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礼仪的儿歌

文明礼仪伴我行剧本?
1个回答2024-02-18 05:27
亲子关系AB剧-A-



(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报,孩子放学回家用力敲门)



母亲:哟,儿子回来了?妈正给你炒菜呢!马上就好啊!(切菜状)



(孩子看也不看妈妈,径直进了自己的房间,把书包甩在地上,玩起了电脑。



电话响,母亲接电话)



母亲:噢,在呢,等一下啊!小宝,一个女孩找你,是谁啊?



孩子:管那么多干吗?烦不烦啊!(接电话,满脸欢喜地聊天)



(母亲一副无奈的神情,父亲收起报纸,向孩子气冲冲地走过去)



母亲(拦住父亲):算了,该吃饭了!别说他了!



(父亲压住火气坐到饭桌前,孩子放下电话也坐到了饭桌前,母亲给孩子端上饭来,孩子拿起筷子就吃,吃完了把筷子一放,躺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



父亲(怒不可遏):你现在怎么这么目无尊长啊?放学回来也不跟家长打招呼,吃饭就顾自己!吃完了就往那儿一躺,我们养你有什么用?



孩子(看也不看父亲):怎么了?我就这样!一天到晚就知道挑我的刺儿!



父亲:我……我没你这么不听话的儿子!你给我滚!(指着儿子)



孩子:行!走就走!(跑出)



母亲(欲拦住孩子):哎,小宝!



父亲:别拦他,让他走!(用手指着小宝跑走的方向)



-B-



(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孩子(进门):爸,妈,我回来了。



母亲:回来了?妈做饭呢,饿了吧!(切菜状)



孩子:不太饿,我帮您吧。



母亲:哎呀,不用了,去歇会儿吧!



孩子:妈,您就让我帮您干点活吧!



母亲:那你把这菜择了吧。(从厨房拿出一盆未择的菜)



孩子:哎!(端着菜来到客厅)



父亲:儿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啊?



孩子(一边择菜一边答到):还可以,上课听讲没问题,只是还要调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父亲:没关系,慢慢来,别累着自己。



孩子:嗯,我明白。



孩子(把菜送进厨房):妈,菜择好了。



母亲:好儿子!去等会儿,一会儿就开饭。



孩子(拿起书包,向自己的房间走去):爸,我去写作业了。



父亲(自言自语):孩子真是懂事了。



母亲(把饭菜端上来):开饭了,小宝,先吃饭吧。



孩子:来了!(给父母盛好饭,并把菜端上桌子)



(全家人一起高兴地吃着饭)
文明礼仪伴我行
1个回答2022-09-25 10:40
你急死管我什么事
文明礼仪伴我行诗歌(要自己写)
1个回答2022-09-15 20:17
真的是你自己写的?
关于“文明礼仪伴我成长”的童谣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27 16:19
你拍一,我拍一,道德规范记心里。 你拍二,我拍二,学习行动要一块。 你拍三,我拍三,礼貌用语记心间。 你拍四,我拍四,文明礼貌要牢记。 你拍五,我拍五,按照规则过马路。 你拍六,我拍六,尊师敬老还爱幼。 在校园里,我们做文明的学子! 在家庭中,我们做文明的孩子! 在社会上,我们做文明的使者!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1个回答2022-09-17 06:55
帮不到你。祝你成功
文明礼仪伴我行 怎么结合自身实际
1个回答2022-05-31 19:57
能在说清楚点吗
求图片:文明礼仪伴我行
1个回答2024-02-19 08:06

文明礼仪伴我行手抄报内容简单
1个回答2024-03-02 10:18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只要讲究礼仪,就会充满魅力,事情就会做得恰到好处。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就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合理的礼仪来待人接客。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生与人交往、谈吐的基本礼仪是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的人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叔叔”等,不直呼其姓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说“没关系”;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说“谢谢!”。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