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讲论语:学而》- 结合当代生活和科学理论,把论语用在当下生活、工作、学习中

2024-02-10 22:45:59帆书_原樊登读书48:40 9.7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99 喜点
声音简介

樊登讲论语学而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樊登讲论语学而篇,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学习需要不断的练习,需要跟其他人互动共修,从而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淡定的处理身边一些不好的事情。

樊登讲论语值得买吗

你以前读过论语吗?如果说是初学者,仅仅是感兴趣,可以买来看一看,最好还是看原本,通过论语注疏了解论语,这比较正统,别人读论语,只是他个人的理解,代表它一定是正解

樊友平的男科虚劳论纲

怎么能联系到樊大夫呢

樊登讲论语【学而篇②】

颜回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孔子说他“不愚”。 在向老师发问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下了足够的功夫,有没有试着替老师回答一遍问题。之后,你可能发现已经不用问了,你已经豁然开朗,并且能将结论在生活中用起来了。 从三个方面看穿一个人,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视其所以”,“以”是凭借的方法,整体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做事。“观其所由”,就是观察一个人做事的动机是什么。“察其所安”,“安”是指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觉得舒服、自在。 如果一个人听完孔子讲的道理之后,能够自己发挥、推导,加入自己的想法,像子贡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者像颜回的“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种人就能够成为老师。 君子器之,一个人变成了固化的状态,守着一成不变的技能过一生。而孔夫子倡导人要有人性,要做一个可以全方位发展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他永远都有着杠铃式的配置,对人生有着多手的准备,他永远都生活在一个拥有丰富选择权的世界中,这就是反脆弱。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就是“行胜于言”。你先把事做好了,再慢慢跟别人说;说了以后,你还要接着做,实现自己说的话。 “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人与人相处时,缺乏独立的人格,缺乏独立的、完整的见解。 “君子周而不比”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所建立的那种和谐的状态,既相互独立,又能平等对话。 故事: 有一个修行的人,跑去找一位大师抱怨,说自己的老师水平不行,行为不检点,经常做一些违反戒律的事,自己不能够跟他学习。 大师就跟他聊天,一边聊天,一边拿起一把糖,扔到沙地上。 沙地上开始有蚂蚁过来搬糖。大师对学生说:“你看真有意思,蚂蚁怎么只搬糖,不搬沙子?” 学生回答:“蚂蚁不傻,搬沙子没用,它要吃的是糖。” 大师说:“那你为什么要搬沙子呢?为什么总是去观察老师不好的地方呢?你应该从老师身上去学些有用的东西,看到老师身上有价值的部分。” 总结: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其实哲学论就是一种相似论,相似论产生了各门各科。

哲学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的

科学行为主义对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论战)的影响。

你一定是川外的

论语中论述学习的名人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 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 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 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 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论语中论述学习的名人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 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 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 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 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樊登讲论语、学而篇》(樊登读书会43)

樊登老师践行君子不器的理念,不仅述书,而且作文,他在很多场合讲过想要发展他的写作技能,用他的口才结合了他看过的那些书,并通过论语这个载体衔接起来,就形成了这本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说的是学习上要遵照《刻意练习》的办法,知行合一才算真正的学习之道。 为政之道,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说的是管理上要少干扰下属,不要事必躬亲。这跟我们经常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同一个意思,这都是领导水平的体现。 君子不器。他说的是个人修养不要局限于外物,终身成长,终身学习,不要轻易的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固定的角色,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成为你想象中的样子。这跟论语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再一次体会到做学问就要以经注经才有收益。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是仁的核心。仁者爱人,真正的希望别人开心,快乐,帮助别人成长,这才是“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时时刻刻都严格要求自己,慎独自律。

学习缠论,与原有理论体系相冲突怎么办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