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齐物论第二2.12

2023-06-18 10:24:49菩提雅舍11:34 1.7万
声音简介

《庄子》原文: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天地万物一匹马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这是庄子的两句名言,后来的人,因这两句话悟道的也很多。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一段文章在中国文化思想上,文学、哲学上,几千年来分量都很重。实际上是庄子文章的写法,文字上看起来很啰嗦,翻来覆去的。学文学的同学,能不能简化呢?当然可以。

说到简化,就要提到宋代主持修唐史的欧阳修,当时在他旁边帮忙的,都是翰林大学士,学问好得很。既然明天就要开始修史工作,今天大家放假,出去郊游郊游吧!郊游的时候,正好一匹马发疯了乱跑,咬断了缰绳冲过来,路上正有一条狗,疯马一脚就把狗踏死了。欧阳修要大家把这一幕记下来,实际上,他这个主编是在考这几位编辑。结果有一个人写了二十多字,说马发疯了,把绳子咬断了,跑过来把狗就踏死了。有一个很节省写了十几个字,历史上都有记载。欧阳修叹气说,照诸公这样写文章呀,一部唐史,不知道要多大一个房子来堆啊!大家问他该如何写,他说:“马逸毙犬于途”,六个字就完了。欧阳修这六个字,现在年轻人一定很不满意,可是懂得古文一读,这个意思就懂了。马逸,就是马乱跑,马一乱跑,毙犬于途,就说清楚了。所以呀,一部几百年的历史,堆在案头也就那么一小本。古人写历史,是很困难的,我们几千年历史,如果照现在白话文来写,那实在不得了。但是照庄子的文章来写,也不得了,喻指又非指,非指又喻指,喻马又非马,非马又喻马的,搞了半天,究竟你指马呢?还是马指你?搞不清楚。也有人专门讨论,对于这个“喻指非指”,我就看了很多文章了,而且现代学者也讨论,认为这个指不是指头的指,是宗旨的旨,以指喻“”,还引经据典。因为现在写论文就是这个办法,苏格拉底怎么说的,孔子怎么说的,某一本书怎么说的,反正有关指头的,看到书上一根半根指头,通通把它抄上去,然后引证我看了些什么书,好像学问很渊博。实际上,你自己的意思呢?我没有意思;结论呢?留给别人去作吧!现在很多文章,都学成这样。

庄子这个“”很简单,就是指头,这一段讲什么呢?讲逻辑,讲论辩。有关论辩,我们晓得一定有五样东西,以因明来讲,有所谓宗、因、喻,另加上正合、反合。以指喻指这个“”是比喻,印度因明非常注重比喻,西方逻辑并不讲。由于人类语言文字,无法真正表达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故而用比喻。比如说我会绘画,要把我的意识画出来,那个画已经不是你的意识,而是三四层以后的意识了。为了要表达人类的意识,所以佛学因明的逻辑,非常注重譬喻。那么世界上善于用譬喻的是什么人呢?所有宗教的教主,都很会用譬喻。最善于用譬喻的是释迦牟尼佛;其次是基督教的《圣经》里头,很多都是用譬喻。为什么宗教的教主会喜欢用譬喻?因为最高形而上的道理,很难讲出来,只好讲一个譬喻。所以,我们假使问某人长得如何?听到回答说那个家伙的脸像马一样,我们就一笑,反正就是脸长了,这就是譬喻。人们经常喜欢用譬喻,所以,譬喻在论辩上,是表达情识最好的方法。庄子当时的一般名理学家,像惠子、公孙龙他们这些喜欢论辩的人,都提出来说,庄子的这个譬喻不好,这叫做“引喻失义”,你用了譬喻以后,反而使人家不懂真正的意义。

我经常讲诸葛亮的《出师表》,年轻同学都念过,其中有一句就是劝他的皇帝阿斗,不可引喻失义。我们看了诸葛亮这篇文章,就了解刘备的儿子阿斗,他是非常聪明,很会论辩的;做错了事,他会盖得很好。换句话说,很会乱盖。因为他父亲当年交待他,把诸葛亮当干爹看,所以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教训阿斗,说他经常引喻失义,所用的譬喻丧失了真正的意义。

现在庄子这一句话,“以指喻指之非指”,有点引喻失义。但他并不是用指头来作比方,这个不是指头的道理。所以后来的禅宗大师及《楞严经》上的翻译,也用“”,是“以指指月”,比庄子用得高明。禅宗后来有?部书,叫《指月录》,以指头指月亮,叫你看月,不是看指头,不要把指头当月亮。现在研究禅学的人非常多,都是抓住了指头当月亮的;拿庄子的话来批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如果你研究禅宗公案而讲禅的话,不如你绝口不谈禅,或者还可进入禅。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是庄子的名言,很多人因之而悟道,庄子这句话是表达心物一元的道理。这个心物一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可以说是纯粹唯心,不过这个纯粹的唯心,并不是西方唯心论的唯心。

庄子为什么那么用譬喻呢?因为当时一般讲逻辑论辩学的这些人,惯用一些譬喻,所以他拿来批判一番,影响后世很大。佛法到了中国之后,产生了大乘佛学,唐代的时候,共有十宗。唐朝武则天时代,华严宗鼎盛,第三代祖师叫贤首大师,法名法藏。他有一篇影响中国哲学思想的著名文章,就是《金师子章》。贤首大师当时,在宫廷里上课,宫廷的前面,摆了一个金狮子,他就用这个狮子来比方。贤首大师用金狮子,说“天地一指,万物一狮子”。这个宇宙万物等于一个狮子一样,狮子全身,有头有尾有脚,有无数的毛,每一根毛都代表了这个狮子,但是每一根毛,也都不是这个狮子,牙齿也是一样,说明华严境界十玄门,所谓“帝网重重无尽”的道理。这同庄子以马做譬喻的观念,是一样的。

所以庄子的归纳,“天地一指也",这个天地是一指,不是这个指头,而是这个指头所指的。“万物一马也”,宇宙万物,不过是一匹马一样。不是这一匹马,是同这个马的作用一样,这是譬喻。因此,明朝的憨山大师,有两句有名的诗:“身世蜩双翼,乾坤马一毛。”这个观念,也是从庄子的“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来的。下面接着庄子由逻辑的道理,继续批判是非观念。



齐物论的理论是什么

齐物论的理论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而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的结构齐物论的结构是什么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拼音是:qíwùlùn。注音是:ㄑ一_ㄨ_ㄌㄨㄣ_。 齐物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酒名。 二、引证解释 ⒈酒名。引宋唐庚《泸人何邦直吾呼与饮为此诗》:“满饮一杯齐物论,白衣苍狗任浮云!”自注:“余在惠州作酒二种,其和者名‘养生主’,其稍劲者名‘齐物论’。” 三、国语词典 庄子篇名。内容叙述万物自适判准难定,终而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及其价值。 四、网络解释 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齐物论的诗词 《齐物论》《临江仙·病里渐通齐物论》《次韵德久·熟窥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诗句 石磴坐谈齐物论满引一杯齐物论处世久师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成语 岑楼齐末双管齐下论千论万 关于齐物论的词语 齐轨连辔齐心一力白首齐眉岑楼齐末金鼓齐鸣比翼齐飞双管齐下齐头并进齐人攫金积甲山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齐物论的详细信息

赛尔号2.12日秘籍

你疯啦,谁知道!

什么是齐物论?

就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 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 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 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说来也好笑 一个“绝对”的理论,竟然能孕育出“相对”的理论 而且这些“相对”理论都在他们的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能用这句话来解释:唯一不变的字是“变” 而他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 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 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是什么意思

齐物论的意思是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齐物”一说来自《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有“齐物论”一篇。阐述万事万物永远是有对立面天然交融的夫妻,如果只是局限在其中的一面,就会离真象越来越远,2010年中华书局对本篇的”齐物论“作了阐明,即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后世影响: 历史上大多数文学艺术家都从《齐物论》篇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如庄子在此篇开头即提出了一个命题“吾丧我”。“吾丧我”,表现在外是“形同槁木”,表现在内是“心如死灰”。 “丧我”并不要丧失自我,而是要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这就要求一切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还自己一个澄明净澈的本我,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创作境界。 庄子接着由“吾丧我”引发开去,导出“三籁”,其中所谓的“天籁”也就是要求人们应该消除种种“是非”、“成心”,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同样给了文学艺术家以有益的艺术启迪。 庄子最后以“庄周梦蝶”寓言故事收结,在万物一齐的观念下,让自己于梦醒后化作优游自在的蝴蝶,这更把文学艺术家带进了一片“浑沦元气”的审美境界,使他们的创作灵感由此勃发出来。

《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 高齐的理论 我的爱与你无关 是怎么说的

没分有就讲!!

赛尔号2.12攻略

西野哥哥的也不错哦

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齐彼是。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岁穗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 2. 齐是非。庄子认为,世人皆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为是,以别人的主观判断为非。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偏见,所以无法确定什么是真正的“是颂行”和“非”。因此,乎樱卜庄子提出了“是非莫辩”的观点。他认为,不应争论是非,因为这样的争论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超越是非,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3. 齐生死。庄子认为,生和死是自然规律,应该顺应其自然,不应该过于执着和悲喜。庄子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阶段,应该平等视之。他提出“生死齐一”的观点,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应该超越生死的界限,达到心灵的自由自在。 综上所述,“万物齐一”是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是非、美丑、善恶之分。只有超越这些差别,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齐物论是什麽意思

齐物论 ,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庄子齐物论讲的是什么

庄子的《齐物论》主要讲的是“道”的哲学观念。 齐物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表述了不少哲学理念和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由于它改指们自身的差异和变化而显得不同。庄子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相信事物的核缓配变化都源于天地的运行和“道”的存在。 庄子在《齐物论》中,通过丰富的隐喻和富有启发性的比喻,让人们更加深入理解道的概念。他说:“窈窕之章,靡颜腻理,动之则变,静之则通,渐其逝,与时偕行”,这是指道具有一种抽象的、不可描述的本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提出了“天地与我同寿”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受天地支配的,生命只是一种瞬间之间的存在。他还认为,人类往往因为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而感到困惑和不安,因此人们需要摆脱自己的思想桎梏,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 《齐物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哲学创新,向我们展示了庄子的深邃思考和超越视野,成为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哪仿著作。 庄子人物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野,齐国高阳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文化名人和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道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很多哲学家、文化家所推崇和传承。 庄子曾为彭泽君的谒见大夫,后来放弃了官职,专心写作哲学文化方面的著作。他的著作以《庄子》一书为代表,涉及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其中尤以哲学思想最为着名,得到了后世哲学家的高度评价与推崇。庄子主要强调“无为而治”、人的自由、关注个体、追求自由精神等方面的思想,被称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庄子在其著作中,运用隐喻和比喻来阐述道家思想,所体现的思考深入且非常富有启发性。他在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庄子被后人称为“南华真人”、“庄周”等,对后世的文学、哲学研究和思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