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齐物论第二2.7

2023-05-29 04:04:30菩提雅舍22:15 2.3万
声音简介

《庄子》原文: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妄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主宰是谁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妄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假定有人说,这个生命里头有个主宰,就是宗教家所说的上帝、神、菩萨,这种说法,我们是不敢随便冒昧相信的。我们如果求求上帝菩萨,把我们的感情停止一个钟头,让我们轻松一下,他一定不会答应,还是照样机关开动,使我们停止不了。所以说,上帝、神、菩萨不是这个主宰。

既然不是上帝,那么这个作主的究竟是谁?是我自己吗?我又是个什么东西?所以说,“而不知其所为使”。开始指示我来的那个是什么?就是生命怎么开始的,要我来投胎的那个是什么东西?若说有一个作主宰的,我们找找看,“而特不得其眹”。眹是找不到一点影子,找不出一个真的我来。眹也代表我,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我在什么地方。

可行己信”,你说找不出生命的真正主宰,而主宰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只有在我们每天生活中,好像有个思想,有个行动在动。“己信”,好像觉得我是在动啊!这个东西好像就是我。“而不见其形”,但是又找不到他的形状。真主宰找不到,灵魂又是个什么样子?心是个什么样子?心不是心脏啊!心脏换一个还可以活。如说是脑,现在的科学进步,脑部动一下手术还是可以思想,可见也不是脑,这个主宰是不见其形的。

有情而无形”,人的生命真奇怪,我们很爱自己这个身体,我们最有感情的是对这个身体。譬如说,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好,男女之爱也好,嘴里说我爱你,都靠不住,我还是爱我自己最重要。可是真正是爱我自己吗?又不一定!医生告诉你这一块要拿掉,你才可以活下去,那就不要好了,把这一块割掉算了,自己也不爱了。究竟爱的是什么?还找不出来,所以说,虽然是有情但是无形。

百骸”,他讲这个身体百骸,是很多的骨头凑拢来的。“九窍”,人身上有九个洞,两个鼻孔、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七个在头部,身体下面两个,一共九窍。“六藏”,身体子里头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大小肠、胃、胆、膀胱、三焦。“骸而存焉”,把这些东西合起来,变成一个机器叫做人。庄子这个说法,与以后传来的佛学说法一样。佛经上说,人体是三十六样东西凑找来的,分成三类,外相十二: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溺、垢、汗。身器十二: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内含十二: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脏---大肠、熟脏---小肠、赤痰、白痰。

吾谁与为亲?”刚才说过,哪一样是自己最亲爱的?如说是眼睛,那好吧,把你耳朵割掉,你绝不干。现在大家坐在椅子上,听课乱想,两只脚坐在这里没有用,叫你们拿掉,你们也不干。这个时候我在讲,最重要的是嘴巴,没有嘴巴讲不出来了,但是你叫我把耳朵拿掉,我也不干。究竟哪一样是我最亲爱的?

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或者是说,你这个生命存在的一根头发,一个指甲,全体自己都很喜欢。“皆说之乎?”这个“”字,同“”是一样的。“其有私焉?”或者说,特别爱眼睛?特别爱嘴巴?我们自己想想,“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如是,像这样仔细研究下来,没有一样喜欢,也样样喜欢,因为那都是属于我的,是我的生命。这等于一个皇帝,万臣子民都属于他的,都是他的孩子眷属。

换句话说,这个身体是生命存在暂时之所属,等于房子及财产的产权是属于我的,但是他毕竟非我之所有,生命结束了,它也就不属于我了。所以说这个身体,生命的存在,“如是皆有为臣妾乎?”或者说,“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这个形容得很妙,这一句话就是政治原理。一个领导万民的人,下面都是他的臣子、臣妾、子民。理论上讲,这些子民个个都很可爱,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不足以相治乎?”彼此都不服气,彼此都不友爱。当我们用手去拿东西,脚走不动的时候,那个脚就很讨厌手。当我们犯了罪,被拉去打屁股的时候,屁股就很讨厌头脑,犯罪的是你呀!怎么害得我挨打呢?所以这个臣妾之间,不足以相治也,他们彼此都不和爱,这就说明了生命的不平衡。今天头痛,明天又牙齿痛,刚刚把头痛治好,又拉肚子了,把拉肚子治好了,又便秘了,彼此互相不能统治,不相称。

其递相为君臣乎?”这是说身体的内部互相作主,是民主的。今天你当主席,我听你的,明天我当主席,你听我的。看书的时候,眼睛当主席,其他都不要管事。弹琴的时候,指头在当主席,其他不能管事,所以“递相为君臣”,为宾主。

说了半天,我们看了《庄子》这一段,好像看《楞严经》的上半部一样,都是在找心在哪里,灵魂在哪里,找了半天,身体上都不是。“其有真君存焉?”找找你的身体,看里面是不是有一个真正作主的东西存在?“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庄子同禅宗一样,处处是话头,讲到某一个地方,给你一个问题,他不给答案。他有没有答案?好像又有答案。


迷悟不二

他接着又说,你找找看,在我们这个生命存在中,有没有一个真正的主宰呢?你找找看。“如求得其情与不得”,假定你找出来了,好像找到了,有一点影子,或者是找不出来生命的主宰,“无益损乎其真”;他说都没有关系,找到了,对现有生命不会多出来什么;找不到,对现有生命也少不了什么,还是照旧活下去。对于那个真正生命主宰来说,不管你找不找得到它,对它都没有损益。

这几句话,等于后世禅宗所讲的迷悟不二。开悟了与不开悟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迷悟不二,不二是没有两样。换句话说,这个生命真宰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迷不悟,不多不少,不死也不生,永远就是这样。不管你懂不懂得它,它仍是一样。我们听了庄子这话很安慰,可是上当了;既然迷悟不二,我何必悟道呢!迷掉也一样嘛!找这个真宰干什么?为什么又想要懂得它呢?这些理由在什么地方?

下面告诉你,如果找不到的话,“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一有了父母给我们这个身体,有了这个生命,你觉得自己是活着,实际上是活着在等死。你一百岁死,不过等了一百年,八十岁死是等了八十年。你没有死,活着在干什么?活着在等死!“不亡以待尽”。这是庄子的话,对与不对,我不知道,也许你知道。

刚才我们讲到,庄子在述说生命存在的心理生理关系,他说一句重要的话:“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接着他说: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这段他说,我们现在这个生命,看起来是存在,实际上,说白一点就是活着在等死。如果不这样讲,就是佛学讲的“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生命像水流一样,不断地连接起来。佛学这个名称,在唯识学里头讲得很好听,不像庄子说的“不亡以待尽”那么露骨。如果我们这一句话看通了,活得会有点伤感。但是下面他又讲了一个现象,我们这个生命活着,“与物相刃相靡”。与外界的万有,与物质世界的一切,彼此像一把刀一样,互相在争斗,互相在克制,也互相在欺骗,也互相在侵害。在侵害的当中,彼此又觉得很享受,所以相刃相靡。

这个道理,中国文化的阴阳家认为,是生克变化,相生相克,也就是后世道家所讲,“天地是万物之盗,人是天地之盗”。道者盗也,就是说,所谓修道的人就是盗,就是小偷、土匪。打坐练工夫呀,练气功呀,练太极拳呀,炼丹呀,都是把天地的精华偷过来,由父母帮忙,再加上一个我,三个联合起来,偷了天地的精华,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命。我们觉得现在是存在吗?他说与万物相刃,像一把刀一样,彼此对杀争斗。表面上看起来相靡,互相很好,实际上,我们这个生命,“其行尽如驰”,“行尽”一天天向前走,走向那个尽头;“如驰”像马跑一样的快。你想把生命停留在年轻阶段不向前跑,做不到。生命永远像马一样在跑,“而莫之能止”,停止不了,没有办法把生命永远停留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不亦悲乎!”多可悲哪!这是从消极的方面看。不过你不要听他骗,他并没有把人生看得那么惨。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这一段,把人生都描写完了,一辈子忙忙碌碌,做什么呢?“役役”做别人的奴隶,做物质的奴隶,做自己身体的奴隶。我们一天三餐下厨房,做的牛排、面包、饭啊,劳苦得要命,就是为这个身体。一下肚子饱了,一下又饿了,然后也为别人做奴隶,为儿女为孙子,终身都在服役。成果在哪里呢?“而不见其成功”,最后啊,一无所成的跑掉了。所以《易经》坤卦有一句话,“无成有终”。没有成功,一生看不到成功,但是有没有结果呢?有结果,总算儿女讲起来,当年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怎么样,总算有一点结果。那么,《易经》还算讲好的一面,虽然没有成功,而有结果的。庄子这里,干脆把内幕都给你拉开了,“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苶然,这个苶是形容。苶然,就是这样的。“疲役”,为生命疲劳到极点,这一辈子做奴役都在疲劳状态。“而不知其所归”,结果我们真正的归宿在哪里?找不到。“可不哀邪!”上面来一句,可不悲乎,这里又来一句,可不哀邪。这个令人听得双泪直下,生命的价值,被他这一段批驳得一塌糊涂。这个还不算数。

人谓之不死,奚益!”假定人修道修到了长生不死,又有什么用处呢?多活一万年,不过多等了一万年,不亡以待尽。多活一千万年,不过多等一千万年。这个形体的生命,毕竟非究竟,不是真道。所以,“人谓之不死,奚益”,一个人活到长命百岁万岁,活着有什么用呢!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他说,你活了一百岁的时候啊,那个心情同小孩的心情完全两样。我们明天的心情同今天的心情,也都两样。所以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们这几个老朋友坐在一起,我就讲,老了就是不行,做事心有余力不足,不耐烦。这个不耐烦,就是体能不够;年轻时愈烦的事情愈有兴趣,格老子,非撞他一下不可,老了撞不动了,就不行了。就是庄子说的“其形化”,形体变化,“其心与之然”,你心理随着体能的影响也变化了。我们现在看花,喝酒跳舞听歌,绝对不是你十九岁听歌跳舞那样;十九岁听歌跳舞啊,管他唱得好不好,反正那么唱跳就对了。老了就不同,中年又不同,今天同明天又不同。所以“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所以,你活长了又有什么用呢?长生不老,修个神仙,又值得几毛钱?这是真正的大悲哀。接着就讲: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那么谈起来人太悲哀了。下面这一段就是禅宗讲的“转语”,庄子讲到这里,自己就转了。他说人生啊,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茫茫然吗?“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或者是说,只有我自己没有明白,没有悟道,是茫茫然莫名其妙的。“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人类中也有人找到生命的本来,并不茫茫然的吗?这样的人才活得有意义啊!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谁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呢?这等于禅宗的一个话头,你去参吧!下面他话头又转了说,有些人认为自己开悟了、找到了,有些人认为懂得真理了;世界上所谓宗教、哲学,各有不同,下面是庄子的批评。


齐物论的理论是什么

齐物论的理论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而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的结构齐物论的结构是什么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 齐物论的结构是:齐(上下结构)物(左右结构)论(左右结构)。拼音是:qíwùlùn。注音是:ㄑ一_ㄨ_ㄌㄨㄣ_。 齐物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酒名。 二、引证解释 ⒈酒名。引宋唐庚《泸人何邦直吾呼与饮为此诗》:“满饮一杯齐物论,白衣苍狗任浮云!”自注:“余在惠州作酒二种,其和者名‘养生主’,其稍劲者名‘齐物论’。” 三、国语词典 庄子篇名。内容叙述万物自适判准难定,终而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及其价值。 四、网络解释 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齐物论的诗词 《齐物论》《临江仙·病里渐通齐物论》《次韵德久·熟窥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诗句 石磴坐谈齐物论满引一杯齐物论处世久师齐物论 关于齐物论的成语 岑楼齐末双管齐下论千论万 关于齐物论的词语 齐轨连辔齐心一力白首齐眉岑楼齐末金鼓齐鸣比翼齐飞双管齐下齐头并进齐人攫金积甲山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齐物论的详细信息

什么是齐物论?

就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 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 现在看来 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 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说来也好笑 一个“绝对”的理论,竟然能孕育出“相对”的理论 而且这些“相对”理论都在他们的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能用这句话来解释:唯一不变的字是“变” 而他最明显的贡献在于心理学 这篇文章提到了“成见”的概念 就是今天的思维定势,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齐物论是什么意思

齐物论的意思是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齐物”一说来自《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有“齐物论”一篇。阐述万事万物永远是有对立面天然交融的夫妻,如果只是局限在其中的一面,就会离真象越来越远,2010年中华书局对本篇的”齐物论“作了阐明,即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 后世影响: 历史上大多数文学艺术家都从《齐物论》篇中得到了有益的启迪。如庄子在此篇开头即提出了一个命题“吾丧我”。“吾丧我”,表现在外是“形同槁木”,表现在内是“心如死灰”。 “丧我”并不要丧失自我,而是要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这就要求一切文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还自己一个澄明净澈的本我,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创作境界。 庄子接着由“吾丧我”引发开去,导出“三籁”,其中所谓的“天籁”也就是要求人们应该消除种种“是非”、“成心”,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同样给了文学艺术家以有益的艺术启迪。 庄子最后以“庄周梦蝶”寓言故事收结,在万物一齐的观念下,让自己于梦醒后化作优游自在的蝴蝶,这更把文学艺术家带进了一片“浑沦元气”的审美境界,使他们的创作灵感由此勃发出来。

《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 高齐的理论 我的爱与你无关 是怎么说的

没分有就讲!!

《论语》中的名句有哪些?(20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神龙天舞2.7介绍

你去找赛宁吧!

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齐彼是。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岁穗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 2. 齐是非。庄子认为,世人皆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为是,以别人的主观判断为非。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偏见,所以无法确定什么是真正的“是颂行”和“非”。因此,乎樱卜庄子提出了“是非莫辩”的观点。他认为,不应争论是非,因为这样的争论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超越是非,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3. 齐生死。庄子认为,生和死是自然规律,应该顺应其自然,不应该过于执着和悲喜。庄子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阶段,应该平等视之。他提出“生死齐一”的观点,认为生和死只是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应该超越生死的界限,达到心灵的自由自在。 综上所述,“万物齐一”是庄子《齐物论》的中心思想。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是非、美丑、善恶之分。只有超越这些差别,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齐物论是什麽意思

齐物论 ,是庄子的一篇文章 意思就是一切道理(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理论),对于人(观察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齐”的 不会因主观变化而变化,现在看来这理论有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三重意义,哲学有它孕育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物理学有它孕育出了相对论......

庄子齐物论讲的是什么

庄子的《齐物论》主要讲的是“道”的哲学观念。 齐物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表述了不少哲学理念和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由于它改指们自身的差异和变化而显得不同。庄子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相信事物的核缓配变化都源于天地的运行和“道”的存在。 庄子在《齐物论》中,通过丰富的隐喻和富有启发性的比喻,让人们更加深入理解道的概念。他说:“窈窕之章,靡颜腻理,动之则变,静之则通,渐其逝,与时偕行”,这是指道具有一种抽象的、不可描述的本质,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提出了“天地与我同寿”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受天地支配的,生命只是一种瞬间之间的存在。他还认为,人类往往因为无法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而感到困惑和不安,因此人们需要摆脱自己的思想桎梏,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 《齐物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哲学创新,向我们展示了庄子的深邃思考和超越视野,成为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哪仿著作。 庄子人物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野,齐国高阳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文化名人和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道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来的很多哲学家、文化家所推崇和传承。 庄子曾为彭泽君的谒见大夫,后来放弃了官职,专心写作哲学文化方面的著作。他的著作以《庄子》一书为代表,涉及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其中尤以哲学思想最为着名,得到了后世哲学家的高度评价与推崇。庄子主要强调“无为而治”、人的自由、关注个体、追求自由精神等方面的思想,被称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庄子在其著作中,运用隐喻和比喻来阐述道家思想,所体现的思考深入且非常富有启发性。他在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庄子被后人称为“南华真人”、“庄周”等,对后世的文学、哲学研究和思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