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圣贤儿歌歌词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个回答2024-02-15 23:27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意思是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而且这个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相关名言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人穷有志气,人富有慈心;优秀在乐观,美丽在心间。——求前大师。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对青年的个人启示?
1个回答2022-12-24 05:14
励志而胜则胜 立志而贤则贤矣 就是说青年人励志的时候就要选好目标 你的目标定的远大 那你就能做大事 你的目标定的渺小 那你就只能平凡
啥叫圣人,啥叫贤人,圣人跟贤人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2-12-11 18:05
简单地说,圣人于己严,于人宽。贤人只是聪慧,但人品不一定好。
人非圣贤 “圣贤”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3-08-13 18:22

“圣贤”的意思是:圣人与贤人的合称,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人非圣贤

【解释】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谁能没有过失,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例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求全责备的话,天下哪有从不犯错的人?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孰能无过、白璧无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反义词】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扩展资料

1、人非圣贤的近义词

金无足赤

【解释】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出自】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示例】黄金没有成色十足的金子,白玉都会有一些微小的瑕疵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人非圣贤的反义词

完美无缺

【解释】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出自】杨沫《谈谈林道静的形象》:“她显得还很脆弱,还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人物。”

【示例】我们并不要求别人完美无缺,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缺点不要妨碍我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在古往的圣贤中,成就“立功立德立言”三全之人是谁?
1个回答2022-09-26 14:15
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这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指曾国藩。《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王阳明)者。
古代圣贤励志名句
1个回答2023-05-23 00:15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6、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

  7、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评资治通鉴语

  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引自《资治通鉴》〕

  1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干》

  1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4、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

  1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1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8、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

  1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三贤十圣的三贤
1个回答2024-05-04 22:43

贤谓贤善调和,即指修善根而制伏烦恼,使心调和的三种修行阶位。大小乘所说的三贤位有所不同。 指地前的菩萨位有三阶三十心之别。又称三十心。相对于“十圣”而言。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所述,三贤的菩萨制伏三界烦恼、粗业道、粗相续果,亦不起粗。该经又云(大正24·1016a)︰“修三贤法入圣人位。”
关于三贤三十心的名称,有多种说法。《菩萨璎珞本业经》以十位、十行、十回向为三贤;《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以十信十种性、十止性种性、十坚心道种性为三贤;《梵网经》卷上则以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为三贤。以上诸说虽有不同,但一般系依《璎珞经》及华严之说,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心为三贤。而相对于外凡,则称三贤为内凡。天台宗谈四教中之别教时,认为十信位伏界内之见思惑,十住位断界内之见思惑及界外上品之尘沙惑,十行位断中品之尘沙惑,十回向位则断下品之尘沙惑,并伏无明。 指植育顺解脱分之善根(即修有漏善根)三位,即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三位。此是七方便中的前三位;相对于四善根称为内凡,此三位则称外凡,又总此七位而称七贤。
(1)五停心观,谓相应修定者不同的根机,依五种禅定方便统一精神。
(2)别相念住,指个别观察身、受、心、法等四念住。
(3)总相念住,即总观四念住。
综言之,大小乘皆认为三贤乃指修行者中的凡夫位,是十圣等圣者位以前的阶位。

圣贤书是指哪些书
1个回答2024-01-26 11:48

圣贤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等。

圣贤书:古代圣贤写的书,主要指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今意:指理论、书本、教材。

“圣贤书”的出处:文天祥《自赞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里有原意的四书五经,也有新意,理论书本教材的意思,具体取哪种看前后文章所说的含义而定了。

圣贤书的当代价值

大清国废除科举,不再考这个了,四书五经才不算是教材,而且在之后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时间里都被嗤之以鼻,成了中国落后的替罪羊。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鲁迅先生教育年轻人要多读外国书,少读乃至不读中国书,四书五经基本上被踩到泥里去了,有点儿一文不值的感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末,到了二十一世纪,四书五经的身份又变了,虽然没有回到教材,也不对,教材里倒是有选编,不过很少。但是它们又成了中国文化经典,又抖起来了。社会上掀起读经热,三五岁的小孩,甭管懂不懂,也都捧着一本书,跟着似懂非懂的先生,好像很认真地朗诵。与此同时,对读经热和国学热的质疑也跟着就来了。

现在对于这些圣贤书的评价基本上走两个极端,捧的把它捧上天,真有回到大清之势;贬的拿起“五四”批判的武器,向着圣贤书掷出投枪,一个个全都是鲁迅的范儿。

形容圣贤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06:44
【超凡入圣】: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

【躬耕乐道】: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

【规贤矩圣】:指效法圣贤。

【见羹见墙】:后用以指对圣贤的思慕。

【酒圣诗豪】:指善于饮酒、作诗的圣贤雅士。

【乐道遗荣】: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

【离经辨志】: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明并日月】:并:齐。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明参日月】: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明齐日月】: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谁说的
1个回答2024-03-11 09:09
也许是朱子(朱熹)写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