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宋词三百首 | 采莲令(柳永)

2018-11-28 18:00:00学而思大语文20:40 5.8万
声音简介

王老师诗词赏读——在诗词中贴近历史,感悟人生。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学而思大语文的王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柳永的作品。大家可以把书翻到第46页。在46页上,我们又要接触新的词牌了,这个词牌叫做《采莲令》。注解①里也说明了这个词牌的相关情况。《采莲令》这个词牌是在宋代教坊曲里有记录。可以说,它也是皇家音乐用来日常娱乐的音乐的其中一个部分。目前为止,我们在宋词中看到的《采莲令》是非常少见的,所以注解里也说了此调为孤调,仅存柳永词一首;也就是说之前我们只在柳永这位大词人的词集中见过这个词牌。古往今来,填它的人是非常少见的,很冷僻。但说它是孤调,仅存柳永词一首,实际上也未见得特别准确;因为后来我们随着考证,不断地也在发现新的宋词作品。


采莲令
柳 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更新时间:每周一、周三18:00】
欢迎大家加入大语文微电台听众②群:419710885,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宋词之柳永

1.简而言之,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眼里,柳永是通俗歌手,他们是专业歌手,柳永唱的是小调,他们练的是美声,所以才这么说的。当然,即便是苏轼,也不能说柳永的词不好,只能说柳永的调调有点俗,可是谁让老百姓认可人家呢? 2.慢词并非柳永所创,只是到了柳永才得以发扬光大。柳永大量创作慢词,将慢词中的铺叙手法普遍运用于词的创作之中,使得宋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环境描写更加逼真,同时也更能符合宋词发展的需要。 3.柳永大胆革新了词的表现方式。他运用俚俗语言表现市民情调和民间社会的万种风情,极大的丰富了宋词的表现范围。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其中就有秦观、周邦彦等重量级大腕。

宋代词人柳永的词

柳永的 鹤冲天

宋词 蝶恋花 柳永

伫立高楼倚栏杆,和风细细,极目忘春愁无际,黯黯暮霭自天边涌起。夕阳斜照里,青青草色映着烟霞的光彩,无言与诉,谁会领会我凭栏的心意?打算疏放狂荡地图个痛快一醉,对着美酒纵情高歌,强求一乐反而觉得无趣味。纵然衣带渐渐宽松也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刻骨相思人憔悴。 这首词又题为《凤栖梧》。上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见出作者伫立望远之苦;下篇以明畅淋漓的笔调抒写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恋情,真挚感人。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未传颂千古的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以这两句所表现的爱情,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二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锲而不舍、甘愿献身的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我认为,此词以春愁带情伤,回味无穷,发人深思 我选b~

仙女 刘月潮 小说为什么以宋采莲

仙女 宋采莲贴在铁门后,偷听着屋外的音乐声。 小区的广场上,有四、五对男女在起舞。只要天气不坏,晚上八点悠然的音乐便会踩着点响起。朦胧的灯光,温情的乐曲,飘逸的舞姿,把宋采莲裹在舞步里,她心中摇曳生花,一朵朵花温润开,又温润地谢掉了。 七、八岁时,宋采莲小伙伴王小妮家掉下一位城里的小表姐,小表姐亮光光的,把村里人的眼擦亮了。小表姐会唱歌儿还会跳舞儿,有次小表姐一高兴,就在院子当中跳起来。 宋采莲一下子呆了,眼巴巴地望着小表姐,小表姐一身白衣裙,跳得很起劲。盛夏的黄昏,院子边的大柳树绿得正起劲,遮住大半子院子,霞光穿过密匝匝的树叶飘下来,打在小表姐身上,小表姐跳着跳着,就跳出一身的仙气,跳成了一位仙女。小表姐一身的仙气罩住宋采莲,一下子跳进她身心深处,宋采莲觉得自己成了小表姐,也成了小仙女。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宋采莲身体深处一直有位披着霞光的仙女在舞动着,有时宋采莲弄不清这个仙女到底是小表姐还是她自己。 宋采莲迷上了跳舞,常一个人偷偷地跳,像小表姐一般舒展着身子,滤着四季的时光,一跳好多年。 小广场边,宋采莲一连溜了好多日,目光飘闪在一对对跳舞的男女身上。跳舞的男女都是小区居民,他们都有自己的圈子,外人很难掺合进。宋采莲在广场边溜达着,溜得那一对对跳舞的男女有些不好意思,仍没人喊她一起跳。宋采莲也感到有些难为情,闷头回到自己的出租屋,呆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她有时忍不住踩着音乐,扭动着身子。门外走廊时不时有过路的脚步声,犹如枪口下的鸟儿,她一次次惊了心魂。呆在出租屋,宋采莲却时时有做贼般的心虚。出租屋本是车库,有个小卫生间,房东便拿来出租了。宋采莲在龙州打工已有三个年头,在工厂十几个人一间的大宿舍挤怕了,正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屋子来安顿疲沓的身子。宋采莲晚八点来看房的,正好看到旁边小广场上好几对起舞的男女,二话不说就交了定金,第二天就搬了过来。 平日宋采莲很少逛街,看到那些明码标价的商品,哪一样都得抢走宋采莲好几天的血汗钱。来龙州几年了,宋采莲不敢恋爱,那些打工的男女凑合在一起,也只是肉体暂时的放纵,从来跟情感不搭边界。宋采莲守着自己的身子,也守着情感的孤岛,过一个人的日子。宋采莲从来不指望在这个都市收获到什么,她的身心要回家的,回生她养她那个叫老家的地方,她想再赚点钱,就回老家,找个爱或不爱的人,把这一生嫁掉,重走母亲的老路,生儿育女,把这一生顺当当地过完。 宋采莲迷上跳舞,是因会跳舞儿的城里小表姐,小表姐让她懂得身体除了成天干农活外,还有另一种运动娱乐的方式。在村里是没人跳舞的,身体用来对付笨重的农活,跳舞是城里人的乐事。宋采莲歇书后干了两年农活就奔着龙州城来了,她认定城里是一个处处可以跳舞的好地方。进城后,她才发现城里同样也找不到多少跳舞的地方,城里也没多少人天天去跳舞,那怕在小区这样一个露天舞池,同样找不到自己的舞伴。 出租屋离小广场三、四十步远,有时她踩着音乐跳上一曲后,人顿时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她靠在铁门上喘息着,感到身体深处那位披着霞光的仙女飞走了,走了再也不回头了。 一个叫马姐的女子跳舞时扭伤了脚,正准备上医院时被宋采莲拦下了,宋采莲凭着小时从专给人治跌打损伤的爷那里拣来的几手,捏巴好了马姐的脚,让这些跳舞的男女开了回眼界。 宋采莲和这群男女渐渐熟识了,懂得了不少事,这些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五对中只有一对是夫妻的,其他的都是多年的舞伴。马姐离婚多年,一个人过日子。马姐的舞伴叫曹哥,曹哥好像也不简单,和妻子分居多年了,只候着女儿上大学就去办离婚。 站在小广场边看他们跳舞,宋采莲不再不好意思,他们也自然而然。他们谁也没邀请宋采莲一起跳,宋采莲也没有自己的舞伴,他们或许认为她压根儿不会跳,只是喜欢凑个热闹。 马姐重感冒了,跳了一曲就不想再跳了。曹哥舞兴刚起,下一曲时,他瞟了马姐一眼,把手伸给宋采莲。宋采莲心动了一下,她瞅了马姐一眼,马姐正盯着曹哥看。宋采莲身子慢了半拍,还是迎上去,把手交给曹哥。 宋采莲被曹哥搂得很紧,曹哥低声说,小宋,我知道你会跳,也跳得好。宋采莲一时晕乎乎的,曹哥跳得真好,宋采莲感到身心被曹哥引领着,在天使般飞舞着。她在快活地跳呀跳,跳出一身的仙气,跳成了一位仙女。 姓曹的,你个没良心,这么快说你就搭上了小宋。谁也没想到,一旁休息的马姐瞅见了什么,突然嚎了一声,扑向手不老实的曹哥…… 马姐被曹哥和跳舞的人扯走了,只剩下宋采莲呆呆地立在小广场上,她突然一个劲哈哈傻笑起来,有一种东西从身体深处蹿出来,那个仙女跑了出来,在眼前飞舞着,越飞越远,一去不回头。宋采莲抬起头,仰起脸,心很疼,痛得让人不住地流泪。 载2012年第2期《东风文艺》

宝莲灯前传有没有46集有46集怎么看不了啊 !

可能是随播随录

柳永的宋词名篇有那些?

雨霖铃,定风波,黄莺儿,斗百花,夜半乐

柳永在宋史中的地位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正史中提到没有,我倒不清楚,不过,任何一部文学史,基本上没有不提到的。

柳永对宋词有什么贡献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发展了慢词。柳永常纵游於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三、使词由雅转俗。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3****466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

江南可采莲采莲指采什么

采莲,指采莲花。 【出处】《江南》——两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扩展资料 1、《江南》创作背景 《江南》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2、《江南》鉴赏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 “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 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北宋词人柳永的原名叫什么?

北宋词人柳永的原名叫做三变,字景庄,而且还是崇安人也就是今天的福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