能在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