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宋词三百首 | 戚氏(柳永)上

2018-12-17 18:00:01学而思大语文21:55 5.1万
声音简介


王老师诗词赏读——在诗词中贴近历史,感悟人生。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学而思大语文的王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柳永的词作。大家要遇到的可能是在宋词史上都非常重量级的一篇作品。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3页,在这页的最下方有一个词牌,两个字叫做《戚(qī)氏》。《戚氏》从字面上来看,应该就是指一个姓戚的一个人或者是一家人。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更新时间:每周一、周三18:00】
欢迎大家加入大语文微电台听众3群:785282086,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宋词之柳永

1.简而言之,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眼里,柳永是通俗歌手,他们是专业歌手,柳永唱的是小调,他们练的是美声,所以才这么说的。当然,即便是苏轼,也不能说柳永的词不好,只能说柳永的调调有点俗,可是谁让老百姓认可人家呢? 2.慢词并非柳永所创,只是到了柳永才得以发扬光大。柳永大量创作慢词,将慢词中的铺叙手法普遍运用于词的创作之中,使得宋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环境描写更加逼真,同时也更能符合宋词发展的需要。 3.柳永大胆革新了词的表现方式。他运用俚俗语言表现市民情调和民间社会的万种风情,极大的丰富了宋词的表现范围。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其中就有秦观、周邦彦等重量级大腕。

宋代词人柳永的词

柳永的 鹤冲天

宋词 蝶恋花 柳永

伫立高楼倚栏杆,和风细细,极目忘春愁无际,黯黯暮霭自天边涌起。夕阳斜照里,青青草色映着烟霞的光彩,无言与诉,谁会领会我凭栏的心意?打算疏放狂荡地图个痛快一醉,对着美酒纵情高歌,强求一乐反而觉得无趣味。纵然衣带渐渐宽松也终生不悔,为了她值得我刻骨相思人憔悴。 这首词又题为《凤栖梧》。上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见出作者伫立望远之苦;下篇以明畅淋漓的笔调抒写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恋情,真挚感人。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未传颂千古的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以这两句所表现的爱情,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二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锲而不舍、甘愿献身的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我认为,此词以春愁带情伤,回味无穷,发人深思 我选b~

柳永的《戚氏》中“那堪屈指暗想从前”的“那”怎么读?

读哪。那是指示代词,哪是语气词,你根据前后判断一下即可。

柳永的宋词名篇有那些?

雨霖铃,定风波,黄莺儿,斗百花,夜半乐

柳永在宋史中的地位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正史中提到没有,我倒不清楚,不过,任何一部文学史,基本上没有不提到的。

柳永对宋词有什么贡献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发展了慢词。柳永常纵游於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三、使词由雅转俗。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3****466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

百家姓氏里有几个柳

百家姓氏里有liu的姓氏有:刘、留、柳这三个。百家姓氏里只有一个柳。据《元和姓纂》及《唐书.子姓世系表》所载,春秋时鲁孝公之后又展禽,曾任鲁国士师,封邑在柳下。死后谥号为“惠”,史称柳下惠。其后又柳氏。

百家姓宋氏的起源以及家世?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宋姓出自战国时期,商朝纣王的庶兄启,被周武王封于宋,建立宋国,他的子孙以国为名作为姓氏,从此有了宋氏。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殷王帝乙的长子启,被周武王封于宋,传到三十六世孙君偃时,为楚国所灭。历史上的宋国是周代诸候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以东。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 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 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北宋词人柳永的原名叫什么?

北宋词人柳永的原名叫做三变,字景庄,而且还是崇安人也就是今天的福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