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齐物论第二2.1

2023-06-06 21:01:09菩提雅舍11:57 2.6万
声音简介

《庄子》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现在这一篇是《齐物论》,素来研究《庄子》最头痛,问题最复杂的,就是这一篇。而庄子的文章思路,最“汪洋博大,惝恍迷离”的,也是这一篇。这八个字是古人对庄子的批评,实际上,一点都不迷离,条理很清楚。

首先我们来讨论这篇的题目《齐物论》。宇宙万有本来是不齐的,不平等的,一切现象,千差万别,各自不同;现在庄子却提出来齐物,就是万有平等。《齐物论》讲万物皆齐,皆没有差别。

这一篇《齐物论》所讲的,是我们人如何从物理世界的束缚中解脱,而到达真正无差别,真平等的那个道理。开头是讲如何去求证这个无差别的道理,最后说明无差别里的差别道理,以及差别又是怎么来的。

南郭与颜成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南郭子綦是一个人名,是庄子所提到的,后世也就把这个人列入道家的神仙传、隐士传里面去了。南郭是复姓,子綦是名字。我们现在假设是看电影或者电视,出现一个镜头,有一个人叫做南郭子綦,管他是个老头子呀,中年呀,不管是什么人,他是一个人。

怎么叫“隐机而坐”呢?我们要注意啊!在庄子那个时代,没有凳子,没有椅子,不像我们现在。我们看到过日本人坐榻榻米,上面放一个矮茶几,大家盘腿坐在席子上,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生活,那个时候就是这样。“隐机”不是这样趴着,而是软下去了,人这么一溜就软下去了,好像茶几都把他盖住的样子,这叫隐机。像同学们在教室做功课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那就叫做伏机而坐了,不是隐机。南郭子綦坐在席上,人向下面溜,似坐不坐的软下去,好像神气懒散得不得了,把头一翘,“仰天而嘘”。

这个里头有道理啊!嘴里头嘘一口气。要注意这个嘘,到了魏晋的时代,不叫做嘘了,所有的神仙传、隐士传上,就把这个嘘叫做仰天长啸。魏晋时代有一个隐士叫孙登,善啸。究竟怎么啸呢?老虎叫,叫做啸,难道一个人坐在那里学老虎叫吗?不是的。古人所谓啸,同庄子的仰天而嘘是一件事,就是吹口哨,吹一个很长的口哨。有许多同学口哨吹得好,西门町,中山北路、电影院门前,年轻人吹口哨吹得很好,这个就是长啸。

答焉”,这个答不是答话的答,而是头一低,人向茶几下面一溜,头仰起来,吹一个很长的口哨。这样把气一吹,心里所有一切都吹出来了。头一低,“似丧其耦”,好像丧失了一个东西。这个“”不是夫妻配偶的偶,这个耦是指所有的外境,相对的东西。一切外境都没有了,人就那么一软,就下去了。你说他死了,不像死,活么也不像活,反正是懒洋洋的,懒得没有骨头那个样子。

庄子第一篇讲《逍遥游》,由一个鲲鱼变成大鹏鸟,九万里高空南飞说起,最后到达了无何有之乡,了不可得,一无所有,就是《逍遥游》。第二篇《齐物论》开始,不像《逍遥游》。这里一开始,讲南郭子綦这个人也不是灰心,也不是死亡,好像懒散到了极点,什么都没有。第二个镜头就出现,南郭子綦的学生颜成子游,站在他旁边,颜成也是复姓,子游是名字。“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我们注意,那个时代,没有桌子椅子,只有茶几,榻榻米席子,所以,对长辈,不是站着,而是有事情跪着做。古书历史上常见膝行而前的字句,就是在要紧的时候长辈叫.你就用膝盖头走路,趴着就过来了,这个叫膝行。到过日本的就知道,平常都是双膝跪在榻榻米上,最恭敬的是站着等着,恐怕长辈吩咐什么事。

现在子游“立侍乎前”,站在前面,他看到这个老师这么一个情形,就问:“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他的话翻译成白话就是:“先生啊!老师啊!你干什么啊!你这个样子吓死人的。好古怪!我今天看到你,整个外形都变了,一个人变得像一块干枯的木头,没有生气了,内心像冷灰一样。”煤烧成渣子,渣子还可以点燃再烧,如果烧成了灰,就一点火气都没有,冷冰冰的。人怎么身心可以到达这个样子,“老师啊!你今天干什么?”他下面又补充了两句。


交臂非故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两句话,“今之隐机者”,老师,你从前也有这样懒洋洋的休息一下,你今天特别不同,你今天靠在茶几上休息,这个状况“非昔之隐机者也”,与从前你每次靠在茶几上休息的情况完全两样。我照文字解释是这样。

如果只照这样文字的解释读《庄子》,一定把庄子冤枉了。庄子在这句话里,已经点题了。我们照古文讲叫做点题,点出那个题目,画龙点睛。魏晋期间,名画家张僧繇,画龙通常都没有点睛,只要他把龙睛一点上,画的这一条龙,立刻变成真龙飞走了。画龙点睛,破壁而飞,就是说这件事。

庄子的文章,这个时候在画龙点睛。“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要了解《齐物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方。当你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第二秒钟仍在这里,但是已经不是第一秒那个我了。所以庄子后面就提到,孔子告诉颜回四个字:“交臂非故”。两个人对面走过来,你过来,我过去,我们两个膀子刚刚碰了一下,你向这边走,我向那边走,交臂而过,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你我了。任何时间,任何地区,一切的事情,在一刹那之间都已经变化,不会永恒存在的。我们第一秒钟坐在这个椅子上,第二秒钟已经不是第一秒钟的你了,第三秒钟更不是第二秒钟的你。每一分每一秒,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两个手臂一碰,我们拉个手,放开手,再拉一次的话,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们两个了。所以交臂非故这一句话就是“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当我们刚刚靠上座位一坐的时候,当下一刹那就过去了,借用佛学一句话,剎那无常。剎那是梵文的名称,翻译成中文变成这两个字。一弹指之间包含六十刹那。刹那很快,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就是无常,不会永远存在的。

庄子借用颜成子游的嘴说出来《齐物论》,没有分别,万物皆平等。平等也是个名词。忘记了外境,内外进入了《逍遥游》最后的无何有之乡,了不可得。至于怎么样进入的,就是这一段描写的情况。他的老师南郭子綦回答说:



齐物论的理论是什么

齐物论的理论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而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的结构齐物论的结构是什么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拼音是:qíwùlùn。注音是:ㄑ一_ㄨ_ㄌㄨㄣ_。 齐物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酒名。 二、引证解释 ⒈酒名。引宋唐庚《泸人何邦直吾呼与饮为此诗》:“满饮一杯齐物论,白衣苍狗任浮云!”自注:“余在惠州作酒二种,其和者名‘养生主’,其稍劲者名‘齐物论’。” 三、国语词典 庄子篇名。内容叙述万物自适判准难定,终而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及其价值。 四、网络解释 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齐物论的诗词 《齐物论》《临江仙·病里渐通齐物论》《次韵德久·熟窥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诗句 石磴坐谈齐物论满引一杯齐物论处世久师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成语 岑楼齐末双管齐下论千论万 关于齐物论的词语 齐轨连辔齐心一力白首齐眉岑楼齐末金鼓齐鸣比翼齐飞双管齐下齐头并进齐人攫金积甲山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齐物论的详细信息

什么是齐物论?

就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 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 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 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说来也好笑 一个“绝对”的理论,竟然能孕育出“相对”的理论 而且这些“相对”理论都在他们的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能用这句话来解释:唯一不变的字是“变” 而他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 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 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是什么意思

齐物论的意思是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齐物”一说来自《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有“齐物论”一篇。阐述万事万物永远是有对立面天然交融的夫妻,如果只是局限在其中的一面,就会离真象越来越远,2010年中华书局对本篇的”齐物论“作了阐明,即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后世影响: 历史上大多数文学艺术家都从《齐物论》篇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如庄子在此篇开头即提出了一个命题“吾丧我”。“吾丧我”,表现在外是“形同槁木”,表现在内是“心如死灰”。 “丧我”并不要丧失自我,而是要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这就要求一切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还自己一个澄明净澈的本我,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创作境界。 庄子接着由“吾丧我”引发开去,导出“三籁”,其中所谓的“天籁”也就是要求人们应该消除种种“是非”、“成心”,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同样给了文学艺术家以有益的艺术启迪。 庄子最后以“庄周梦蝶”寓言故事收结,在万物一齐的观念下,让自己于梦醒后化作优游自在的蝴蝶,这更把文学艺术家带进了一片“浑沦元气”的审美境界,使他们的创作灵感由此勃发出来。

《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 高齐的理论 我的爱与你无关 是怎么说的

没分有就讲!!

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齐彼是。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岁穗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 2. 齐是非。庄子认为,世人皆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为是,以别人的主观判断为非。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偏见,所以无法确定什么是真正的“是颂行”和“非”。因此,乎樱卜庄子提出了“是非莫辩”的观点。他认为,不应争论是非,因为这样的争论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超越是非,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3. 齐生死。庄子认为,生和死是自然规律,应该顺应其自然,不应该过于执着和悲喜。庄子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阶段,应该平等视之。他提出“生死齐一”的观点,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应该超越生死的界限,达到心灵的自由自在。 综上所述,“万物齐一”是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是非、美丑、善恶之分。只有超越这些差别,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齐物论是什麽意思

齐物论 ,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庄子 齐物论

此句意: 庄周与蝴蝶一定有分别。这就是所说的物化,也就是变化同为一体,不分彼此,消除物我差别的境界。 在诗中连用"庄生梦蝶"、"望帝伤春"、"沧海月明珠有泪"及"蓝田日暖玉生烟"等"典故"构成清丽、静谧、迷离又含带凄伤的意境来比喻诗人的遭遇,痛惜年华流逝而抱负成空,才干横遭埋没,不得施展。在用作的比喻中借用“迷蝴蝶"之迷惘、"托杜鹃"之无奈、"珠有泪"之痛苦、"玉生烟"之可望不可即,来喻诗人自己身世中的往事如梦、青春空逝而又无可奈何、才干埋没、理想和实现的虚无飘渺

庄子齐物论讲的是什么

庄子的《齐物论》主要讲的是“道”的哲学观念。 齐物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表述了不少哲学理念和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由于它改指们自身的差异和变化而显得不同。庄子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相信事物的核缓配变化都源于天地的运行和“道”的存在。 庄子在《齐物论》中,通过丰富的隐喻和富有启发性的比喻,让人们更加深入理解道的概念。他说:“窈窕之章,靡颜腻理,动之则变,静之则通,渐其逝,与时偕行”,这是指道具有一种抽象的、不可描述的本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提出了“天地与我同寿”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受天地支配的,生命只是一种瞬间之间的存在。他还认为,人类往往因为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而感到困惑和不安,因此人们需要摆脱自己的思想桎梏,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 《齐物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哲学创新,向我们展示了庄子的深邃思考和超越视野,成为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哪仿著作。 庄子人物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野,齐国高阳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文化名人和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道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很多哲学家、文化家所推崇和传承。 庄子曾为彭泽君的谒见大夫,后来放弃了官职,专心写作哲学文化方面的著作。他的著作以《庄子》一书为代表,涉及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其中尤以哲学思想最为着名,得到了后世哲学家的高度评价与推崇。庄子主要强调“无为而治”、人的自由、关注个体、追求自由精神等方面的思想,被称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庄子在其著作中,运用隐喻和比喻来阐述道家思想,所体现的思考深入且非常富有启发性。他在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庄子被后人称为“南华真人”、“庄周”等,对后世的文学、哲学研究和思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庄子《齐物论》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27)、厉与西施(28)、恢恑憰怪(29),道通为一(30)。 (27)莛(tíng):草茎。楹(yíng):厅堂前的木柱。“莛”、“楹”对文,代指物之细小者和巨大者。 (28)厉:通作“疠”,指皮肤溃烂,这里用表丑陋的人。西施:吴王的美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29)恢:宽大。恑(guǐ):奇变。憰(jué):诡诈。怪:怪异。恢恑憰怪四字连在一起,概指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 (30)一:浑一,一体。联系上文,庄子认为世上一切小与大、丑与美、千差万别的各种情态或各种事物,都是相通而又处在对立统一体内,从这一观点出发,世上一切事物就不会不“齐”,不会不具有某种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