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愕交响曲民歌儿歌

惊愕交响曲的地位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08 03:47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一起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惊愕交响曲是谁写的?
2个回答2022-04-29 20:12
海顿的交响曲。
当时有许多贵族附庸风雅而听交响乐,有些人听着听着甚至能在音乐厅里打起瞌睡。海顿为了嘲讽他们而作此曲,其中有一段很安静的旋律后紧接着给以最大力度的强奏,要将那些在现场打盹儿的人惊醒。故名曰《惊愕》。
惊愕交响曲的介绍
1个回答2022-06-15 19:32

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位,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是谁的作品
1个回答2023-10-20 05:02
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作品。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被称之为"交响乐之父",成就主要在于将交响乐固定塌穗成为四个乐章,并且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耳熟能详的《惊愕交响曲》就是其代表作。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粗盯于奥地利南部的劳罗,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团凳卜人。代表作有《狡猾的魔鬼》、《惊愕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惊愕交加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10 10:40
惊愕交加的意思是:惊讶和愕然这两种感情涌上心头的意思,也是这两种情绪叠加在一起的感觉表示极其惊讶的意思。
海顿写惊愕交响曲的目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5 20:57

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详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惊愕交响曲》的旋律有哪些特点?
1个回答2022-12-15 08:07

其中G大调第94交响曲又被称做《惊愕交响曲》,这个特殊的别号也有着一段可爱的来源呢。原来当时在伦敦演出的海顿,看到许多士绅名媛在慢板的第2乐章便昏昏欲睡,觉得这实在太不像样啦,于是便想了一个点子来捉弄他们。

第1乐章由舒缓的前奏引出主题,到后来呈现出欢乐跳跃的气氛,是交响曲标准的奏鸣曲式;到了第2乐章,海顿用一个平静优美的主题开始,将听众诱人一个十分适合打个小盹的气氛中,雍容的贵妇小姐们按照惯例打起瞌睡来,但这可中了海顿的圈套啦!因为在一个很安静的小结尾处,整个乐团突然爆出了很大声的和弦,并加上定音鼓猛烈的一槌!这可真吓坏了原本正神游梦乡的听众们,顿时空气中凝结了3秒钟的错愕气氛,从梦中惊醒的绅士小姐们纷纷四处张望,而海顿正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杰作窃笑不已呢。还好惊愕之后的音乐就正常多了,大家继续享受美妙的旋律,直到乐曲结束。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21 00:59

即《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交响曲》。作曲家海顿。

《惊愕交响曲》幼儿园小班教案
1个回答2023-12-11 06:47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惊愕交响曲》幼儿园小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惊愕交响曲》幼儿园小班教案1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2、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难点是: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表现享受音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开展过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有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小猫、小老鼠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并做简单的动作。

  小老鼠们,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随着音乐幼儿走进活动室,坐在座位上。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幼儿游戏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引发了兴趣,熟悉了乐曲的旋律,就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

  小老鼠们,你们开不开心啊?现在妈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音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听到特别响的声音时,教师做出吓一跳得感觉),刚才怎么回事啊?妈妈吓了一跳,你们有没有吓一跳啊,你们为什么也会吓一跳啊?妈妈听出了里面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你们有没有听出来啊?听出来的小老鼠告诉妈妈你听到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看看是不是跟妈妈一样的?(请幼儿说出音乐的不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觉)

  我的小老鼠真能干,听出了音乐里不一样的声音,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现在妈妈跟你们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和着音乐讲述故事)

  妈妈把故事讲完了,刚才音乐响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音乐轻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为什么妈妈会吓一跳呢?那吓一跳的时候是什么音乐啊?我吓了一跳,你有什么感觉?(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

  评析:本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解决活动中的重点。

  3、看图谱听音乐讲故事,让音乐与图谱提示的符号及故事情节线索建立联系。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我的小老鼠表现得真好,妈妈把去厨房的路都画下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是老鼠的脚印,我们看看这些小老鼠的脚印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想想刚才的音乐,看看这里的脚步,我看哪个小老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的。(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再次欣赏音乐)

  离大懒猫远时,走路重一点,脚印颜色深;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小老鼠走路特别轻,脚印颜色浅,跳舞的时候脚步特别轻快。

  幼儿听音乐,指图谱。

  这么多的脚印告诉我们去厨房的路,咱们也顺着小老鼠的脚印去找东西吃吧?但是妈妈有一个要求,看着这些脚印,一个脚印我们走一步,会不会啊?(教师指图谱幼儿学看,坐在座位上,用脚来踩出脚步,感受音乐的节奏。)

  幼儿听音乐模仿小老鼠走路。

  这么多小老鼠的脚印告诉了我们小老鼠在去厨房的路上是怎么走的,我们来学学小老鼠走路吧,但是要跟着音乐,一步一步有节奏的走,音乐响的时候我们可以走的响,音乐轻的时候我们要走的轻点。妈妈先请一个小老鼠来试试,再请别的小老鼠一起去找食物。(幼儿跟着音乐走路,进行1-2遍)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图谱理解乐曲内容,引导幼儿幼儿分辨乐曲第一段中的不同力度,并请幼儿加以表演,有效地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

  4、听音乐做游戏。

  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创编小老鼠在厨房吃、喝、跳舞的即兴舞蹈。

  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个游戏,叫猫和老鼠,请一位老师做猫,其他小朋友做老鼠,我们厨房悄悄的拿吃的东西,听到那个音乐的时候小猫要伸个懒腰,小老鼠要停止不动,等猫睡下了,我们继续出发,主人准备了很多吃的,拿到吃的之后,我们就拿在手上,悄悄地走回来。(游戏进行2-3遍)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即兴舞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的动作,并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活动结束。

  t:我们小老鼠真能干,没有吵醒小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回我们的家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懒猫》

  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想到厨房里偷吃东西,可去厨房的路上有一只大懒猫正在睡觉,这可怎么办呢?小老鼠想了想,于是就轻轻地轻轻地往厨房走去,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它走得更轻了,这时大懒猫突然伸了个懒腰,可把小老鼠吓了一大跳,大懒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着了,小老鼠这才轻轻的走到了厨房,来到厨房后她又吃又喝,吃饱喝足后还跳起了舞呢。

   三、活动后反思

  音乐欣赏,是一种有意识地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理解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这种理解既包括对乐曲情绪、也包括对乐曲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及乐曲结构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理解不仅有语言的表现,更有表情、肢体动作的表现。小班幼儿对音乐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虽然他们能对生动形象、节奏鲜明的乐曲有反应和感受,但并一定能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去引导孩子感知音乐的内在魅力。在享受的同时去分析、理解和表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个人经验与音乐偏好,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让幼儿尝试自主欣赏音乐呢?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策略:

  1、情境渲染策略:无论何种乐曲,都会表达某种情感或是描述某种场景。本次活动我便以《小老鼠和大懒猫》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教师带动的氛围中去感受、理解音乐。这里的情感感染既有前期环境的创设,也有教师语言、肢体的引导。

  2、尝试体验策略:教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描述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听赏,要让幼儿从聆听引发感受、做出表现,说说对音乐的感觉、想像,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表演等等。就是说除了听觉之外,还借助了动作、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本活动中教师出示了与音乐相应的图谱,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除了听觉之外,还借助了动作、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并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

  总之,小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比较单纯,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所吸引,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音乐欣赏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位之而生,在整个活动中都能保持好奇心,让他们始终处于充满期待的位置上。

《惊愕交响曲》幼儿园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能用轻松、愉快的动作来表现享受音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小猫、小老鼠的挂牌。

  2.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活动重难点:

  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老鼠们,瞧,小花猫在睡觉,我们趁着小花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会吧!

  二、倾听乐曲,学习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的回到家休息一下吧。你们做得真棒,小花猫都没被我们吵醒呢!”刚才我们听得好听的音乐叫“惊愕交响曲”。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吧。

  2.教师:“音乐听完了,小老鼠们,妈妈告诉你,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是《猫和老鼠》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

  3.教师:“故事讲完了,刚才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呀?谁来说说看?你们来学学看?

  4.教师:“哦,小老鼠走路有重重的,轻轻的。那你听到的音乐是不是也有重重的和轻轻的啊?我们再来听听看。(播放音乐段落)

  教师:“哦,原来音乐重的时候小老鼠走路脚步也是重重的,身体直直的,音乐轻的时候走路轻轻的,身体弯弯的。你们做得真棒。那让我们跟这音乐来一步一步走一走。(播放音乐段落)

  三、倾听乐曲,感受“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走回家休息一下。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这个音乐。听听看,除了刚才重和轻的音乐,还有什么特别的音乐。”

  2.教师:“刚才我这是怎么了?”

  3.教师:“那你吓一跳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4.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四、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个游戏,叫猫和老鼠。

  五、活动结束。

  教师:“小老鼠真能干,没有吵醒小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回我们的家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海顿《惊愕交响曲》创作目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5-13 05:37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详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一起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