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春天的小溪 D 361》

2013-09-26 20:03:4803:32 4493
声音简介

弗朗茨·冯·舍贝尔(1796-1882年)


春天的小溪


D 361    1816年, 1829年出版


现在你已经打破了覆盖的冰层,

一路波动,自由而欢愉,

暖风又一次温柔地吹拂,

苔藓小草鲜亮而青绿。

怀着悲伤的神情,

我像从前一样独自走近你的水边。

满世界的鲜花烂漫,

都无法令我的心情好转。


这里永远吹拂着同样的风,

却没有希望愉悦我的情绪。

我在这里寻找一种鲜花,

记忆中的花儿叫忧郁。


这首咏叹调源自最纯美的舒伯特式灵感------水的流动和小溪旁野花的烂漫。由于业余作者舍贝尔的诗中既缺少新意,也没有迈尔霍菲尔那样的深刻感触,而只有多愁善感,所以这首歌显得不同凡响。优美的旋律和季节的轮回最初都是在大调上进行,就像另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春天》(Im Fruhling)一样,音乐中的微笑是透过眼泪的温柔面纱听到的------大自然的明媚春光只会加深爱人的痛苦。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舒伯特为低音声部构思了这首“忧郁的”歌曲。如果音域有所变化,歌声就会充满明亮的声音,而较低的音域只会在心情郁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里的演唱的确有春天中的秋天之特质,就好像痛苦与体验的磨练。较高音域的旋律一般能使歌曲活跃起来,但这里的情绪是最深沉的内省和忧虑。这首歌与《冬之旅》中的“在河上”有很大的不同。在那里,溪流上覆盖的冰层还没有屈从于春天的阳光,爱人还没有向悲伤妥协。而这里具有意大利咏叹调风格的三连音伴奏音型暗示了水的流动,一直到“满世界的鲜花烂漫”一句,文字与音乐之花一起开放了------就好像是创造出用来医治爱人伤痛的草药。钢琴伴奏的琶音和弦在底层滚动着,像是在寻找那孤独的忧郁之花,再现部就此结束。结尾部分对表演者来说似乎是在证明,在这样的歌曲中不会再有反复乐段出现了。在此后创作的几部钢琴奏鸣曲和《弦乐五重奏》的慢乐章中,舒伯特总是把中间部分的忧虑不安带到再现部中。而在这里,仅有的声乐上的音色变化能够表现出深刻的自我意识与反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歌曲之王-舒伯特优秀作品选集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包括600多首歌曲、18...

by:俊杰识途

《舒伯特艺术歌曲选集 第二集》演唱者:伊恩・波斯特里奇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其短短的31年留下了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大量杰作,特别是艺术歌曲不仅精致而且具有鲜明的...

by:东溜达西溜达