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04: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

2022-01-30 20:46:4753:21 1395
声音简介

文字由先生讲课整理而成,经先生修改后摘录如下:


01/『彭蒙、田骈、慎到』节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


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


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02/彭蒙,田骈,慎到闻风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


“公而不党”,不就是大公无私,至公而没有党派吗!“易而无私”,不就是平易,简易,没有私心吗!“决然无主”,不就是决于己而不持己见吗?很多注本也都是这样注的,这样注不能说错了,但这样注与我们无关,或者说这样的理解容易引导我们将其变成外在的要求。


我一直在强调,所有的圣人都无意于给我们讲个什么道理,显摆什么学问。《天下》篇在纵论每一家时,都会有一段古道术所显的“相”和“法”。“公而不党”这一句是古道术所呈现的完备的样子,不是要求,也不是外交辞令,而是讲道以及道呈现出的相——道是至公的,不是为某个集团、某个利益服务的,不结党。正如庄子《天道》篇所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无不有,无不留,遍周法界——这是“公”。


“易”不仅仅是平易。道既至公,又至简至易,并且“易”也有变易的意思。“公而不党”不刻意,又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无私的。天地与道化生万物,没有一刻相同——这是“易而无私”。


“决然无主”,这个决,就是决断。庄子在《天运》篇开篇就问:宇宙万类瞬息间不停化生,是谁在背后起着宰制的力量?“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是谁让它成马,成狗,成羊,成各种各样的浮灰尘埃?这背后有没有一个主体?天有主又仿佛无主。语其有主却不可测,语其无主却有常理,古人称之为玄宰。


“趣物而不两”,“趣”不要简单理解成有趣,“趣”也是趋,道物是不离的,道外无物,物外无道。跟所有的物都不是对立的,不两、不二的关系,这才是“趣物而不两”。


“不顾于虑,不谋于知”。道仿佛有虑有知,《大学》说“虑而后能得”,怎么没有虑呢?道这个“虑”不是我们情绪上的思虑。道无形无象,有情有义。“不顾”,不刻意,不可以拿捏和思辨。“不谋于知”,有知以无知显,如夫子所说“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道”不是可以谋划的。道有虑有知,却不虑不知。


不要看到“不”就以为是“不”;看到“有”就以为是“有”。老子说“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学要有“和”的能力,否则就会被文字不知道带到哪去了。


“于物无择,与之俱往”,“于物无择”就是“趣物而不两”。若有化生万物之物,此物是不分别的。砖头瓦块,牛羊狗马……道不会说哪个贵哪个贱,道无贵贱。庄子说“道在瓦砾,道在屎溺”,这都是“于物无择”。不会因为人不喜欢臭,就不臭了。所以“与之俱往”,拒绝不了。


要着眼“俱”这个字,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法甩开“道”。不是别人劝你非要学道,而是因为没有其他路走。或以为不学道也能活,是活,却不得不被苦乐煎熬。为什么有情绪了呢?因为不和了。修道,是每个生命不可离的需要。


03/慎到的心得


彭蒙,田骈,慎到闻风而动,是怎么履践的呢?


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


慎到把“公而不党”理解成客观上的恒有,然后再强化为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要“公而不党”,其所为便是“齐万物以为首”;并进而总结所谓心得,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慎到的总结,把天当成头顶上的东西,把地当成脚底下的东西,把大道当成思辨的东西,天地被局促在物的层面上,天地便无法流行,固化为死物。


汝知乎?万类都是天。开口说天时,天地已易色。


庄子说:“无心得而鬼神服”,以此可以征诸全人类的圣人,没有一个圣人觉得他懂了什么。夫子一生说仁,不敢以仁居;佛陀一生说法,自以为什么都没说。凡自以为有心得,即是个坑。


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万物都是有所可,有所不可,没有完备的。所以说:只要有选择,就有偏失不能周到;只要教,就有不到的地方。“遍”,是周遍的意思。“道则无遗者矣”,只有在道中才什么都不损失。慎到否定了人得中、执中的一切可能。


然而“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谁知?“道则无遗者矣。”显然,慎到、田骈、彭蒙,无意间成为“知”与“道”背后的观察者,这种思辨,必将导致他们陷入人外寻道,身外寻道的外求之中。


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


所以,慎到必然会走向刻意的无我,刻意的弃知,刻意于无为这条路上。误以为去掉自己的所谓“私”时,就会达到“公”。怎知公与私,不过如一张纸的两个面,似二实一,如何分?建国以后的大跃进,狠斗私字一念间,以求大公,可谓是慎到思维的夸大再现。


刘凤苞注:泠汰于物是“欲超乎万物之外。”以“泠汰”为道理所在。去己任物以为道理,如后世言必称“随喜”、“随缘”之流。

 

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


慎到自“古之道术”始,自以为有心得,认为只有“道”是全,世界全是偏的,以此来指导他的人生,必然是与世对立的。故“薄知而邻伤”,笑贤而非圣,难与世俗处。


后之俗者,分不清慎到与庄周,珠与鱼目混矣。


 “邻伤”,动则有伤,以此造成刻意不作为。刘凤苞认为:只要做就偏,就有损伤,所以刻意做圆满状。后世宗教犯于此者多矣。


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


“謑髁”,随顺,无主圆滑;“謑髁无任”,即随物顺情,无所专任。“笑天下之尚贤也”,虽然老子也说“不尚贤”,但不是反对“贤”。在慎到这里,就“笑”贤者了。老子说“绝圣弃智”,也不是对圣智的驱逐。


 “纵脱无行”,刘凤苞注曰“不为行检”,以放纵解脱不拘行迹为有道,便非天下之大圣有所不为,自认为合道,以此“非天下之大圣”。坐实了非贤非圣,与外逐圣贤者,孰别?


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消去所有的规矩,消去所有的控制,无所牵绊,所谓“輐断”就是要圆融,目的是“与物宛转,舍去是非”,苟且可以免祸。


慎到刻意动念的合顺圆满,有心舍是与非,以为有道,与历代得修行病的人,无别。


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

 

不再动智识,也不再讲前和后,就像一块土一样。仿佛一片羽毛从空中扔下来,随风飘哪儿都行,随波逐流,不推不动、不曳不往,“推”“曳”这两个字妙极。一面讲“公而不党,易而无私”,一面却“推而后行,曳而后往”,孰为真宰?


 “若磨石之隧”,推磨碾米,磨石若不推是不会自己转的,靠的是外力。多少修行人,迷外道以为无我,哪里有无我的能力?


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


慎到以为如此则可以保全自己,动静而无责过,动静皆能不离理,故不会有罪。什么原因呐?


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


他们以为,一块砖头,一片瓦砾,一根羽毛,没有建己之患,不会有智力的拖累,就可以动静都合理了。所以才致力于如砖瓦一样,无己无知。看得出,早日成为一个真正的“砖家”,是他们怀揣的一个高大理想。这被他们视为最伟大的修行!刘凤苞说:“慎到之道,只如土块无知也。”


04/慎到的迷惑性


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


胡文英注曰:“单使豪杰笑他,可见庸流已被他瞒过也。”只是豪杰看破,众人都会被他们修行的样子所蒙蔽。豪杰笑曰:“慎到之道”,不是活人能干的,那是死人才有的道理。如瓦砾,如土块,如羽毛……死活是一样的,“适得怪焉”,所以才看起来惊世骇俗,与众不同。


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


田骈也是这样,他是彭蒙的学生。彭蒙的老师说:古代的有道之人,没有是,没有非。“其风窢然,恶可而言”,他们的风教寂然而默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话听起来多么有道啊!古之道人,莫之是、莫之非。“齐万物以为首”。后世之人见庄子“齐物论”,就以“齐万物以为首”栽赃庄子,慎到、庄子岂可同语哉!


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常反人”,常出众,违反人之常情。郭象注:“不顺民望”,刻意做到圆融的样子,高明的出众。他们所说的道不是道,而所说的是却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如此,他们大概也算是听说过道的人了。这是庄子给他们的结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张真讲庄子之天下

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安徽蒙城人,先秦伟大思想家。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存世著作《庄子》33篇,又称《南华真经》。天下——万物的...

by:张真讲庄子

解读庄子【一路听天下】

《庄子》内七篇,《逍遥游》从时间与空间的大视野,开出心灵自由的理想;《齐物论》站在道的高度,打破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开出万物平等的多彩世界;《养生主》以技论道...

by:一路听天下课堂

《老子庄子选》10(庄子 天下第三十三 绍南文化)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老子庄子选》相配套...

by:绍南文化

庄子公开课|庄子

【内容简介】庄子是中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灵活多变,善于将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到了汉代以后,尊庄...

by:超级无敌航航

声音主播

4641812

简介:张真,字抱一,号连山。1972年生,安徽蒙城人。现任北京象罔书院、黄山竹山书院山长。经学私淑先圣,绘事师从武隆萧中胤先生。精研体证庄子之道,游艺丹青水墨之间。多年来,兴办书院、讲学论道、祭祀先贤、授徒弘艺,历千辛而不懈,经万难而不移。为文化传承、民风归厚、生命庄严,渐开一方之先风,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